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7,(12):73-73
我建议适当增加“赏石天地”栏目的篇幅。因为:第一,我同样喜欢花卉盆景和赏石,所以觉得赏石篇幅少了些,读得不过瘾;第二,既然是“盆景赏石”版,就要两方面兼顾,不能头重脚轻了;第三国内赏石热度越来越高,赏石人也越来越多,赏石市场越来越大,贵刊应顺应潮流:第四,贵刊有办“赏石天地”栏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赏石”是历经了大自然亿万年地壳运动,成为具有一定审美情趣和观赏价值,并经过人为艺术包装后的奇石。微型赏石既有一般赏石超凡脱俗原始之美、野性之美、纯朴之美,其组合又是对赏石艺术的再挖掘、再创作,这就是我钟情于赏石微观世界的原因。我的赏石小品曾在1993年《花木盆景》第10期专题发表,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7,(8):45-47
主持人:矿物晶体有没有放射性?收藏各种矿物晶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些是都目前石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期“赏石茶馆”,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些专事矿物晶体收藏的专家、石友以及在地方质检部门工作的人士,就“收藏矿物晶体影响健康吗”这一话题,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30日,“第二届中国(陈村)盆景赏石博览会”在陈村花卉世界拉开序幕(以下简称“博览会”)。五一期间,花卉世界推出“文化旅游”,“首届中国盆景交易会”、“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广东赏石名家艺术品收藏展览会”“中国盆景大观园开园”、“花卉世界艺术品大开张”五大活动同期举办,  相似文献   

5.
龙金花  詹震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98-100,F0004
摘要:九华湖公园景观设计以“德中山水”为设计理念,充分诠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深刻文化内涵,通过对德文化、水文化的理解,融合现代生活及设计理念,兼收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新中式设计风格,追求写意山水的园林意境。充分利用地块优势及周边景观资源,倡导健康生态、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将人文融入自然,打造一处天人合一,可游、可赏、可憩的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6.
武陵奇石     
李平 《花木盆景》2008,(9):48-49
常德市地处湖南西北部,东汉建武二十六年设武陵郡,武陵地名沿袭千年,常德奇石亦被赏石界命名为“武陵石”。武陵奇石,分为如下两大系列:一、沅水石系列:沅水源出于贵州,干流经沅陵折向西北入境,经桃源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常德境内界首至德山长达118公里。沅水古有“三垴九洞十八滩”之称,河滩以画面石、造型石居多,  相似文献   

7.
信息视察     
湖北襄樊举办奇石展 本刊讯2月16日,在米公祠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襄樊穿天节”举办了襄阳奇石展。襄阳石收藏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出版的赏石著作中就有专门记载。在襄阳石系列中,产自汉江的“花玛瑙”在全国很有名气,  相似文献   

8.
论石之态势     
梁志伟 《花木盆景》2004,(2):40-41,42
在新世纪的前夜,中国赏石界实际匕已经打出了理论旗帜,即以“形质色纹”挑战传统的“皱瘦漏透”。传统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传统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而时尚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彩陶石、人化石及新开发的黄蜡石、九龙璧石、风砺石、木化石等。传统的赏石要诀是千古经  相似文献   

9.
读者评刊     
建议增加赏石类文章的比重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每期必藏。但在精心阅读了最近几期《盆景赏石》杂志后,我个人觉得,介绍报道盆景的文章比重很高,相比之下,有关赏石类的文章比重很低,显得太单薄了些。不是吗?盆景栏目有盆景教室、盆景技法、盆景论坛、盆景作品、盆景鉴赏、世界盆景等,而赏石只有一个栏目,显得发展上有些“不平衡”,给爱石、玩石、赏石、藏石的读者带来不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世上有了“天然奇石”(以下称奇石),才产生了“赏石化”,也正是奇石的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的驱动,赏识奇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觅石、藏石成为一种时尚.爱石之风蔚然而成。广大爱好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奇石赏评的学习、探讨,各抒己见,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共识。为了赏石化的健康发展.大家希望有一个相对合  相似文献   

11.
许德恭 《花木盆景》2004,(10):14-15
在第三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武汉)期间,与会代表在座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盆景作品的原创作和改作或收藏在权属方面应该如何界定?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盆景界深入探讨的问题。从艺术的角度而言,盆景艺术无疑是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特点的,其创作必然应该享有相应的权益。但是盆景艺术不同于美术、音乐和学等艺术,它是具有生命力和可塑性的,一个盆景作品完全有可能经过一次、二次甚至多次改作而成为另一件不同于原作的作品,这种情形下,原创作和改作创作的权属该如何界定呢?——但这还只是比较理想的设想,更多的情形是改作基于原作的架构来进行,二的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而并非去旧换新,因而权属界定就更趋复杂。确切地说,这里的“权属界定”应该主要是针对作权中“署名权”而言的,虽然“署名权”的界定会涉及到其它的权属问题,但“署名权”首当其冲,因此成为探讨之关键。在讨论会座谈期间,编曾听到三种意见:其一是应当给每件盆景作品建立相应的盆景档案,将原作、改作和收藏一一录入,有据可查;其二是认为署名应以周期为标准,作品未转售之前,署名权应属于原作,被收购或收藏后,购买或受赠必定会对作品进行养护、改作,因而应当以出售或转赠时间为限,更换为购买或受赠的署名;其三则认为盆景作品的原创作的创作时间历时较久,而收藏或收购所进行的改作仅仅限于细枝末节,因而不可享有署名权。众说纷纭,未能统一。《盆景赏石》版自本期起,在“盆景论坛”栏目就“盆景作品的原始创作和改作或收藏的权属界定”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业界学和广大读能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2.
要回答赏石是否是“发现艺术”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赏石。广义而言,具有一定审美特征并可以用来观赏的石头都可以称为赏石。由于赏石在中国属于断层艺术品种,加之皇家园林及各地名园对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石种的推崇,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赏石的艺术发现功能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13.
3月16日,“柳州赏石”2009春季交易会在柳州市赏石市场隆重开幕。从今年起,柳州赏石市场将在每年春、秋两季都举办大型奇石交易会,赏石界的“奇石盛宴”不再一等就是两年。  相似文献   

14.
讨论建立现代赏石理论,首先要符合时代的朝流,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通用性的赏石理论。就赏石来说,现代人玩的赏石种类繁多,不能再局限于古人对太湖石等少数石种鉴评标准的基础上玩加字游戏,必须放弃“瞎子摸象”的方法,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现代赏石理论既要能包罗万象,又要简明易懂,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赏石可以随心所欲,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已经过时,应以“纹、色、形、质“为赏石准则;还有人把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作为赏石原理:也有人认为原石最美,不能有任何加工……以上各论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都有精品可以作证。既然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都发现了公认的精品,我想在这些不同的道理中必然会有共同之点或相通之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赏石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直到唐代才陆续传出国外。我国赏石文化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人们在实用中发现了石头的观赏性,把实用与装饰分离开来,于是便出现了项链、玩具等石头制品。后来由人体装饰逐步发展为环境装饰,用石头制造假山。到了魏晋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随着我国赏石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争相举办赏石展览的高潮。石展由原来的两年一展、一年一展发展到现在的几乎一日一展,其速度之迅猛、规模之宏大,令人瞠目结舌。早期的石展,几乎都是主办方免费提供展览、展销场地,提供食宿,有的甚至还报销来往路费。而从2006年起,大至国家级展览,小至县市级展览,都无一例外地收取展览、展销场地费用,并且不负责安排食宿,即运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石展。本期,我们就“石展市场化运作的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云南巧家石     
李辉 《花木盆景》2007,(8):48-49
奇石是赋存在大自然中的特殊、罕见的珍宝,是具有极高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地处金沙江畔滇川两省交界处的云南省巧家县,是我国新近发现的重要奇石产地之一,具有较高赏玩价值的巧家金沙江奇石自1996年首次“出水”以来,其知名度迅速扩大,以日新月异的步伐迈进了海内外会展殿堂及收藏家手中,已创下单枚售价20万元的销售记录,并赢回了无以数计的奖项,其获奖比例之高为国内赏石界所罕见。  相似文献   

18.
《红碧玉》     
这是一方产自长江三峡的红玉髓,属碧玉类,故称之为“红碧玉”,是当今赏石界最为尊崇和喜爱的石种之一。该石颜色通体鲜红,色彩纯正,质地坚硬细腻,具玻璃光泽,有着极强的视觉效果,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尊艺术瑰宝。宝石难得,而如此之大且又以“国旗红”为主色调的宝石更是罕见。从审美角度观之,她是热情、进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赏石理论的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谈祖宗的多,说子孙的少,谈源流的多,谈发展的少,找依据的多,说实用的少。这些理论,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石化恢复初期阶段起到了极积的指导作用。但在赏石化发展迅猛的今天,虽说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它的实际意义已远远不能适应赏石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07,(10):20-20
为弘扬盆景和赏石艺术,增进国际友谊,扩大学术交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在印尼的麦培满先生的倡导下,印尼盆景协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大会决定命名为“亚洲太平洋会议”,两年举行一次。亚太盆石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盆景、赏石并展的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