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任务,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与标志之一就是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但由于长期政策因素制约,我国农业人口转移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也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建国后福建农业人口转移的历史分析,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加快人口转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3.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继承与发挥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可持续性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决策管理为基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系统和农村科技、经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略论农村消费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消费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如何?乍一看来,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如果深入分析农村消费的实质,分析它的发展变化对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就可以看出:农村消费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本文就是从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从农村消费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来论述农村消费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春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1):3-5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离不开农业物流的支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由于信息化程度差,流通梁道不畅,商品流通体制没有搞活,专业性的物流人才匾乏,农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依然低下。针对目前农村农业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农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农村小城镇发展、以及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特点;针对农村小城镇发展区域失衡、布局混乱、建设分散、管理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定位、定性、定量的发展思路,以及农村小城镇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目前工作的重点,推动农业优先合理化发展,经过推行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实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抓住时机,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振兴乡村,建设美丽、富裕、强大的农业,振兴农村,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宏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面临五大问题之一,人口激增是造成粮食短缺、资源衰退、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省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3.2倍,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二倍.但是,同时期的人口也增长近二倍,人口增长同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因而,按每人平均的各项农业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2014,(19)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梨树县四化同步相对滞后,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突出表现出基础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相对于城镇化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前提,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化的建设不可能全面实现。只有正确分析、确立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更多农民进入城镇,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口,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再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再创新,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生产,不但会有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实现在农村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5.
卡特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中心 (简称 :浙大“卡特”)继 2 0 0 0年 1月 1 7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达成共建协议以后 ,日前又正式成立了董事会 .实行董事会与学校双重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 ,这是我国生存于高校内部中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在浙大“卡特”第一届董事会的 1 7名董事会成员中 ,既有省委、省政府农业部门及浙江大学的领导 ,也有农业实业家人士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各地主管农业的领导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原常务… 相似文献
16.
试析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作用,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供求关系上是非均衡的,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本数量上的供过于求和质量上的供不应求,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农业对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农民对新的生产要素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化农业的进程,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其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控制和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即控制增量,降低存量),二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分析1、农业人口流动为我国基础建设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人口流动已达1.5亿,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每年递增2.6%的速度增长,到1989年底,已达39.6亿人,其中22.6亿人从事农业经济活动,依靠农业收入维生(以下简称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57%,是发展中世界最大的一支生产队伍;他们散居农村,又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农民还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农村社会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