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雪梅 《福建茶叶》2016,(3):387-388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流传下来了许多茶文化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在我国的茶文化研究领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乃至在整个世界的茶文化研究传播中都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陆羽所著的《茶经》就是一部应用价值极高的茶文化著作。随着世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我国的茶文化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那么西方国家在对《茶经》进行英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英词组含义的差异,势必会对英译的茶文化造成一定的偏颇或者是遗漏,那么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英两个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正确的传播茶文化内涵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文化交流、融合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如何才能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就值得我们结合语言翻译理论,实现文化理念的等值传递。关联理论是目前语言应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我们做好语言翻译传递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将茶文化体系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必须有效认知这一理论,并实现有效翻译研究。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内涵和传播价值入手,结合关联理论的相关内涵以及其对茶文化传播的影响,从而在关联理论视角下,体系化分析茶文化和茶名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明珠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我国古代深厚的哲学思想,而且包含着古代先人生活中汲取的智慧。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国际上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翻译对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讲述了中国现代茶文化词汇英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着介绍了符号语言学的概述,最后深入的研究了符号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在这个异军突起的时代,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茶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就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当前茶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在此基础上就茶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传承不仅限于国内,有关茶文化术语与术语的英译十分重要。茶文化术语的英译首先应该树立文化意识,意会并选用茶文化术语及句式怎样迎合外国人的思维,从而在保证正常交流的同时不失中国茶文化的异质色彩。时至今日,我国对汉英英译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赋予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术语研究初见成效,但并能说明茶文化术语英译具有较高的质量,诸多词不达意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拟从关联视角下探讨茶文化术语英译的策略,分析茶文化术语英译策略成因,以期能为我国茶文化传承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华东  乔亮 《福建茶叶》2016,(5):373-374
翻译不仅是科学工作,更属于艺术工作,尤其是对当下茶文化中诗词英译的研究,更是中华文化向世界辐射的一座桥梁。然而,整体而言,在我国中译英的翻译史中,关于对茶诗词的英译工作还并不成熟,很多领域的翻译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选取茶文化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诗词作为译英的语料展开策略分析,进而提升译语文本的可读性,旨在为相关的翻译研究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类电影曾在我国电影史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的优秀茶文化类电影,比如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影《茶馆》和以茶具紫砂壶为主题的电影《壶王》等。对电影字幕进行翻译将有助于我国优秀电影更好地走出国门,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就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英译原则进行简要说明,并对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特点及翻译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就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英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译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爱平 《福建茶叶》2023,(3):161-163
关联理论是一种翻译学说,其基本原则是认知和交际融合而成的,将语言交流作为是一种思维的沟通方式,通过两者之间进行对话,可以加强话题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读者对文本的意思和情境进行有效掌握。茶文化翻译在进行的过程当中,通过将关联理论应用在其中,可以将文本进行有效连接,而且还可以拉近读者和原作者之间的距离,为传统文化和茶文化之间的跨语言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茶文化翻译当中的关联理论应用进行了阐述,有效推动茶文化英语翻译工作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被更多的外国人所知道、了解。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传播引起了我国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对我国茶文化进行简单的描述,发现其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接着,对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英译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要想更好地对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进行英译,必须首先了解其相关背景。  相似文献   

10.
陈磊 《福建茶叶》2016,(12):306-307
随着中西方日渐频繁的文化交流,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陆续地传入西方,经典《茶经》等茶文化著作同样也纳入其中。本文以几部茶文化经典著作和多首古茶诗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文化作品的语言特征以及翻译方法。在翻译描述性和介绍性文字时,译者通常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并根据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词汇空缺”与“词汇冲突”等不同情况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意译。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作品中的相关英译研究,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中外译者对我国古诗词曲中茶文化的英译工作也在逐步加深。古诗词曲作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对其进行英译工作,能够极大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在古诗词曲中,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特征,代表了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流雅趣和高尚品格。所以,对我国古诗词曲中的茶文化进行英译工作,将会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存在于诗词歌赋中,用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千万部作品。而《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茶也多次出现。在对外翻译这部著作时,每住翻译大师都想保留文中最古典的部分。而对于茶名,茶俗和茶礼等都有着基于茶文化的翻译。本文就探究《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和通过茶文化来探究《红楼梦》中的茶的英译,了解如何翻译"茶"。  相似文献   

13.
谈到中国的四大名著,就不得不说《红楼梦》,整部小说阅读起来给人一种如痴如梦的感觉。作为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没有太多的玄幻色彩,仿佛在讲述人生,又仿佛是在阐述一个道理。而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在其中有着多方面的体现。本文主要对《红楼梦》中茶文化的英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笔者的一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4.
茶名是茶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艺术领域。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针对中国茶叶分类及命名,对直译、音译、意译和注释等茶名英译方法进行探索,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邹园艳 《福建茶叶》2016,(5):347-348
我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工作更是影响深远。为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茶文化视阈下研究《红楼梦》茶的英译策略例如对茶名,茶具,茶诗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东西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有别、古代诗词语内翻译不易等文本内外诸因素的制约,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的英译本一般很难翻译出原作的形、神、韵。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结合翻译理论,从异曲同工、舍形取意以及形神兼备三个方面有力探讨了翻译方法在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的形、意、神在英语文化中的移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代表着传统儒家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生活哲学,折射出东方人雅致清尚的审美理念。本文从翻译美学出发,借助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审美代偿手段,从情景美、意境美、谐趣美等三个语言维度探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译介。通过提炼适境的审美标准,分析了茶文化文本的核心价值与风格审美,运用直译、意译和改译等策略进行审美优化翻译,提高审美主体的情感操控力,提升茶文化译文的美学意味,推动东方茶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尚华珍 《福建茶叶》2022,(2):273-275
近年来,CET-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汉译英真题侧重考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相关词汇和翻译技巧的掌握.本文主要以2021年6月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汉译英真题为例,分析茶文化的英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旨在引起学界对茶文化英译规范的关注,同时阐明茶文化的准确翻译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外宣、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段亚莉 《福建茶叶》2016,(7):288-289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著名版本《红楼梦》的译本内的茶文化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茶名、茶具和茶水的分析,明确这些要素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并对之进行全面解读,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品鉴禅文化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更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任迎春 《福建茶叶》2016,(10):353-354
目前,我国对于《茶经》英译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为姜欣等教授的译文,文章针对《茶经》中茶文化英译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姜欣等英译文为例,探析了《茶经》中茶文化的英译策略,具体包括茶文化中的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英译策略,旨在为《茶经》英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我国茶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