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文华 《花木盆景》2004,(10):48-48
有人说,对逝最好的纪念是忘却。然而,我无法忘却花友曹功。尽管他离我而去已整整六年了,但一看到他生前赠与我的供石、云盆便思念无限……  相似文献   

2.
陈向前 《花木盆景》2003,(7):16-17,6
初识戴富舜先生学是10多年前的事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是他质朴的为人,还有就是他出神入化的盆景作品。戴先生出生在江苏盐城,人杰地灵的历史古城孕育了他丰厚的文化底蕴。80年代初,他师从著名的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学习盆景创作技艺,深得朱老先生的赏识,20多年来醉心于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3.
刘仲明 《花木盆景》2003,(4):20-21,5
我和谢克英先生在十年前相逢,在相识交往中,觉得他的为人处世热情诚恳,处事有方,醉心于盆景艺术,所以就“情投意合”而成为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4.
96岁的徐晓白先生,是中国当代盆景艺术的带头人,是德艺双馨的名盆景艺术家。然而现实生活中,他还是一位诗人。在他新近付梓的《徐晓白诗集》中,共收录诗词1600余首,我在拜读之后发现,其中竟有100多首诗词是与盆景有关的。这些诗词,有的是对盆景艺术的热情歌咏,有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盆万字茉莉,他告诉我,这盆花在他家已经养20多年了,我接手四年来,进行了精心培养。  相似文献   

6.
桩公     
冯艳 《花木盆景》2003,(4):49-49
桩公就是我老公,他年纪轻轻地非常喜爱种树桩盆景,而且爱得执着和痴迷,时间久了,朋友们都笑着叫他“桩公”了。  相似文献   

7.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8.
200年9月,在湖南岳阳市举办的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从各地挑选出来的动势盆景(系列)作品在会上同时展出,使到会盆景界人士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闭幕式上,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以他八十岁高龄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要求我们从十个方面去研讨中国盆景。后来图刊于《花木盆景》2002第11期B版中。当我读到“如何创立‘既具中国民族特色,又弘扬  相似文献   

9.
石中玉 《花木盆景》2007,(11):14-15
翻开本刊第9期杂志,张夷先生的《砚边梦谈·月山野风孤绿》等山水盆景,立刻吸引了我,我马上联想到他以往发表的许多山水盆景。我觉得张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山水盆景的创新,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惯用的山水盆景程式(每一盆的山,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拉开了距离,极具个性,很有诗情画意,给人面貌一新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0.
孙美娟 《花卉》2012,(7):44-44
那一年,我到日本去看望交流学习的丈夫。到了没几天,丈夫就说.有个叫铃木的同事要来拜访,他打算留铃本在家中吃饭。  相似文献   

11.
郑永泰 《花木盆景》2006,(10):12-13
笔者与韩学年先生相识多年,每当欣赏他的盆景作品,都会被他那选取素材的独到眼光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所吸引。  相似文献   

12.
中华魂     
人们说,盆景是无声胜有声的诗,是不用笔墨而立体的画。而我还要说,盆景是我的亲密朋友,风风雨雨中伴随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使我牵肠挂肚:是我的红颜知己,苦辣酸甜中陪伴我度过千百个日日夜夜,让我梦萦魂绕。  相似文献   

13.
夏绿     
《花木盆景》2014,(3):28-32
我自幼受家父王恒亮先生的熏染,非常喜欢盆景这门艺术。2013年秋天,父亲在众多弟子的帮助下,免费举办了首批全国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了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响应。父亲门下有很多女徒弟、女学员。他认为女同志心细,有很好的学盆景的潜能,并希望有更多的女同胞喜爱盆景,学习盆景。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认为父亲正在进行的盆景教育事业神圣而伟大。为了帮助父亲圆他的盆景教育梦,为了我喜爱的盆景艺术,我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14.
刘小玲 《花木盆景》2008,(2):F0002-F0002
2007年12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的晚上9时45分,我敬爱的父亲,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原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刘仲明魂归天国,离我们而去。我握着父亲的手,看着他深深地咽了一口气后停止了呼吸。虽然未能听到新年的钟声,但他一直很努力地与死神抗争,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他在我们五姐妹深情的陪伴下,平静地走完了多姿多彩、无怨无悔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的晚上9时45分,我敬爱的父亲,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原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刘仲明魂归天国,离我们而去。我握着父亲的手,看着他深深地咽了一口气后停止了呼吸。虽然未能听到新年的钟声,但他一直很努力地与死神抗争,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他在我们五姐妹深情的陪伴下,平静地走完了多姿多彩、无怨无悔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爱得值得     
十年前,朋友把它介绍给我,我就对它一见钟情,爱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是什么让我如此迷恋、如此执着?是它,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它,自然的真实浓缩,咫尺的广阔天涯。十年了,虽然我给了它许多,但是它给我的更多。爱它真是值得!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8,(6):79-79
我的盆景情缘 自与花木盆景结缘,我的兴趣爱好几乎全部倾注在盆景上了。日思夜想,梦寐以求能有几盆《花木盆景》介绍的那样的盆景佳作,借以美化家园,饱我眼福,满足我对盆景艺术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18.
尤建玉,男,1969年12月生,江苏常州人。他上世纪90年代初从做园林绿化开始创业,现已成为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他对盆景艺术情有独钟,收集养护了一批优秀盆景资源和盆景佳作。为了弘扬盆景艺术,传承民族传统化,又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开始兴建盆景园地。2004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9.
趣怡园     
《花木盆景》2007,(3):21-21
吴成发先生是香港盆景雅石学会名誉会长及香港尊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48年出生,祖籍广东中山。在一个非常偶然机会,他接触到盆景,从此迷上了这富有生命力的国粹艺术。多年来他四处寻找各类优美盆景,并加以改造及再创作,将其个人风格融入作品之中,所有作品都亲自剪扎造型,不假手于人。  相似文献   

20.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