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消落带草本植物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认识消落带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为分析和保护消落带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对三峡库区秭归段消落带145~175 m内草本物种的调查,对经历5次干湿动态变化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的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 表明:2014年该区共有草本植物39种,隶属15科27属,以菊科、禾本科、廖科和大戟科植物为主;2019年该区共有草本植物47种,隶属18科39属,菊科种类最多,为消落带优势科,其次为禾本科、廖科和大戟科植物。在过去5年中,1年生草本植物毛马唐、狗尾草、稗、苍耳、鬼针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狗牙根、香附子等均有较大的重要值,为主要优势物种,秭归消落带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伴生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各水位梯度带上变化明显,群落物种丰富度随水位高程梯度145~175 m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结论 消落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是由于高程差异造成的淹水时间差异而导致的生境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固定监测样地,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海拔156~172m区段首次经历冬水夏陆交替变化影响前、后的植物组成、个体数量、物种盖度等群落学特征进行调查,并计算各类植物生活型在群落中的比例以及各物种的重要值,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前,在样地上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5科147种,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后,仅剩17科32种,科数减少了69.1%,种数减少了78.2%,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植物,约占调查当年样地植物种数的60.5%;植物生活型组成发生改变,乔木和灌木减少,草本植物增加;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莎草科、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代表种有香附子、狗尾草、狼把草、马唐、野茼蒿和青蒿,黄荆、盐肤木、假奓苞叶马桑和铁仔这4种灌木树种的1年生实生苗及乌桕、复羽叶栾树和构树这3种乔木树种的1年生实生苗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比较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差异,研究消落带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以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秭归段三峡库区的淹水区(高程145~175 m)和未淹水区(高程175~185 m)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消解法对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铜(Cu)、铁(Fe)、锰(Mn)、锌(M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1)对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消落带土壤研究发现,淹水区土壤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SOM)含量持续降低,土壤pH值较2008年增加,2018年已接近7。(2)截至2018年,消落带土壤中Cu、Fe、Mn、Zn含量不断增加,Zn在消落带中下部(高程145~165 m)、及未淹水区土壤中地质累积指数污染程度均为“强”;消落带下部(高程145~165 m)的Cu、消落带中下部及未淹水区土壤的Zn已经造成了轻度生态风险。(3)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4 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的上升可能带来4 种重金属累积量增加的风险,土壤TP增加可能会减少土壤中4 种重金属累积,而土壤TN含量的增加可能引起未淹水对照区土壤Fe、Mn的增加以及淹水区Cu和Zn的减少。 结论 三峡大坝的运行造成土壤氮磷等养分质量的下降,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不容忽视,尤以Cu和Zn的生态风险为重,因此需要继续长期监测,必要时可以考虑改变植被构成等人工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8.
三峡库区消落带香根草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是制约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问题,通过试验小区对库区消落带香根草水土保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栽植有香根草的试验小区土壤物理性质要好于裸地,而2 a生香根草试验小区的土壤涵养水源功能要好于1 a生香根草;2)裸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流失量为0.3383 t,随着植被覆盖的增加,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都有显著的下降;3)2 a生香根草过滤、沉积土壤流失量0.1986 t;4)香根草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2 a生单株香根草固土量为3.12 kg,其固土量与地下生物量关系可用Y(固土量)=-23.139X2+25.85X-3.1344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袍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 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 m;3)阔叶群落中短柄袍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种胸径频率属于典型的单峰型,伴生树种为单柱型或L型;6)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推断三峡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为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借助GIS平台构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通过对林分水平与区域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区域生态状况,辨识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作为早期预警和诊断性指标,为制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Rui-Li WANG Rui-Mei CHENG Wen-Fa XIAO Xiao-Hui FENG Ze-Bin LIU Xiao-Rong WANG Zhi-Bo WANG 《中国林学(英文版)》2013,15(1):13-23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s a constant presence in the natural world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s plant behavior at a variety of levels of complexity.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ine root biomas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fine root biomass in the upper layer of soils (0-10 cm) in three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stand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 was studied in 30 m × 30 m plots with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both the live and dead fine root biomass of stand 2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stands, 2)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fine roots in the three stands was caused together by structural and random factors with moderate spatial dependence and 3) the magnitud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ive fine roots ranked as: stand 3 > stand 1 > stand 2, while that of dead fine roots was similar in the three stands.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rang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or fine root biomass varied considerabl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hile soi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bulk density,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may exhibit great effe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s. Finally, we express our hope to be able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heterogeneous patterns of plant and soi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6.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落羽杉与池杉幼苗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3%)、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7%~50%)、土壤水饱和(T2组,土壤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以及水淹(T3组,苗木根部淹水超过土壤表面1cm)4个不同处理组,对落羽杉和池杉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T2和T3组,落羽杉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池杉幼苗。在CK组,2树种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app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app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T2组,落羽杉幼苗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池杉幼苗的平均值,与之在T3组的Gs平均值显著大于池杉幼苗形成鲜明对比。在T1组,2种植物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水分条件下的值。池杉幼苗在T1组仍然保持着与CK组一致的Tr和Gs平均值,与落羽杉幼苗在T1组的Tr和Gs平均值显著低于CK组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和池杉均具有耐水湿性特点,均可考虑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但池杉树种的耐旱与耐水湿特性优于落羽杉,最适宜于在土壤饱和水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