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与道教是密不可分的,道教十分重视茶文化,但道教对于茶的作用也是十分深刻的,其主要体现在道教的加持之下,茶的功用、内涵、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茶也因此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美学意义和品格。  相似文献   

2.
周圣弘 《中国茶叶》2010,32(12):34-35
晚唐五代著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蕴含着晚唐五代关于武夷茶区茶的采摘、祭祀、制作、运销、烹饮、用具、择水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文献价值。诗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建国前福建地方志为文献材料,整理与归纳其中茶俗部分,分析与总结了婚俗用茶、祭祀供茶、岁时饮茶、斗茶之俗等内容,以此梳理与观察福建地方茶文化、茶俗情况。同时,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建议加强茶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浸透着丰富深刻的茶文化知识,为读者绝妙地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茶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具与茶诗、茶类与茶水、茶礼与茶佣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南雪芹 《茶叶》2018,(1):30-33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始于中晚唐。陆羽著《茶经》,首次将饮茶作为一种艺术引入茶文化中,并融入茶文化以道家美学思想。本文旨在探析唐代茶诗中道家思想出现的原因。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茶的兴盛时期,茶诗的出现,是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茶的养生功效和自然属性,与道教的长生观,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点是相契合的,使得茶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同时,茶所具有的隐逸身份,使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唐代文人,在仕途遭受挫折后,以茶为契机,将精神寄托于道教的神仙之境或隐于道家的青山道场中,以求得灵魂的解脱。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叶》2010,(10):47-47
<正>为了弘扬光大我国茶文化,让茶叶及涉茶行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联合"中华茶文化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内容有:《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迎世博"中华茶艺天使"征集、"中华茶艺天使"电视大奖赛、"中国茶文化收藏品大奖赛"等活动。目前本刊首先启动《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中华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成,而语言是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从英国茶文化与茶语言的形成来看,中国茶叶在16世纪进入英国社会,并对英国茶文化与茶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英国也对自身的茶文化和茶语言做出了不断的创新,并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本文在对英国茶贸易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形成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英国社会生活中的"茶语"与英国文学中的"茶语"两个方面,对英国"茶语言"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元意象符号的特征,茶文化具有的"精行俭德"内涵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文化意义上的茶,不仅具有其本身代表的普遍元素,还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学意味与道德规范。意趣交融、志向与情感抒发、风俗文化、世俗背景都以茶文化为意象载体。本文从茶专著、茶诗词、茶小说与戏剧中的茶文化意象文学作品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对茶文化的传承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爱平 《福建茶叶》2016,(12):201-202
本文主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概述,并且分析了茶文化与包括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中国文化的关系。基于茶文化的中国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的切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以及中国茶文化在色彩、图案和文字等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从茶叶包装看茶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弘扬光大我国茶文化,让茶叶及涉茶行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联合"中华茶文化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内容有:《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迎世博"中华茶艺天使"征集、"中华茶艺天使"电视大奖赛、"中国茶文化收藏品大奖赛"等活动。目前本刊首先启动《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中华茶艺天使"征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华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做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福建,由茶界和文化界发起并鼎力举办"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这个茶文化盛会,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茶和茶文化.也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茶文化知识、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增进各国间和平友好往来,促进人类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大诗人苏辙对福建的茶品质有着"闽中茶品天下高"的由衷赞誉,福建茶叶品质之高早已闻名天下。今天,福建茶产业依然领跑全国。在改革开放精神的引领下,福建茶企业不断开拓全球市场,福建茶文化的对外宣传无疑在茶企对外业务的拓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福建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外宣资料中存在英译不当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以供福建茶企在国际化发展中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曹盼宫 《福建茶叶》2016,(3):246-247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茶文化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经历长期发展后逐渐从物质文化过渡到精神文化的范畴。茶包装作为茶文化传播独特的一种文化载体,不但需要具备原本的包装功能,更应当将茶文化的历史内涵突显出来。本文主要围绕福建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包装设计进行分析,探讨福建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包装现状,并且以福建乌龙茶的包装设计为例,分析茶包装设计的思想及设计实践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茶是自然的产物,能够吸收天地之精华。茶道将人看作是宇宙的精气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茶道是自然与人文的相结合。道教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道家思想与茶道密切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视自我意识。茶道吸收了道教的精髓,融入了道教的范畴,形成了茶道天人合一,淡泊守静的理念。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茶道的自然主义有着共融之处,二者互补,为中国茶文化和道教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2010,(8):21-21
<正>为了弘扬光大我国茶文化,让茶叶及涉茶行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联合"中华茶文化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内容有:《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迎世博"中华茶艺天使"征集、"中华茶艺天使"电视大奖赛、"中国茶文化收藏品大奖赛"等活动。目前本刊首先启动《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中华茶艺天使"征集。征集条件如下:一、18-35岁,气质端庄,容貌姣好,体形秀丽的女性。二、文化程度中学学历以上。  相似文献   

16.
改编自福建闽西客家茶俗"采茶灯"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将传统茶歌茶舞中调式、节奏、乐器等民族元素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表现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钢琴音乐烙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在《采茶扑蝶》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茶文化、茶歌和钢琴乐的双重发展目标,建立欣赏教学的层次结构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对《采茶扑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特色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有着深厚的影响,二者之间联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如今多元化文化环境中,设计师需要从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中收集、整理、提取有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茶叶包装中。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茶叶商品带给消费者更加正面与深刻的印象,助力茶叶的推广与销售,进而提升企业利润。福建是我国著名的茶产区,其茉莉花、铁观音、武夷岩等名茶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我国茶叶的生产以及茶文化传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研究了地域文化特色在福建茶叶包装中的价值体现,接着重点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在福建茶包装设计中的具体方案,旨在帮助福建茶包装设计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乐素娜 《茶叶》2010,36(4):253-255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甚为深刻,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息息相关。日本茶道与宋代时期流行的茶礼有许多共同点,两国的茶文化也有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闽台茶源与茶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福建茶叶》2009,31(3):38-40
本文主要探讨闽台茶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福建的简要茶史、台湾最早从福建引进茶树栽培、制茶方法、早期闽台茶叶贸易情况,也阐述了安溪人在台湾的茶叶发展史上作出过的巨大贡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