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食用菌害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食用菌的栽培周期短,因此对食用菌使用农药,尤其是在出菇期使用农药,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国际市场上对食用菌的卫生要求和检测越来越严格,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可以预见所谓"绿色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农副产品特别是食用菌出口的严重问题.如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多菌灵等药品,所以要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食用菌,就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害虫.  相似文献   

3.
六、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栽培周期短,使用农药尤其是在出菇期使用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国际市场上对食用菌卫生要求和检测越来越严格,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可以预见所谓"绿色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农副产品特别是食用菌出口的严重问题。要生产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1、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指菌种生产、栽培场地、栽培原料、覆土材料、水源、使用工具、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整个生产过程都完全按照无公害要求进行.虽然食用菌生产多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纯培养;或在生料栽培下与其它杂菌进行竞争生长,基本脱离了土壤栽培,农药使用量少.但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必须按无公害要求进行,才能最终实现食用菌产品的无公害.  相似文献   

6.
<正>农作物秸秆及林副产品年累积量巨大,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何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是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依据国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介绍灰树菇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1优选栽培场所和原料食用菌对有害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所以要优选灰树菇栽培场所和原料,尽量减少因栽培场所和原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积累。①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工厂化无公害生产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为促进我国食用菌无公害工厂化生产的发展,从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中国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无公害生产的优点和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分级方法等,以期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力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生产中无公害治理食用菌病虫害的措施,以期为食用菌的无公害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食用菌作为一种安全优质的营养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而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对于技术操作要求较高。本文对无公害食用菌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相关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农业部制订出台了今后二、三年我国蔬菜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提升到如此高度,源于食用菌产品是无公害的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而且是我国农业的一项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口感极佳,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近几年随着"食菌热"的形成,杏鲍菇作为无公害蔬菜倍受青睐,但目前生产杏鲍菇多采用袋栽技术,即影响菇质,又影响产量,现介绍一种新技术即袋式覆土栽培技术,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新技术生产杏鲍菇生物生化率达到100%~120%,而且菇体商品性好,与不覆土栽培相比,效益可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陕西宝鸡地区食用菌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菌蚊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无公害防控措施,旨在助推食用菌在产业脱贫中发挥"小产业、大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无公害食用菌是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食用菌品质,保障人体健康,增强菌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介绍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中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方芳 《农家致富》2008,(2):30-3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我国加入WTO.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由增加产量转为提高质量。大力发展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用菌产品,是拓宽我国食用菌贸易“绿色营销”通道的突破口。同时.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热切盼望吃上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因此,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广大食用菌种植户掌握其无公害生产技术,本刊约请食用菌专家方芳老师撰写此文.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笔者去沿海某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的生产还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操作技术,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导致该地的食用菌生产迟迟不能形成产业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地市场上的应市产品多为"外调货",进入夏季更是难觅当地货的踪影。食用菌生产应采用适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笔者所指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调配新技术:某些地方的食用菌生产还受制于棉籽壳原料,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光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7):103-106
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安全无公害,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食用菌生长具有环境需求特性,光作为环境因子之一,对食用菌生长具有调控作用,不同的光环境(光质、光强、光周期)对菌丝体生长、原基形成、子实体形态的影响不同。笔者对食用菌的光需求特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食用菌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产前、产中、采后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发展食用菌无公害生产的优势、特点和重要意义。结合实践经验,并吸收国内外相关技术,提出了食用菌产前、产中、采后无公害生产的措施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应用非木腐类食用菌,2003年引进试种姬松茸,经过多年生产、摸索和改进,总结出了姬松茸的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生产不受时间、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原料来源广泛,是一种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因此,近几年该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但是,食用菌对农药十分敏感,很多农民不懂如何科学无公害生产。基于此,介绍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六大关键点,给予农民技术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由于食用菌的栽培周期较短,因此对食用菌使用农药,尤其是出菇期使用农药,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直接食用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对食用菌的卫生要求和检测越来越严格,对产品的无污染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多菌灵等药品。所以要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