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具有发达的茶产业,在德国,比较受青睐的是红茶、绿茶和花果茶,而茶文化具有现代发达工业国家的特色。德国茶文化与本国语言有着深厚的渊源,都深受德国民族性格影响,从某个特点来讲,二者的特点极其类似。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国茶文化的渊源,分析了德国茶文化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德语习俗中德国茶文化的融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司晓明 《福建茶叶》2022,(4):271-273
德国茶产业较为发达,其中红茶、绿茶、花果茶广受当地群众欢迎.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德国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茶文化,其文化内涵与本国语言习俗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德国茶文化起源及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与德语习俗之间的关联性,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钟青璇 《福建茶叶》2016,(7):321-322
德国茶文化与德语深受德国民族性格影响,产生了一致或者类似的特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德国的饮茶历史与现状,然后剖析了德国茶文化的严谨与繁复、简洁与实用的特点。与此相对应的,德语具有相同的特点。本文探寻了德国茶文化与德语的共通之处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叶从中国逐渐传入英国和美国后,形成了独特的英美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文通过英美茶文化的发展概述及茶文化特色介绍,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探讨茶文化与英美文学作品关联性,阐释英美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解读和发展的贡献,展示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茶文化海外交流的兴盛时期,对东西各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与思想基础。本文首先从茶学研究及文化特色方面分析了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而后概括了该时期茶文化在东西各国传播发展的情况,最后则归纳了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特点,指出各国茶文化都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都有其共性与特性,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龚娜 《福建茶叶》2016,(8):104-105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众多传统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成以文化消费和体验为特征的一种休闲旅游。茶文化旅游将"茶文化"与"旅游"双剑合璧,从而使茶叶产业及旅游业的利益均得到最大化。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茶文化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业中茶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促进了茶叶消费,进一步推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笔者基于茶文化旅游对与之相关的茶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茶文化旅游的背景、茶文化旅游的特征、茶文化旅游对茶叶经济发展等,以期为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思想。同时茶文化的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安溪茶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茶文化形式,在中国茶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保护对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相关的传承保护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视角下,中英两国茶文化之间既有共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发展的现状,而后分析了跨文化视角下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如茶文化均成为两国百姓交往的重要载体,茶文化都能够与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两国茶文化都建立了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茶文化体系等。最后围绕中英两国茶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如中国茶文化比英国茶文化更加精细丰富,中国茶文化中传统文化因素相对英国更加明显,中英茶文化在茶礼仪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等。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茶产业比较发达,具有悠久的饮茶文化,同时德国的茶文化形式与中国存在明显差异,独具现代化发达工业国家的发展特色,依靠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实现对茶产品的全方位包装,并逐渐开发出罐装茶饮料、香味茶等多种多样的茶产品类型,在茶产业发展难过程中有着独特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有效落实,其核心思想是以中国地理位置为中心,借助历史文化遗存,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本文主要探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在德国的有效传播,对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往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旅游融合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茶文化因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所以能显著提升旅游品质。以茶文化为代表的地区如何深化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创新发展茶文化旅游对地区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我国茶资源概况,探究茶文化旅游现状,并提出针对茶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艺苹 《福建茶叶》2024,(4):176-17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公元8世纪,日本人才开始饮茶,其茶道文化源于中国茶文化。本文探讨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及各自特点。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对中国茶文化目前面临的传播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传播建议,以促进中国茶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国红茶产品虽然来自中国,但是英伦红茶文化的形成却是根植于传统英国文化。在四百年的历史积淀中,英伦红茶文化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在论述英伦红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形式的基础上,以英式下午茶为例,对英伦红茶文化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高等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形式都在经历重大变革,因此想要实现理想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状况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有效了解创业文化,同时也能对茶文化的时代发展特点形成全面认知,同时也为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找到了全新切入点。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的根源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从而探究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巴蜀道教文化和四川茶文化,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研究,包括两种文化的特征、寓意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巴蜀道教茶文化韵味十足,把道教和茶文化融会贯通,使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其中隐含的文化寓意是绿色生态理念和养生理念的结合。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巴蜀道教茶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弘扬我国茶文化。而且带动了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的茶歌是当代茶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有着相当高的艺术特征。茶文化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中,开始更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得到了人们的多重认可。茶歌曲随着茶文化的拓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本文主要对广西壮族茶歌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于音乐艺术而言,受其所在地文化特色的影响,音乐往往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特征。而这些特征不仅可以变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可以是多种文化体系共同作用综合影响下的文化缩影。因此,对于音乐民族化逻辑的研究,不仅要对其音乐中所体现的文化色彩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分析,还要充分了解其艺术体系下的音乐的表达方式。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其文化体系的发展,茶文化音乐已经成为茶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独特的发展特征。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的影响下,茶文化音乐发展中创新不足问题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在深入研究茶文化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结合音乐民族化逻辑的思维体系内容,以期能探究出一条茶文化音乐的新型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并产生了各种极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茶文化,经过特定的运用以及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都会产生与该种茶文化相匹配的语言机制。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机制,除了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运用习惯之外,还能直接体现出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基于此,本文展开对英国茶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言资源拓展研究,研究基于英国茶文化下英语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将茶文化和英语语言相结合,从而探寻茶文化遗传背景下的英语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之一,在历史的传承中,茶文化经过了千锤百炼,正所谓风掠窗台色,茶逸自然香。我国的茶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代表了相当多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其中也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并以这些基础的美学特征作为基础,形成了全新的茶文化美感。本文主要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茶文化的独特美学价值进行了优化,以期提升其现有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我国在种茶、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与时代性。本文通过对天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中的饮茶习俗、民间传说、茶具、茶联等比对研究,归纳出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茶文化特征。随着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VR等动画技术的发展,为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创造了难得的时机。本文研究将动画、VR虚拟现实等展示设计融合天津茶文化元素,提高茶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茶文化提供科学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体验经济是当下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茶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的很多特征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阐述了茶文化旅游的体验特征,运用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