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12,25(4):22-25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广西的东北部,年种植水稻面积2.8万公顷左右,是我国粮食基地县之一。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大害虫,正常年份发生面积为3~3.3万公顷次,发生程度达到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病虫为害总损失的35%~40%。2011年稻飞虱继续严重发生,全年发生面积为3.7万公顷次,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造成粮食损失占  相似文献   

2.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3.
张小燕 《广西植保》2006,19(4):34-35
稻飞虱是钦北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主,近年来,稻飞虱发生日趋严重,而且有提前发生为害的趋势,2005年由于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钦北区第2代稻飞虱局部大发生,发生早、面积大、数量多,为近年来所少见。通过对其局部大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发生特点1·1发生范围广,受害面积大2005年钦北区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3(4)级,发生面积为9 300hm2,同比增16·7%,比前5a的平均值增22·8%,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2·9%,同比增32·3%,比前5a的平均值增41·1%;虽经大力防治,防治面积达8 000hm2,为害损失基本…  相似文献   

4.
咸宁地区1997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咸宁地区植保站(437000)洪海林我区地处鄂东南,水稻复种面积17.44万hm2,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997年,稻飞虱发生面积10.16万hm2次,自然损失17905.7t,是90年代以来的第2...  相似文献   

5.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上高县早稻稻飞虱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袁雪梅  邹金苟  黎海泉 《江西植保》2003,26(4):185-185,160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近十多年在江西省上高县早稻发生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而2003年大发生,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县今年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 1 发生特点 1.1 危害面广、程度重 全县早稻稻飞虱发生面积1.07万hm2,占全县早稻面积的89.9%。全县各地早稻、各种类型田发生都较重,尤以未晒田长期浸水或长势青绿茂盛禾田块为害重。6月下旬初进入危害高峰期,7月上旬出现“穿顶”现象。部分农户因防治不力造成稻丛基部变黑发臭,叶片变黄,枯稿倒伏,损失不小。据统计,全县损失1~2成的约5500hm2,“穿顶”面积有72hm2,是自1987年…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8.
组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恩施自治州水稻生产主要害虫,而这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发生为害,为了评估20%氟虫双酰胺WDG与防稻飞虱药剂组合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这些组合的优缺点(防治效果、持效期、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都匀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属远距离迁飞害虫.近10余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普遍推广,稻飞虱严重发生的频次提高,仅1989年至2003年间,中等偏重以上严重发生的年份就有10 a,占发生年份的66.67%,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其种群消长规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是余干县水稻为害的一种重要害虫,20世纪60、70年代为害较重,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60%,1964年、1974年为害最重,发生面积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9.52%、76.27%,白穗率分别为14.13%、16.20%;1983-1998年,受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等因素影响,三化螟下降为次要害虫,发生面积仅占1.20%-9.00%;90年代后期,三化螟呈明显回升趋势,1999年中等发生,2000年大发生,现就大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有 30多亿人口以稻米为食。全世界每年由于水稻害虫的为害造成稻米损失近 1 0 0 0万 t。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0 .33亿 hm2 左右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2 2 .8% ,总产量为 1 .6亿多吨 ,占世界产量的 36.9%。然而由于遭受害虫的严重威胁 ,近年主要虫害面积稻飞虱达0 .1 7亿 hm2 ,三化螟达 0 .1 2亿 hm2 ,二化螟达 0 .0 5亿 hm2 ,防治费用高达 1 0亿元以上。  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 ,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有益昆虫及害虫天敌 ,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特别是由…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贵州省三都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两迁”害虫在三都县的消长规律、发生为害程度和发生区域具有很多共同点,多年来,三都县一直把“两迁”害虫系统测报工作联合起来开展。通过15年联合监测结果表明,仅灯诱监测工作,每年可以节约工时675h,节约经费6480万元.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谭梅清 《广西植保》2009,22(4):38-40
稻飞虱是陆川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历来第7代稻飞虱在陆川县不是主害代,但近几年来,第7代稻飞虱发生为害非常严重。由于第7代稻飞虱发生的时期正是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期,防治难度大,如防治不好易出现“穿顶落窝”现象,最终造成整株枯死,导致晚稻粮食减产。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严重为害水稻的一种世界性迁飞害虫.2005年以来该虫在黄陂区发生日益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4.2万hm2(次),年均损失粮食超过1.09万t.2006年特大发生,受虫源基数、气候因子、种植条件等因素影响,2007年、2008年继续大发生,发生面积超过5.3万hm2,给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经过黄陂区全区上下努力奋战,虫口夺粮,为害损失较轻,早中晚稻获得丰收,稻飞虱防控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8.
赵青红 《广西植保》2010,23(1):28-30
稻飞虱是龙州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为害损失大,一般造成粮食损失40万t左右,已成为制约龙州县水稻增产丰收的主要因素。广西是稻飞虱从境外迁入我国的第1站,而龙州县是迁移的途经站之一。为了探讨近年来灯下的田间消长规律,分析稻飞虱发生原因,为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更好地进行综合治理,笔者对近年(1997~2008年)来龙州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浦北县水稻三化螟发生历史概况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浦北县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发生为害。20世纪90年代实施综合防治后,其为害得到控制。为持续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减少为害损失,笔者对浦北县水稻产区历年三化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议来宾市2006年早稻稻飞虱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巧  辛德育 《广西植保》2007,20(Z1):66-69
稻飞虱是亚洲地区一类远距离迁飞性水稻害虫,也是中国华南、西南和长江流域等广大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具有生长繁殖快、暴发频率高、为害范围广、产生损失大等特点,是水稻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