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池塘养殖试验证实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调节水中三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水体pH值,并降低水中BOD5,并且能显著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降低其发病率,具有提高养殖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虾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的改良效果。在养虾池中分别加入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及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待其生长繁殖后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COD值和pH值等各项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最适使用浓度约为2 0×1010个/m3。 相似文献
3.
4.
5.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态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进行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及河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含浓缩复合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与对照池相比,水体透明度增加26.1%,溶解氧降低22.6%,pH下降5.5%,电导率下降26.0%,氨氮含量降低75.1%,亚硝酸盐含量减少51.4%,河蟹养殖成活率提高了11.5%,河蟹养成规格提高25.0%。研究表明,浓缩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蟹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可通过调节河蟹免疫系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 2 0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 ,工业化高密度养殖规模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 ,未处理养殖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近岸海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致使养殖业病害频繁发生。目前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而过度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 ,破坏和干扰养殖环境的正常生物区系 ,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产生二重感染 ,还使抗生素在生物体内残留 ,人长期摄入含有残留抗生素的食品 ,可导致慢性中毒等 ,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 ,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Probi otics)来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微生态学是人们从宏观生态学向微观层次进行研究发展起来 ,是生态学的微观分支。四川农业大学何明清教授将微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科学”。微生态制剂 (microecologics)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 ,利用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调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和特异性预防制剂 (如疫苗等 )不同 ,其作用广泛 ,且具非特异性。2 0世纪 70年代前 ,由于抗生素的问世 ,无菌动物饲养成功以及厌氧菌在肠道中占绝对优势的确定等都对… 相似文献
11.
12.
比较了史氏鲟精子在3种不同配比浓度稀释液的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配方Ⅲ作为稀释液,8%甲醇作为抗冻剂,二步法超低温(-196℃)冷冻保存,5h后取出,38℃水浴解冻取得最好的冻后激活率,解冻后激活率为(52.3±3.5)%。解冻精子分别采用井水和激活液D(10mmol/L Tris+10mmol/L NaCl+25mmol/L Glu,pH 8.0)激活,进行人工授精。结果显示配方Ⅲ冻精采用激活液D激活授精获得最高受精率为68.56%,最高孵化率为52.91%。本次试验表明,1~2mmol/L范围内,低浓度K+比高浓度K+对史氏鲟精子保存有利;52~82mosmol/kg范围内,高渗稀释液有利于史氏鲟精子的保存;且激活授精方法是影响冻精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8±0.5)℃下,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inae schren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稚、幼鱼及亲鱼培育的营养需求量和饲料配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胚胎发育过程中,Fe、Mn、Cu、Zn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代谢高峰期各不同。Fe含量呈先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孵出期最高(18.12mg/kg);M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受精卵期含量最高(1.04mg/kg);Cu含量的高峰期分别为卵黄栓期、心搏期、孵化早期和孵出期,含量分别为1.66mg/kg、1.95mg/kg、1.83mg/kg和1.93mg/kg;卵裂期Zn含量最高(10.86mg/kg);视泡期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供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第1代人工养殖群体。对0-4龄鲟性腺发育定期活体取样监测观察,发现雌鲟在3龄,肉眼可以观察到卵巢中直径为0.2-0.3mm的白色卵粒,处于卵巢发育的第Ⅱ期。4龄雌鲟卵径达0.5-0.8mm,卵黄生长期开始,卵核位于卵母细胞的中央。推测养殖雌性施氏鲟在5-6龄可以达到性成熟产卵。3龄雄性养殖施氏鲟精巢宽0.9-1.5cm,重9.1-15.6g,呈粉白色。4龄雄鲟已完全达到性成熟,精巢宽度达3.5-5.7cm,重260-504g,通过注射激素催情,可获得大量优质精液。养殖雄性施氏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的提早3-4年。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养殖施氏鲟肌肉、皮、鳍的一般化学组成及其营养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人工养殖的施氏鲟肌肉、皮和鳍进行了营养分析,结果表明,肌肉、皮和鳍中粗蛋白含量分为19.60%,38.70%,24.70%;纯蛋白含量分别为16.40%,17.94%,15.90%;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17%,33.67%,24.44%;其中必需氨基酸各占42.21%,20.04%,21.79%;水分含量各为74.36%,57.50%,58.71%;灰分含量各为1.53%,2.54%,16.48%;总脂肪含量各为4.57%,5.78%,0.05%;施氏鲟肌肉、皮和鳍中还含有丰富的矿质。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盐度驯化模式对施氏鲟生长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步增盐法(IG)、阶段增盐法(IT)及盐度突变法(is)3种不同的驯化模式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进行盐度驯化,对3种模式下的特定生长率(SGR)、生长效率(GE)、摄食率(FR)及食物转化率(FCR)进行统计,并与对照组(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化方法对于施氏鲟的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3种不同驯化模式下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IT(100%)、IS(93.33%)、IG(85%),各盐度驯化组死亡个体规格均较小。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度驯化各组在SGR、GE方面均低于对照组,IS组和IG组SGR与C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T组显著(P〉0.05)低于CT组。IG、IS、IT组与CT组相比,摄食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IG、IT、IS各组FCR均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FCR与IG、IS组没有显著差异,与I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尽管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IG及IS方法的驯化,施氏鲟在25盐度下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匀浆、饱和硫酸铵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的方法提取和纯化施氏鲟卵黄蛋白,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和7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步沉淀与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一种卵黄蛋白纯品。Native-PAGE和SDS-PAGE分析表明,该纯化蛋白纯度为100%,由一种同源亚基组成,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kD。油红O、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罗丹明B染色均为阳性,表明该蛋白为施氏鲟卵中的一种脂磷蛋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