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出口竹制品防霉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了当前企业的防霉现状,并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拟从霉变真菌种类调查及霉变特性、防霉剂的筛选及处理方法、综合防霉措施3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4.
在森林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中,对过境的竹制品车辆进行检疫检查时经常发现产品有虫蛀、霉变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林木病虫害防治的角度,结合我县有关竹制品厂家对防蛀防霉的处理经验,现将竹制品发生虫蛀、霉变的内在原因,以及防蛀、防霉的技术处理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实现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863纳米材料专项课题“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的应用与产业化”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指标并实现产品的产业化,该课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硬质合金拉拔模具内孔和其他耐磨器件表面涂覆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研究得到了制备纳米金刚石涂层的成熟工艺,完成了纳米涂层结构和性能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利用纳米SiO_2表面羟基,与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以及叔胺反应制得了2种季铵化纳米Si0_2,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性评价,并对产物浸渍改性处理后竹材的疏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合成方法均制得了季铵化纳米Si0_2,Zeta电位为正值,平均粒径QASN-1纳米SiO_2QASN-2。2)抑菌圈试验表明,季铵化纳米SiO2_对竹材8种主要侵害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经过改性的竹块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且水接触角减小的速度要小于改性前的。由此可见,季铵化纳米Si0_2可用于竹材的侵害菌防护和防水。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材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竹龄、竹秆部位、竹壁部位对毛竹材动态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毛竹材的贮存模量逐渐减小,损耗模量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竹龄的增加,毛竹材的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逐渐增大;在竹秆轴向上,毛竹材的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在竹壁径向上,毛竹材的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由内而外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14.
竹笋壳黄酮提取液抑菌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对竹笋壳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竹笋壳黄酮提取液有与竹叶黄酮相当的生理活性,从而给竹笋壳的废弃物回收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竹材霉菌生理特性及防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材霉烂是竹制品生产中的难题,为了探明霉菌对竹材的致霉机理并有效阻止霉菌在竹材上繁殖生长,对竹材上5种主要霉菌,即黑曲霉、黄曲霉、黑根霉、指状青霉及枯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竹材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5种霉菌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与霉烂竹材的顺纹抗压强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霉剂毒性测定和竹材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93%以上,霉菌孢子萌发和生长最快,而在5℃以下,或相对湿度低于65%时,5种霉菌孢子均不萌发,菌落不生长;最适生长pH值在4~6之间.5种霉菌都能利用淀粉和可溶性糖作碳源,但只有黑曲霉能在以纤维素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竹材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与霉菌生长呈显著正相关;5种霉菌均有淀粉酶活性,仅黑曲霉有纤维素酶活性.霉菌的淀粉酶活性与霉烂竹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是负相关,用30g/LNBW和40g/LPNW沸煮的竹材于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95%条件下,3个月不霉变,防毒效果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竹材的纳米TiO_2改性及防光变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TiO2溶胶,并利用溶胶在竹材表面负载成膜,完成竹材的TiO2改性,同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AX)对改性竹材、TiO2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重点研究温度、负载次数对TiO2晶型及防光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竹材表面负载了径级在40~90nm之间的TiO2颗粒薄膜,可提高竹材的抗光变色性能,其中热处理温度为105℃、经3次负载后的改性竹材,在经过120h加速老化后,其总色差约为空白试样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 ℃是最适生长温度,5 ℃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未死亡, 40 ℃以上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个别霉菌在50 ℃仍可生长,表明竹材霉菌对极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竹材霉菌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4 - 11下皆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在5 - 8间;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竹林抚育与笋和新竹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经不同措施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单株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等有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陆地上唯一能够从大气中固碳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减缓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远未被认识和充分发挥。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固碳潜力巨大,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竹子从光合作用、生长发育、采伐收获、产品制造、友好利用直至分解释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是碳汇或碳封存的全过程,即竹材碳足迹。通常研究的竹林碳汇只涉及竹林生长阶段,忽略产品使用阶段,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展竹材碳足迹的全过程系统监测和研究,完善竹林碳汇的内涵,正确认识碳循环规律,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碳汇研究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竹材碳足迹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实施之下,促进竹林定期采伐、全量收获、健康生长,促进竹产品量产利用,增加产品碳封存时间、提高产品寿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脱贫增收致富、延缓碳排放,调控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合理有序、协同发展,意义更加重大。竹材碳足迹理念的实施对系统认识竹林碳汇、指导竹林健康生长、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推进竹业全产业链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部位竹材制备竹活性炭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部位的竹材如竹蔸、竹节和竹枝制备竹炭,以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700℃和不同质量浓度的KOH溶液下进行活化制备竹活性炭,测定吸附性能最好的竹活性炭在不同吸附时间和溶液质量浓度下对苯酚的吸附情况,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KOH溶液质量浓度为16.0 g·L-1时,制备的竹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好,而竹蔸、竹节和竹枝活性炭中又以竹蔸活性炭吸附性能最好;吸附时间在40min时,竹蔸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趋于平衡,在30℃时竹蔸活性炭苯酚吸附量达到83.4 mg·g-1时趋向饱和.竹枝炭、竹节炭与竹篼炭的孔隙度分别为0.656,0.698和0.740,竹枝活性炭、竹节活性炭与竹篼活性炭的孔隙度分别为0.688,0.748和0.790.竹篼炭和竹篼活性炭比表面积分别为110.4和475.7m2·g-1,孔容分别为0.09和0.26mL·g-1,平均孔径分别为3.16和2.19n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