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春雷  高霞  赵旭 《福建茶叶》2016,(4):225-226
民族精神是中国的灵魂,也是中国自强不息的重要精神。在当代教育中,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念十分模糊,并且对中国一直弘扬的民族文化以及团结精神极少接触,这使得民族精神在学生思想教育中逐渐淡化。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多个民族的团结所塑造出来的,这是民族精神给予国家的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本文以茶历史为切入点,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望高 《福建茶叶》2016,(5):240-241
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进一步强化与渗透,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最精髓内容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受到国家与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在大中小学生课堂中贯彻民族精神势在必得。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蕴含了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便是对于民族精神的部分探索,故此,笔者准备以茶历史为切入点,浅析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为己任,需要在教育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而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内涵又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所以借助茶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在知行统一原则下来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则成为了需要做出尝试的工作。这里的作用包括: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规范学生的行为偏好、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意义则分别由:教育的理念、方法论基础、现实着眼点等三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4.
赵淑娟 《福建茶叶》2016,(5):259-260
我国古代哲学以性与情的朴素辩证关系为研究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不同时代孕育不同的哲学思想,其对于茶文化的历史推动作用也不同。本文以茶文化的发展史为出发点,对我国哲学思想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最后从我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庸主义"、"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对茶文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田质全 《福建茶叶》2016,(4):254-255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运动是拥有健康身体的保障,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加强大学生运动量的关键就是兴趣。本文阐述了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分析了大学生运动兴趣缺乏的原因,重点探寻茶精神与提高运动兴趣的相通之处,目的为了学习茶精神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因素与区位劣势因素的影响下,长时间处于经济落后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逐渐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茶对少数民族的经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历程,通过研究茶产业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探讨茶对少数名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和基诺族为高度聚居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布朗族全省近9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州,勐海县布朗山、打洛、巴达、西定等中缅边境一线是布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基诺族全省近2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境内,景洪市基诺山是主要聚居地。 布朗族和基诺族都是云南较早栽培利用茶树的民族之一,种茶历史均达一千多年。在基诺族中甚至还有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率部南征时传授茶种的传说。 在漫长的茶树栽培利用过程中,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布朗族、基诺族至今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吃茶习俗,即以茶当…  相似文献   

8.
张峰源 《福建茶叶》2024,(4):171-173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茶德精神是基于茶叶种植、加工、泡茶和品茶等在内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从“和仁敬廉”维度影响了中国茶德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儒家文化与中国茶德精神的丰富内涵,剖析儒家文化对茶德精神的深刻影响,充实茶德内涵,树立正确的茶味人生观,推动精神文明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其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祥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南岳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茶禅文化学说的伟大构建。笔者在对南岳茶禅文化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走访各寺院和庙宇以及查看多种历史资料,初步诠释了南岳茶禅文化之内涵以及"茶禅一味"之真谛,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丹 《福建茶叶》2016,(9):337-338
日本从唐朝时期,就开始痴迷茶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消退对茶文化的喜爱,并且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茶文化在日本逐渐染上了大和民族的印记,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日本茶道文化。而从日本茶道文化中,我们可以研究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本文从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开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日本茶道的相关内容,了解日本茶道对于日本民族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苗敏 《福建茶叶》2021,(10):219-220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壮大的精神财富.积极在高校思政课堂中运用茶相关的历史典故进行教学,能在素质教育改革时期,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模式,更能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了解历史典故特点和历史典故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原则,能明确茶典故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理清教学改革思路,优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秀茶祖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大理茶...  相似文献   

15.
茶饮是我国的"国饮",同时茶文化教育作为我国"国学教育"之一,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有利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起到良好的"德育"、"美育"功能。我国茶文化教育与艺术类学生心理教育的结合点可以分为艺术审美层面的价值认知、艺术行为层面的实践指引、人格修养层面的文化熏陶等。艺术类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呈现出初具公民心理和意识、崇尚个性的张扬和个性的社会化需求、尊崇民主与平等意识兼具竞争心理等。在艺术类学生心理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教育的基本途径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发挥茶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实现艺术类学生的社会化;二是发挥茶文化的审美追求,实现艺术类学生的审美实践;三是发挥茶文化的社交拓展,实现艺术类学生的尊礼培养。  相似文献   

16.
周瑶 《茶叶》2020,(3):173-176
茶禅文化是茶文化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佛、释、道三教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茶的现实功能及精神特性决定了"茶"与"禅"的结合是历史必然,而二者结合的最高境界便是"茶禅一味"。茶禅文化内涵丰富,其"正、清、和、雅"的精神底蕴之于当今社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小至怡情养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至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可以说,茶禅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愿性产品认证对茶叶质量的保证作用.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茶叶相关标准对茶叶质量的规定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认为认证则是对其不足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比较四种茶叶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认证要求、执行标准、种植环节、生产管理、包装贮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认证有效性的企业内、外因素.结果:总体上茶叶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等类别认证的条件依次加严,但其对茶叶质量的保证作用并不如此绝对,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认证有效性及其保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结论:对茶叶类食品而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两类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执行标准有值得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茶酚酸是茶叶中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研究表明,由于具有多酚羟基结构,茶酚酸可以有效去除自由基。而正常的生理活动均离不开它的作用,如提升免疫、减缓衰老等。茶酚酸已在医药、食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除自由基、强心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自由基以及茶酚酸生理作用和运动的关系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茶文化的起源地,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庞大的茶文化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的不断加深,在哲学、经济、历史、民俗、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中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彰显出中国茶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唯独关于茶文化与绘画题材的研究未能取得可喜成果。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国关于茶文化的绘画作品少,而是对此类绘画作品的挖掘、研究还不够。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茶文化国度,在历史上出现的与茶文化相关的绘画作品何其之多,对中国历史上的画家与茶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中国茶文化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广泛考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对中国历史上的画家与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骆锐  邵宛芳 《茶叶》2006,32(2):112-115
云南普洱茶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本文就普洱茶名称的来源、历史背景及其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