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菌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菌最适宜的p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在pH6.4或8.0时,鱼卵虽然可能感染水霉,但其活力较弱,pH4.8~5.6时,水霉不生长。盐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最适宜的p 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p H在6.4或8.0时,鱼卵虽然可能感染水霉,但其活力  相似文献   

3.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它是一种真菌病,是由寄生性的冰霉菌感染造成的。鱼体上常见的寄生性水霉菌大约有六种,包括两科、五属,即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以霉科中的腐毒等。 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营腐生生活。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水霉菌在水中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水霉菌不会寄生于健康的鱼体上。只有当遇到体表受伤的、体力衰弱的或其他紧迫(stress)的鱼时,水霉菌孢子才会在鱼的伤口处、体表上寄生,并开始萌发。由于水霉菌孢子很小,所以水霉菌孢子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水霉菌的动孢…  相似文献   

4.
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渔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鱼病,部分渔民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影响了养殖效果,甚至造成了很大损失.以下介绍水霉病、黏孢子虫病等两种常见疑难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水霉病 水霉病是春季多发鱼病,主要是由于鱼体表受到损伤,受伤组织感染水霉菌而引起的.水霉菌是广泛存在于水域和潮湿土壤中的一种霉菌,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适宜生长温度为10~ 18℃,温度达到25℃以上时水中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一般不易发生感染.因此,鱼类水霉病25℃以下都会发生,而28℃以上比较少见.当鱼类体表组织受伤时,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就会伺机附着,在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继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最后导致鱼死亡.  相似文献   

5.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齐鲁渔业》2001,18(4):13-13
1 病原 我国常见的水霉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和绵霉属的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2 流行情况及病因 危害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及河蟹、鳖、虾和蛙等水生动物。在我国养殖地区广泛流行,寄生鱼类的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越冬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第2年3~4月份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由于鱼的皮肤遭受损伤,水中自由游动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繁殖。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6.
用霉病力克水煮液对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后,病鱼体表霉菌菌丝全部消失,霉菌孢子的粘附作用明显降低,孢子内的生化反应受阻。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水霉菌和抑制水霉菌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鳃丝部位寄生的水霉菌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生动物,如今水霉病这个概念的内涵广泛,感染对象包括大部分的经济水生动物。水霉病最主要的病原是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两个属,大多数水霉菌营腐生生活。水霉菌适应温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池塘养殖业中一种严重的鱼类流行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水霉病的症状 当鱼类最初被水霉菌侵染时,肉眼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肉眼可观察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从病鱼伤口侵入并分别向其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中,吸取其中的营养成分,迅速生长、繁殖、蔓延;向外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故俗称“白毛病”或者“肤霉病”.  相似文献   

10.
施氏鲟水霉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水霉病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肌肉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水霉菌株XJ001.大麻籽上水霉XJ001培养物的形态观察表明,菌丝透明无间隔,分枝少;新孢子囊以层出方式产生或从旧孢子囊根部长出,游动孢子按水霉属方式释放;在7℃、15℃和25℃条件下不能产生有性器官,但能够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电镜观察发现第二孢孢子表面具有大量弯曲的长毛,其在25%GY培养液中呈现出间接萌发.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水霉XJ001鉴定为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水霉XJ00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对NaCl敏感,当PDA培养基中NaCl质量分数为1%和2%时,水霉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4%和75.6%;质量分数大于3%时,生长被完全抑制.用水霉XJ001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XJ001有较强的致病力,异育银鲫感染严重,体表出现棉花状白毛,感染率为83.3%,感染后的死亡率为100%,可见XJ001是施氏鲟水霉病的病原菌.[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9-96]  相似文献   

11.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病原最常见的为水霉和绵霉。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于13~18℃时最适合生长。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鱼卵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水温低时,极易发生水霉病并迅速蔓延,导致大批鱼或鱼卵死亡。水霉病在所有淡水水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但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现在,食用鱼水霉病的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鳗鲡水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宝兴 《齐鲁渔业》2008,25(4):10-10
1 病原 病原体为水霉(Saprolegnia),以游动孢子传播。 2 病因 水霉病的发生,是由各种操作不当引起的,如排污、选别、拉网等,使鳗体表损伤破口,这时水中的水霉菌就寄生在伤口上,通过伤口吸收营养成份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4.
抗真菌药物对鱼类鳃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种抗真菌药物霉病力克、酮康唑、硫酸铜对患有鳃霉病的鲤鱼进行浸泡治疗 ,每天早晚各一次 ,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 (FEC)粘附情况 ,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 ,用霉病力克处理组效果最好 ,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鳃霉菌和抑制鳃霉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真菌药物对鱼类鳃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霉病力克、氟康唑、硫酸铜3种抗真菌药物对患有鳃霉病妁鲤鱼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浸泡1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的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组织效果最好,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鳃霉菌和抑制鳃霉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出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17.
在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和其它管理上的不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观赏鱼的水霉病,尤其在早春或晚冬,如不及时诊治,病鱼很快就会在缸中泛起白肚。引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有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异霉属(Allomyces)、丝囊霉属(Aphanomyces)、腐霉属(Pythium)等种类,有关对水霉病的治疗,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能真正有效抑制水霉菌的药物确并不多。笔者结合自身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观赏鱼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现有土池养鳗100亩,年产鳗80多吨.在土池养鳗的几年中,我们发现水霉病是危害鳗鱼比较严重的一种病,每年都有流行,发病时间多集中在2月~4月.水霉病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最适温度,在水温10℃以下或20℃以上,鳗鱼几乎不发病.该病主要危害鳗苗,鳗种,发病率较高,由寄生水霉引起,容易在病变和坏死的组织上生长和繁殖,当鳗鱼受伤或发病体表腐蚀后,水霉孢子极易感染,然而健康鱼体通常不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19.
陈泳 《内陆水产》2004,29(3):36-36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  相似文献   

20.
<正>全世界目前共有鳗鲡品种19种,被人工养殖的有6种。目前主要是花鳗和白鳗两种,这两个品种在病害防治方面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鳗鱼真菌病鳗鱼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其病原体水霉菌和鳃霉菌属于真菌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为条件病原菌,通过孢子传播,营腐生生活;喜偏酸性水质,水温13~18℃是霉菌孢子最适宜的感染温度;冬春季节最易流行,死亡率也较高。水霉以"伤口寄生"著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鳗鱼不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