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新修订《县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案》中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变化情况,结合自动观测天气现象原理与特点,对数据文件格式中天气现象编码(ww和W1、W2)的规则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提出熟练编码的建议,有助于提高气象观测员特殊条件下手工编报技能与校准自动编发疑误能力,便于资料使用部门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再生核空间和傅立叶变换的性质,构造了W12(R)空间的再生核,讨论了该再生核与微分方程的关系,并给出了W12(R)空间的几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和辛醇为原料,H6P2W18O62·nH2O/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辛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0:1.2,w(催化剂)为1.54%(相对正辛醇质量),反应时间2.0h,温度120℃,产物收率达94.9%,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酯化率仍可达到76.3%。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引黄灌区景泰县,选择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不同的灌溉和供磷量水平,进行了大田试验,旨在探讨灌溉和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与供磷增加了群体作物的耗水量。小麦高灌处理(W3)比低灌处理(W1)高29.86%,W3比中灌处理(W2)高16.17%;玉米W3比W1高63.01%,W3比W2高24.20%;马铃薯W3比W1高46.38%,W3比W2高28.52%。小麦高磷处理(P2)比不施磷处理(P0)高29.86%,P2比中磷(P1)高6.88%;玉米P2比P0高10.17%,P2比P1高4.92%;马铃薯P2比P1高2.7%。灌溉降低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供磷提高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差异不显著。群体三种作物的WUE呈W2P2W1P2W1P1W1P0W2P0W2P1W3P1W3P2W3P0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例分析透光高积云编报的现状及原因,并探讨了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的体会,指出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首先要区分4个云码的主要标志。同时,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还要注意云向、云速和云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在2004~2005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水(WO)、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个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子粒淀粉组成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WO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浇水处理:灌浆中后期,浇水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为W3W2、W1.W0处理子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W1、W2、W3处理,开花后21 d至成熟期,浇水处理间为W1、W2W3.子粒产量为W1、W2W3W0、W1、W2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浇冬水对子粒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浆水降低子粒产量.水分利用率为W0W1W2W3,水分生产效率W1W2W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为W0相似文献   

7.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相同灌水量处理间比较,至成熟期灌溉3水的W2A、W2B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干物质积累量最多的W2A并未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于拔节期或孕穗期初次灌水的4个处理W1B、W1C、W2B、W2C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起身期初次灌水的处理W1A、W2A,但W1B、W1C、W2B、W2C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初次灌水并结合追肥,开花期再灌水,总灌水量为120 mm的W1B为最优灌溉处理。  相似文献   

8.
设小麦花后不灌水(CK)、花后5 d灌水(W1)、花后8 d灌水(W2)和花后11 d灌水(W3)4个处理,研究了小麦花后发生干热风时不同时间灌溉对麦田含水量、植株功能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始发日(花后10 d)W1和W2土壤含水量高于W3和CK;干热风后5日W2和W3土壤含水量高于W1,W1、W2、W3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叶片功能期长短表现为W2W1W3CK。各灌水处理均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表现为W2W1W3CK,分别比CK灌浆期延长6 d、5 d、4 d。3个灌水处理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W2W1W3CK。与CK相比,W2增产26.5%,W1增产17.2%,W3增产11.6%。综上,小麦花后发生干热风时,不同时间灌溉对土壤含水量、叶片功能期及产量均有积极作用,其中W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设ψ(t)为非负连续函数,T=∑ak(x)Dk为线性微分算子,Wψ(T)是由ψ(t)和T所确定的Sobolev函数类。本文研k=0究的就是这一Sobolev类在L2空间内的n-K宽度,得出了关于dn(WM(A),L2[0,1])的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灌溉次数对小麦子粒产量、子粒营养品质和子粒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水次数(3个水平),副区为品种(2个水平).共6个处理,重复3次。灌水次数为:W0全生育期不浇水;W1全生育期浇1水(拔节水);W2全生育期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小麦品种分别为郑麦7698和新麦26。[结果]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水平逐渐增加,并达显著差异水平。郑麦7698产量W1和W2极显著高于W0,且W1高于W2,但差异不显著。新麦26产量W2极显著高于W1和W0,W1和W0之间无显著差异。灌水次数对不同品种蛋白质舍量的影响不同;新麦26的蛋白质含量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郑麦7698蛋白质含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W2高于W1、W0,并达极显著差异水平,W1又高于W0,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湿面筋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郑麦7698湿面筋含量W0和W1极显著高于W2,W0和W1间无显著差异;新麦26湿面筋含量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稳定时间表现,郑麦7698的W2显著高于W0和W1,W0和W1间无显著差异;新麦26的W0显著高于W1和W2,W1和W2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业务规定中有关天气现象观测内容调整,天气现象观测方式调整,重要天气报编报中天气现象、重要天气报发报时间调整,及时天气报告中编报天气现象、编报时段、编发要求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灌溉模式对淮北地区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烟农19’为供试材料,设置不灌溉(W0)、播后灌溉60 mm(W1)、播种后和分蘖期每次微喷30 mm(W2)共3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苗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幼苗农艺性状、叶片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0和W1相比,W2维持了小麦三叶期、六叶期和越冬期土壤0~20 cm适宜的水分含量。W1和W2较W0处理促进三叶期和六叶期幼苗的生长;越冬期幼苗的分蘖数、株高、叶龄、初生根和次生根数目均表现为W2显著高于W1,二者显著高于W0。不同时期幼苗的茎+鞘、叶干质量为W2>W1>W0。W2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W1,W0最低;六叶期W1与W2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二者显著高于W0,越冬期为W2>W1>W0。W0不同时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W1,除六叶期W1与W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各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为W2最低。成熟期小麦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均表现为W2>W1>W0。综上,播后和分蘖期利用微喷灌可以维持苗期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幼苗抗逆能力,进而有利于形成壮苗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2016-2018年连续2年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以前期氮肥不同水平分期追施水肥一体化研究为基础,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3个水分(W)水平:W1生育期不灌水,W2生育期灌2次水,W3生育期灌3次水,共9个处理,分别为W1N1、W1N2、W1N3、W2N1、W2N2、W2N3、W3N1、W3N2、W3N3.结果表明,连续2年,与W1N1处理相比,W3N2和W3N3处理使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1.88%和15.28%.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拔节—开花期耗水量最多,开花—收获期耗水量次之,播种—拔节期耗水量最少.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以W3N2处理最低,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降低21.39%;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W3N2处理最高,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70%.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W3N2处理下最高,因此,小麦施纯氮240 kg/hm2,底施60%纯氮、拔节期追施25%和灌浆期追施15%纯氮,同时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是小麦高产又节水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过去与现在雷暴记录、编报的技巧,并结合工作实际,对雷暴的记录、编报方法进行总结,以为准确、真实地记录、编报气象资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亚地区冬季设施栽培小果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的W1-1、W1-2、W1-3、W1-4、W1-5、W1-6和W1-7七个小果型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大棚吊蔓单蔓和双蔓2种栽培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农艺性状,探讨这些品种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栽培适应性。结果表明:品种W1-2和W1-3单果重适中,含糖量较高,品质优良且田间抗逆性较强,商品性高,适宜在三亚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减量灌水和减量施氮后对番茄产量及根区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设置田间裂区试验,主区设种植番茄和裸地2种栽培形式,副区设置2.25×103t/hm2(W1)和4.50×103t/hm2(W2)2个灌水量、450kg/hm2(N1)和675 kg/hm2(N2)2个施氮量,生育期测定种植区各处理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收获后测定所有处理根区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相比,W2N2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总生物量最大;不同处理产量相比,W1N2产量显著高于W1N1、W2N2、W2N1,但后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植番茄根区土壤与不种植相比,种植番茄根区水分、pH分别下降17.3%和2.08%;硝态氮浓度、电导率增加29.2%和84.4%。种植番茄时,相同灌水量下土壤硝态氮浓度趋势一致,灌水量越大,10~20 cm硝态氮浓度越大;W1N2处理0~50 cm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裸地时,不同土层W2N2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W1N2、W2N1,且高于W1N1,N2处理0~10 cm土壤电导率显著大于N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营养液供液量及供液频率对高糖度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计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供液量为150mL(W1)、210mL(W2)、270mL(W3),开花结果期加倍,供液频率为1次(T1)、2次(T2)、3次(T3)。结果表明:高糖度番茄果实品质随营养液供液量的增加而降低,供液量为W1、W2处理的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高于W3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表现为T3处理高于T1、T2,W1T3、W2T3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分别达到8.37%、8.33%;W2T3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光合速率最大,与W1T1相比分别提高30.6%、26%、68.9%;供液频率为T3处理时,W2T3处理的产量、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最大,与W3T3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1.3%,而W1、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3。综合分析,W2T3处理最佳,即番茄在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营养液供液量为210mL,在开花结果期供液量加倍,每天供液3次,有利于促进高糖度番茄的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磷、钾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氮含量在0.08321g到0.28085g之间,最高为处理7(W3N1P3K2),最低为处理1(W1N1P1K1);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在0.00788g到0.02450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在0.14749g到0.46537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说明不同控光和灌水量条件下,大田滴灌玉米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设置两因素的大田小区试验,采用控光率为0%、20%、50%和70%(L1、L2、L3、L4)的遮阴处理,灌水量为3 000、3 750、4 500和5 250m~3/hm~2(W1、W2、W3、W4)4个处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温差显著(P0.05),W1L1、W2L1、W3L1、W4L1处理0~60 cm深土壤平均温差为0.6℃左右,0~30 cm深土壤温度对气温响应明显,1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最大可达4.8℃左右;不同控光处理较正常光照处理土壤温度明显下降,W2L2、W2L3、W2L4处理比W2L1处理0~60 cm深土壤平均温度下降1.8~2.9℃,W2L2、W2L3、W2L4处理之间0~60 cm深平均温差0.6℃左右;W2L2、W2L3、W2L4处理10 cm深处日变幅相对W2L1处理较小,对气温的响应程度也明显减小,20~3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平缓;不同控光和灌水量各处理在45~60 cm深处土壤温度对气温响应不显著,基本趋于稳定。控光和灌水对土壤温度均有滞后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也有滞后效应,不同灌水量下每10 cm深滞后2 h左右,不同控光条件下每10 cm滞后约1 h。研究控光和灌水对膜下滴灌玉米大田土壤温度的影响,为研究光、热和水对膜下滴灌玉米的协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科学种植玉米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质对番茄穴盘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材料, 研究了由红(R)、白(W)、蓝(B)三种单色荧光灯的不同光质组合(6W、2W4R、2W3R1B、2W2R2B和2W1R3B)对番茄穴盘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W2R2B光质组合的番茄穴盘苗株高最低,茎粗最粗;而2W4R和2W3R1B光质组合的植株干重、壮苗指数、 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苗期在白光的基础上补充一定量的红光或红光与蓝光组合更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