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竹枝和竹叶;其中在竹秆生物量分配中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在竹枝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油竹子>华西箭竹,在叶片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华西箭竹>油竹子。(2)3种箭竹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BD)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基径(BD)与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鲜秆质量(W1)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1/[7.761+(-29.385e-B)]、W1=0.367B2.614、W1=1/[4.804+(-11.414e-B)],根据这些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这3种箭竹群落的生物量,进而估算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承载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雅安市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走廊林地恢复重建工程,实施华西箭竹工程造林,总结出华西箭竹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其它类似地区箭竹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物量估计是森林生产力和碳汇研究的基础,如何准确计量和预测其生物生产力,对科学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贡献及其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蒙古栎为研究对象,用实测的75株蒙古栎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75株蒙古栎样本数据的主要测树因子进行分析,选用了相关性紧密的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2H)因子作为自变量,应用常用的7种线性和非线性经验方程对蒙古栎建模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拟合、参数估计、筛选和独立性检验,构建了蒙古栎各个器官组分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7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各样地进行调查,只在鹰爪洞沟3 000 m以上的山坡中上部发现开花的华西箭竹种群分布。调查发现:开花竹种群为典型的下降型年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种群的特点,约22%~29%的箭竹正在开花。平均花穗密度约为296朵.m-2,平均种子密度约为3 923粒.m-2。华西箭竹的花为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穗颜色以绿色为主,黄色、黄绿色花也较多,偶见绿紫色花。单株花穗数约在10朵~19朵之间,单株种子数在约130粒~250粒之间。平均每朵花穗的种子数约为13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冷箭竹无性系分株地上部分地径、株高及分株各构件(秆、枝、叶)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构和垂直分布规律,构建了基于地径、株高和D2H与不同龄级各构件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冷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  相似文献   

6.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枸杞灌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各植株侧面宽度D、植株高度H、侧面照相面积S等参数,建立起基于这些参数或参数组合的枸杞地上生物量拟合方程。经过检验,以植株侧面照相面积S为自变量的幂函数回归模型可用来估算枸杞地上生物量。侧面照相面积S与植株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通过照相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获取S等参数相对简便、准确,在实际操作中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甘肃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的22块云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调查研究,以胸径、树高、D2H分别为自变量拟合建立云杉人工林树干、树冠及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通过假设检验,所拟合的生物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为W树干=0.146 D2.065,W树冠=0.029 D2.431,W地上=0.155 D2.214。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胡杨冠幅及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在胡杨分布区设置的样地中选取328株样木,以无人机遥感数据提取的胡杨冠幅为自变量,以胡杨生物量模型获取的地上鲜生物量为因变量,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不同函数形式的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墨玉县、巴楚县、轮台县,以无人机遥感估测胡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均为三次曲线函数形式,精度分别为94.93%,95.63%,92.24%。研究确定了处于不同林龄胡杨样地的地上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可见,运用无人机遥感估测生物量是可行的,可为胡杨林的经营管理和生态价值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比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与针叶林有竹与无竹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与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华西箭竹的存在未改变森林演替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但降低了各阶段物种多样性,尤其对灌木层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对阔叶林物种的影响大于针叶林;与无竹环境相比,华西箭竹环境下林分各层物种丰富度都有所降低,灌木层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但对草本层影响较小;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与针叶林无竹环境乔木幼苗数量大于华西箭竹环境,箭竹环境光资源较差且枯落物较厚,不利于幼苗萌发与生长;糙皮桦幼苗及各径级树木在阔叶林无竹环境数量最多,而岷江冷杉在针叶林无竹环境最多,但在箭竹环境也有一定数量;华西箭竹的存在阻碍了糙皮桦的高生长,但对冷杉的影响较小,因此,华西箭竹的存在加速了糙皮桦的更新失败,同时也阻碍了冷杉的更新进程.总之,亚高山森林内华西箭竹的存在,降低了森林循环演替各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也不利于森林演替过程中乔木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拔梯度由于包含了温度、湿度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而成为了研究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Mitford)T.P.Yi)分株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基径(Basal Diameter,D)、株高(Height,H)、分株节数及节间长、单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除分株节数随海拔升高近似线性增加,和分株枝生物量随海拔升高线性降低外,其他各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油竹子的生长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对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模式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The bamboo Fargesia nitida, one of the giant panda’s main food sources and the dominant shrub species of the forest understory,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ark coniferous belt in western Sichuan and southern Gansu in China.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orest canopy conditions on subalpine dwarf bamboo populations, ramet population structures of clonal Fargesia nitida were surveyed in: forest understory (FU), moderate gap (MG), large gap (LG) and marginal open space (MOS). In order to determine how the ramet structures could be affected and its effects on these four canopy conditions, a field survey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Fargesia nitida population, its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iomass was conducted in the Abies faxoniana forest situated in the Wolong Nature Reserve, western Sichuan, China.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First, at the ramet level, the structures of the ramet populations in four canopy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as the canopy density decreased, the mean height, basal diameter and biomass of the populations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order: LG<MG<FU. Second, the biomass proportions of ramets modularly varied with different canopy conditions and leaf biomass propor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anopy density except for the MOS where the biomass proportions of rhizome and roots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hree other canopy conditions. Third, ramet specific leaf weight increased in parallel with the decrease in canopy density. In the MG, the values of the individual leaf biomass and leaf area were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ose in the MOS. Both the individual leaf biomass and leaf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FU and LG. Leaf number per rame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canopy conditions and the biggest in the LG. Fourth, the ramet population mortality was the lowest in the FU (Chi-square test, p < 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population age (Mann-Whitney test, p > 0.05).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was not ramet age, but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that exhibited the response of the ramet population of Fargesia nitida to the changed canopy conditions.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 40(1): 730–736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根系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柺棍竹根系最常见分布区一般在秆基第13节~19节;地下茎龄级越小,根在地下茎上着生的位置越远离秆基竹秆端即节序越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地下茎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不同龄级柺棍竹地下茎上根的条数是有差异的,但彼此相差不大,幼嫩地下茎和较老地下茎上的根相对较少;根的直径随地下茎龄级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总面积约为20万hm2(2 000 km2)。保护区内,杨柳科植物包含两个属、约29个天然种和一些天然杂种,即杨属(约5种)和柳属(约24种)。本文中,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和各属的分种检索表,记述了各个种和变种,包括他们的正名、异名、文献引注、命名模式、本地区内海拔高度、地理分布等。保护区杨柳科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种类,而且其中不乏奇特的分类群和大量其命名模式产于保护区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典型主食竹种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Mitford)T.P.Yi),从其天然分布下限至上限,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分株的比叶面积(SpecificLeaf Area,SLA)、基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的叶氮含量(Narea,Nmass),以及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其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各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各调查值先降后升,高峰值出现在分布上限区域(1 810 m),而最低值出现在中海拔区域(1 620 m),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油竹子的生长受不同海拔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横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地势,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保护区数量多,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的任务重。文章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保护区为例,分析自然保护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项目推动保护区内社区发展以及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十年的植被调查,增补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7种新记录,即为星叶草、桃儿七、牧地香豌豆、齿苞筋骨草、立氏大王马先蒿、独花黄精和西藏洼瓣花。  相似文献   

20.
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是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一直采用人为定性划分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依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1984年人为确定以磨子沟大桥为界,以西划为核心区,以东划为试验区。实践证明,这种划分不符合卧龙的实际,结果未能发挥出功能区划分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大量调查,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旅游、农业活动、距离公路的远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