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麦1号和安麦7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9年以豫麦13为母本、周8826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97年选育而成。其中安麦1号1998-2000年度两年产量平均7783.5kg/hm^2,比对照豫麦21极显著增产8.3%,居第1位,通过河南省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后通过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大田示范种植9975.8kg/hm^2,于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1007)。  相似文献   

2.
安麦1号系安阳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运用灰色育种理论,于1989年选用豫麦13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进行杂交,连续10年选育而成.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安麦13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院小麦所课题组,采用常规育种选育而成的中筋、中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广适等优异特征;适宜于黄淮海南片冬麦区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详细介绍了安麦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措施,为品种推广、后期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勇  贠超  杨春玲  薛鑫  侯军红 《中国种业》2023,(10):146-148
安麦 12 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自育品系安 1025 为母本、郑育麦 9987 为父本,通过常规育种,系统选育出的高产、抗倒、抗病、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于 2022 年 6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220085。对安麦 12 品种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1241、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麦1241和安麦9号产量三要素在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的表现优于300万/hm~2。小麦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分蘖数越冬期和拔节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安麦9号单株分蘖数高于周麦18,株高则相反。安麦1241和安麦9号在种植密度180万/hm~2产量最高,300万/hm~2产量最低;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显著高于安麦9号,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和安麦9号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1241、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播量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麦1241和安麦9号产量三要素在种植密度180万/hm2和240万/hm2的表现优于300万/hm2。小麦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分蘖数越冬期和拔节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安麦9号单株分蘖数高于周麦18,株高则相反。安麦1241和安麦9号在种植密度180万/hm2产量最高,种植密度300万/hm2产量最低;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周麦18 的产量显著高于安麦9号,安麦1241和周18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安麦7号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既适宜于高水肥地,又适宜于旱地种植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4017)。  相似文献   

8.
安麦13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采用常规育种选育而成的中筋、中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广适等优良特性,适宜于黄淮海南片冬麦区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措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品种推广、后期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麦6号系用安麦一号/6-112-5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最高单产395.0 kg/667 m2,比ck增产9.10%~9.96%,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较高(50.6 g),有效穗23.78万/667m2,白粒、落黄好,半玻璃质,品质较好,全生育期200 d,适宜贵州大部分小麦种植地区,在600~1 400 m以内海拔区域中等以上肥力田土种植。  相似文献   

10.
薛鑫 《中国种业》2018,(12):81-82
安麦1132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安0124为母本、新乡9369为父本,通过常规育种,系统选育出的抗旱、高产、抗倒、抗病的优秀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在经历条锈病、赤霉病,低温霜冻多重自然灾害的考验下,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的阐述,为安麦1132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生产大省,全年总产量近70万t。高粱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种植区域集中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黑龙江省高粱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采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先后选育出新黑壳等10余个品种,以及黑杂1号、黑杂34号等一批杂交种,极大地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但是自1990年以来,高粱单产、品质和抗性一直未有大的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粱育种已逐步由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的多元化育种目标转变。为此,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种质基础;将常规技术与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满足不同需求的优质酿造高粱、饲用高粱、能源型高粱新品种;研发集成规模化制种和配套生产技术,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对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豫北冬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和安麦9号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8号、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播量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干物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适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单株干物质量和叶面积系数。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亩穗数则相反。同一密度下,安麦8号和安麦9号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在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水稻育种工作以来,坚持引进利用和改造创新相结合,采用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物理辐射、化学诱变等多种方法,选育出了GS-豫粳6号、国审新稻10号、新稻11号、新稻68-11、新香糯、豫粳8号等十多个有重大影响的水稻新品种,确立了我院在我省及黄淮稻区粳稻育种的知名地位。从2001年开始我院承担了河南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超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本文围绕高产、优质、抗病目标,结合从事优质粳稻育种多年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和设想,与同行专家商榷。1育种目标的制订1.1产量指标常规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必须比生…  相似文献   

14.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新品种选育、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农业发展、新品种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安麦11组合配置、株系选育、农艺性状、栽培技术、产量表现及品种推广转化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优质、抗逆、饲用甜菜新品种甜饲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的饲用甜菜新品种。该品种的选育填补了我国在饲用甜菜育种领域的空白。甜饲1号生物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黄化病和白粉病,抗盐碱、耐瘠薄,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育种专家程永安经过4年7代的选育,选育成功两个分别适合保护地和露地种植的南瓜杂种一代新品种永安I号和永安2号。据了解,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以育种者本人名字命名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两个南瓜新品种具有商品性状好、抗病、早熟、丰产、坐果节位低等特点。在试验中,永安1号和永安2号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27.4%和25%。  相似文献   

17.
保麦9号、保麦10号的选育与超级麦育种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其技术路线的实施.选育出了大穗型品种保麦9号、中穗型品种保麦10号。育种实践表明,正确选用骨干亲本是育种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快速选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目前,玉米育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传统育种方法选育一个自交系至少需5~7年,育种周期长、工作量大,特别是在一年一季的北方,育种进程更加缓慢。各个育种单位都采取南繁加代来加快玉米品种选育进程。但是,南繁加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玉米育种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加速玉米育种进程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水地育种室培育的冬小麦品种晋麦45号49号的选育过程和经验。着重介绍了最新育成的冬小麦品系临汾125和临汾127,同时在小 量育种模式、品种适应性选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20.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谷核不育利用等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各种育种技术自成体系、单一利用、互不结合实际的缺点,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通过加强田间选择,选育出了稳产7500kg/hm^2,具有10500kg/hm^2丰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和高产、抗病、抗倒且符合当前专家提出的超级麦标准的小麦新品系“62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