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岭南盆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技法和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盆景的一大流派。岭南盆景要不断学习其他盆景流派的长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创新提高,这已成为岭南盆景界同仁的共识。但是,岭南盆景艺术如何创新?是否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是否能突破已有的规则?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盆景流派中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岭南盆景风格,并结合江西实际,提出了岭南盆景对江西盆景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岭南盆景经过近百年的时间,通过岭南几代盆景艺术师的努力,从雏形到逐渐成熟,终于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时至今日,岭南派盆景已经被世人认可,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国内盆景界中最具活力,最有特色,最有潜质,最有影响力的盆景之一。不少国外盆景人士对岭南盆景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谢荣耀 《花卉》2017,(19):43-43
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叶恩甫(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  相似文献   

6.
黄就成 《花卉》2014,(1):29-29
火棘盆景有两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是结果很多,但失去了岭南盆景特有的树形美,另一个是岭南盆景的形态保留下来了而结果不多。  相似文献   

7.
庞泽海 《花卉》2012,(9):34-35
盆景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岭南瓮景中的树桩盆景以其独有的蓄枝截干制作手法,创作出一大批大树缩影的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岭南山水盆景却发展艰辛。在各种盆景展览中。很难发现行岭南山水盆景作品的参展。  相似文献   

8.
松树雄壮、挺拔、常青的风姿和它坚毅、刚强的生命气质,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尚,也是盆景界常用的传统树种。江、浙、沪的松树盆景历两三代人培育,已相当成熟。在岭南盆景未成为系统流派时,香(九里香)、榆、松、柏一直为常用树种,山松(岭南地区习惯称马尾松)近十多年来更是受到热捧,有可能发展成为近代岭南盆景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9.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10.
谢荣耀 《花卉》2013,(10):38-39
一、岭南盆景的创作构思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所要求达到的一种较高境界。要创作一盆好的岭南盆景,也要求作者要有这样的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1.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14,(7):1-3
好联盟中国地区委员会主席陈昌在开幕式答谢词中表示,这次展览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三个人,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样形式的展览,展现岭南盆景乃至中国盆景多年来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岭南盆景的国内外影响,并为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做一些探索、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八大传统流派之一,其以修剪为主的“截干蓄枝”技法,不仅被岭南地区众多盆景艺术家所推崇,而且还吸引其他地区及流派的艺人争相学习。及至今日,其已成为制作盆景的基本技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9日至11日,应香港岭南盆景艺术学会之邀,本人作为特邀嘉宾专乘赴香港参加了该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就职典礼。在港期间,笔者与香港盆景界同仁进行了广泛的盆艺探讨和交流,并借此机会专访了香港岭南盆景艺术学会会长黄就成先生。黄就成,现年65岁,现任香港岭南盆景艺术学会会长及创会会长、香港工会联合会业余进修中心园艺导师、香港圆玄学院园艺技师。从事盆景艺术研究、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何庆鸿 《花卉》2013,(6):35-35
早春二月,第十九届广州(增城)园林博览会岭南盆景精品展览在增城隆重开幕。近180盆岭南盆景,春意盎然,争奇斗艳,为广州的春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6.
《花木盆景》2007,(12):9-15
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建国后形成独特风格,是我国传统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 岭南盆景师承画理,融会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几经传承,形成了雄伟苍劲、纯朴自然、飘逸挺拔的鲜明风格。截干蓄枝和分段培育是岭南盆景的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17.
我玩山松     
马尾松在岭南地区惯称为山松,山松虽是岭南盆景的传统树种,但十多年前,成熟艺优的作品不多见,应该是未能够普及、技艺经验不多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8.
肖明 《花木盆景》2008,(2):15-15
《春初》是岭南盆景一代宗师、文人树创始人素仁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9.
谢荣耀 《花卉》2010,(5):28-28
1990年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办的首届粤港澳盆景艺术展览上,一盆题名“紫霞垂照”的勒杜鹃盆景,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喷喷称奇,亦引起岭南盆景界同仁的瞩目。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岭南盆景传统枝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枝法。  相似文献   

20.
兰心夜话     
《花木盆景》2014,(3):40-41
郑秋波,1974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现在鞍山市盆景协会工作。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并跟随父亲侍弄盆景。1998年起。开始学习岭南盆景的栽培与制作,探究岭南盆景如何在东北也能够生存与茁壮成长。在多年的探索下。逐步掌握了盆景的养护要点及因材施艺的修剪技法,同时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育出诸多品种的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