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钧和 《花卉》2012,(10):35-35
一块顽石,几株草木,经盆景艺术家巧夺天工的雕琢,配置,便能将自然界山水胜景凝缩于尺寸之间,使人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观感。  相似文献   

2.
谢荣耀 《花卉》2012,(7):33-33
近年我国盆景逐步趋向大型化和商业化,已很少见到成功的小型和微型盆景作品.特别是技艺精湛的成熟精品更是难得一见。而黄就伟先生这盆雀梅微型盆景作品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飘逸  珊珊 《花木盆景》2007,(8):32-33
(一) 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接到珊珊的电话,说是要带我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这个丫头搞什么鬼,我心里直嘀咕。  相似文献   

4.
《花木盆景》2013,(11):19-19
目前的中国盆景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喜欢大盆景。为什么喜欢大盆景?首先谈谈我理解的盆景的概念。盆景无非就是把植物栽在容器里,融入人的主观思想,而供人观赏的一棵植物。我认为,只要它美丽、漂亮,无论大小都是一棵好盆景。  相似文献   

5.
胡军 《花木盆景》2014,(6):78-79
创新是盆景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动力,如何让盆景艺术的创新与时代的审美统一并得到大多数欣赏者的认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江浙地区的盆景素材以松柏类为主,松柏参天复地的森茂景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南宋温州籍状元王十朋著有以松树为题材的著作《岩松记》,其中写道:"野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于拳石,茂也非孤,森也非乔,柏叶桧身而松气象,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  相似文献   

6.
素材分析 该桧柏系山采直干的盆景素材,基部直径18cm,干高150cm左右。干通直平庸,在高125cm处,开始向右折裂扭转为两股。仅此变化,让作者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跃进 《花卉》2005,(11):32-33
盆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以花木为主的称为树桩盆景,形式有盆栽、盆景之分;以山石为主的可称为山水盆景,形式有水意式、岸崖式、水岸式之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盆景,它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盆景界常说的“盆景四味”。一件优秀盆景作品,应该是盆景“四味”俱全,且相互映衬,妥贴得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8.
自盆景大师胡乐国先生《谈“传统”》一在本刊刊出后,盆景理论界的反响很大,近来边疆拜读了相关议论章,遂想就“传统”、“规则式”、“继承传统”与“创新”作一些诠释,试图理清概念,并就教于识。  相似文献   

9.
刘少红 《花木盆景》2014,(7):F0002-F0002
5月28日至6月8日,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盆景精品展在北京市北海公园阐福寺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冶金工业协会理事长翁宇庆,国际盆景协会(BCl)理事长汤姆斯,原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主席胡运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长甘伟林、顾问傅珊仪、秘书长陈秋幽,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石安海,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郑冠宇等国内外盆景界知名人士出席。  相似文献   

10.
11.
盆景起源于中国,据考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现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品,是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载体。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其核心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盆景是人们向往大自然美好憧憬的缩影。一件好的盆景体现了时间的沉淀,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三维空间动与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13.
鹤山 《花木盆景》2007,(9):38-38
2007年5月4日,应邀参加首届中国盆景交易会暨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的台湾盆景界的知名人士郑诚恭先生,刚刚结束在广州的行程,就飞抵常州。  相似文献   

14.
谢良福 《花木盆景》2008,(6):F0002-F0002
去年春节前夕,南方雪灾,心情像天气一样阴冷透了。忽然有人送来一盆蝴蝶兰,七茎五彩,鲜亮照人,像是提前在连绵的阴雨里拥有了满怀春色。当我得知是经营浙江绿色园林市政公司的李晓波送来后,面对缤纷的蝴蝶兰,呼吸缕缕不绝的芳馨,便有了采访老朋友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本期刊发刘传刚先生多年精心准备的一组创新之作,共内容、形式都颇为新颖,站在提倡中国盆景创新的角度,这种探索意识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编者,我们期待着盆景艺术领域中的创新和探索,唯如此,我们盆景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平 《花卉》2009,(3):29-29
盆景是自然美的缩影,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在立意和构图上具有“三境”与“三美”,两者又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朱贞佳 《花木盆景》2000,(1A):86-87
盆景作品从制作到成材其周期是相当长的.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艺术构思、枝艺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旦艺术构思定格。剩下的绝大部分工作便是对树桩进行合理取舍.以及对部分枝盘进行必要的人工“促”“抑”,从而使树桩尽量合乎人的审美要求。所谓的“促”就是人工促发.扩大该枝盘在整个桩景中的尺度比例,  相似文献   

18.
刘茂成 《花卉》2005,(6):31-31
有一天,在修建通山土路的掘凿声中,它不幸沦落为山农的一把薪柴。是一位盆景艺术家,慧眼识珠,将它从濒死之境救出来,把它运回都市,栽入盆中成活了(见题照)。  相似文献   

19.
一、松树的人文渊源及其在盆景中的地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松树被古人誉为“百木之长”,有王者之尊,有“神树”之称。在我国历代养生医书中,有松子、松叶、松脂等应用于医疗疾病、养生延年之记述。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广东中山市古镇镇举行,参展盆景近千盆,盛况空前。顺德温雪明先生送展的一盆六角榕作品《百态图》,尽管获得了展览金奖,却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受到众多盆友的各种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