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传统茶画艺术的文化色彩进行优化分析,不难看出传统茶画艺术中所表达的不仅是茶文化内涵的表达,更是因为在传统茶画艺术中我们所感知的元素内容是多样性的,因此,其中除了丰富的艺术理念外,还是文化思维的精准理解,这都是我们理解传统茶画艺术的关键。本文拟从传统茶画艺术的特点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画风格艺术的诠释与表达认知,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画艺术的表现状况及应用诉求,从而认知传统茶画艺术对整个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根据相关记载,其历史可以推至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叶作为一种植物,随着其逐渐从贵族生活转化为大众生活元素,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在茶叶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过程中,茶叶就逐渐与文化相关联,先后产生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比如:诗歌、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尤其是其中的茶曲艺术,其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人们在采茶、品茶过程中的各种内容。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其进行有效了解,意义重大。本文拟从传统茶曲的形成过程认知入手,结合分析传统茶曲的内涵,从而深层次分析传统茶曲中的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3.
自唐朝后,茶文化在贵族以及民间盛行,中国传统茶礼仪文化成为古代最高规模的宴请宾客的礼仪之一,在婚丧等重大事件中均有出现。传统茶礼仪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君臣关系、家庭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都起到平衡作用,对提高社会的和谐性及人际关系的亲密性都有所裨益。从传统茶礼仪文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对和谐生活的向往,领悟中华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传统茶建筑在茶文化影响下的发展的目的在于了解传统茶建筑的发展历程及茶文化对其的影响,找到适合当下传统茶建筑保护与传承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茶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传统茶建筑的影响,提出对传统茶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举措如下:充分结合茶旅游事业拓展传统茶建筑经营内容;在传统茶建筑中融合更多养生、茶艺类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盛产茶叶,也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个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地方,茶叶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饮茶早已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起到的重要作用。茶作为人们饮食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原因在于茶有健身,养颜等功效,对人的身心以及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茶品与茶性对我国传统体育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实现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全面了解传统茶元素体系,不仅要对茶元素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对其外在发展形成全面认知。事实上,传统茶元素体系中有着丰富完善的内容,无论是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还是积极心态等等,都是对直观物质阐述的传承和延伸应用。本文拟从传统茶元素体系的具体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漆画艺术创作的具体影响元素,探究传统茶元素在漆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传统茶文化体系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极其值得我们探究。随着当前高校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教学体系,还是教学资源,都需要在当前整个时代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整个高校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高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分析,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对当前高校教育技术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艺术设计当中,不可避免的要融入茶元素,这是因为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饮茶追求的是一种安静淡然的精神境界,所以茶元素在传统艺术设计当中被大量的运用,本文以传统艺术设计当中茶元素的应用为着眼点,从茶文化与传统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阐述了传统艺术设计当中茶元素合理运用的特点,简要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茶元素的渗入来弘扬传统艺术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机制建设不断成熟,如今传统文化体系日益被人们所认知。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而在整个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艺术资源更是丰富。传统戏曲与茶曲作为产生与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艺术形式,如果能够寻找到两种艺术结合点,并将其体系化融入,势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传统戏曲与茶曲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实现两种艺术传承发展。本文拟从传统戏曲与茶曲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传统戏曲与茶曲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探究传统戏曲与茶曲的具体结合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建筑活动开展不断完善,如今在整个建筑设计活动开展时,优化设计方案,创新设计元素,丰富设计理念,寻找合适的设计定位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活动的效果。本文拟从当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入手,结合目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要素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室内设计活动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传统茶文化开展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据此对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茶文化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点: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有效汇聚;学科的交叉化、分工的跨专业化;治理主体的合作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传统茶文化开展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因在于:两者文化来源的同一性;创新途径的一致性;文化品牌集群的必要性。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茶文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尝试三类策略: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节;合理融合茶文化旅游与民族音乐:培养茶文化与民族音乐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茶文化的引进对于体育人文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茶理论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文明发展不断成熟,当前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被不断挖掘,以茶元素为载体,进行多种元素内容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因此,探究融合已经成为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现代绘画,还是传统茶元素,其都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两者都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此想要将两者有效融合,就必须突破每一个元素的界限,研究将传统茶元素运用到现代绘画中的具体策略。本文拟从传统茶元素的内涵与外延入手,结合传统茶元素的应用背景分析,从而探究将传统茶元素运用到现代绘画中的效果,并阐述其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在我国源远流长,茶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茶文化理论也是我国高校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校体院教学中引入茶文化理论可以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大学体育的人文教育和茶理论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进体育生的道德和人格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美学与我国传统翻译思想存在某些共同之处,比如信达雅的翻译要点就是现代美学思想的体现。本文首先对美学概念以及美学与翻译的关系进行简要的说明,并对当前我国传统茶典籍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美学视阈下我国传统茶典籍的翻译方法提出几点看法。传统茶典籍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两点:译文对美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茶文化的比重,使外国受众不明就里。美学视阈下我国传统茶典籍的翻译方法不妨从音律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三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在中国拥有4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文化长廊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华,在世界文化领域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而茶道就是茶文化精髓与内涵的一个缩影,我国的茶文化中,对茶道有这样的概述: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这是对我国茶文化思想精髓的集中描述,茶德的概念从中国传到日本以及韩国等地,不仅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也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而茶德的教育价值,多年来也是人们所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主要是研究茶德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还是整个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效,都与具体开展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和问题,因此,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育方法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结合茶性人文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融入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索茶性人文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著作。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三家的哲学理念与茶文化不断交集、融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强力灌输道德规范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治安教育途径,但同时还需要学生拥有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具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否则仅仅依靠道德规范的约束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另外,规范伦理要想实现对全体学生的约束和引导,还有赖于现实的社会力量。综上可见,茶德教育理论是治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为课堂社会提供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还能为课堂监管提供一定之规,因此从茶德教育角度研究治安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