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母牛存栏量下滑已经威胁到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母牛养殖稳定性有利于研判肉牛产业未来的趋势及应对措施的制定。机会成本是农户决定进入或退出母牛养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影响着农户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笔者深入调查了吉林省母牛养殖优势区域农户养殖成本与收益情况,核算养殖母牛的机会成本和实际利润。研究发现近25%的农户未能达到与自己机会成本相当的最小经济规模,退出养殖的可能性较大。最后提出加强小规模母牛养殖户的培训、加大金融支持和稳定母牛养殖收入等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母牛养殖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繁殖肉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础母牛的存栏量和繁殖效率已经逐渐成为限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趋势,而一个良好的繁殖母牛群是规模化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肉用母牛群的生产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肉用母牛的繁殖周期、体况评分等方面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青年母牛和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对肉牛产业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推进凉山州"十四五"期间肉牛产业的发展,对四川省凉山州肉牛产业的当前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凉山州肉牛产业在肉牛规模化养殖、产业区域化布局、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同时也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发展后劲不足;肉牛基础母牛品质差、数量不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肉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肉牛饲养与屠宰加工、养殖母牛与育肥牛效益分配等矛盾日益突出,自2006年以来,全国性的基础母牛和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牛肉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肉牛产业如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战略,我们对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吉林畜牧兽医》2014,(11):74-74
<正>为落实2014年吉林省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项目,加快推进吉林省肉牛后裔测定工作进度,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吉林省畜牧总站近日在公主岭市组织召开了全省肉牛后裔测定技术员培训班。来自28个项目县市畜牧总站和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兴牛牧业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肉牛产业,是巴彦淖尔市适应新常态下适应市场需求,也是转变巴彦淖尔市养殖业发展方式、调优养殖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培育巴彦淖尔市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基础惠民生的一项"产业富民"行动。为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结合巴彦淖尔市实际,在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巴彦淖尔市肉牛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进行等方面展开深入调研。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全市肉牛存栏8.1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2.5万头。  相似文献   

7.
2010年肉牛养殖业运行回顾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我国肉牛养殖业整体呈现出"肉牛存栏继续下降,能繁母牛存栏小幅增加,牛源紧缺问题依然突出,养殖成本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小幅增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的基本态势。预期2011年,肉牛存栏略降并逐步趋稳,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进;基础母牛将有所增加,架子牛供求仍呈趋紧态势;养殖成本仍居较高水平,养殖效益难以有效提高。从较长时期来看,无论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还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对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影响都是弊多利少,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的宏微观条件,以保障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庆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庆阳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全市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能繁母牛数量减少、杂交改良规划缺失、肉牛产业政策支持不够等诸多问题,提出应从加大母牛养殖政策扶持、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等方面着手,促进庆阳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适度规模化肉牛养殖工程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业,重点支持能繁母牛养殖,加强传统母牛养殖优势区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建设,推动南方小型家庭式养殖示范区发展。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种养业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建立政策扶持、市场导向、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组织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着力保障肉牛基础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肉牛产业牛源短缺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肉牛生产国,肉牛生产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肉牛养殖户减少、牛源阶段性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肉牛产业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牛源短缺不仅仅是养殖方面的问题,与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企业盲目上马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牛肉产业政策缺位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加大资金持力度,增强肉牛养殖业科技支撑能力,建立肉牛养殖的价格稳定基金,减缓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尽快出台扶持母牛养殖的相应政策,并建立肉牛屠宰加工行业准入制度,防止企业盲目上马冲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能繁母牛补贴政策是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国家于2013年出台了能繁母牛补贴政策,主要采取见犊补母、母牛规模养殖补贴等方式进行落实,这对于夯实肉牛养殖业基础、支持肉牛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2016—2017年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养殖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从养殖户的视角出发,研究母牛补贴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殖户生产经营特征中从事养殖时间、地形、投资回报率和能繁母牛存栏量以及政策支持特征中的是否得到能繁母牛补贴对肉牛养殖产生显著影响,并提出应从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农户生产经营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方面入手完善能繁母牛补贴政策以提升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了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明晰当前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牛肉生产潜力和繁育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代表肉牛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我国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主要包括自繁自育、仔畜繁育和育肥三种肉牛繁育模式,其特点各有不同。肉牛繁育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良种化水平较低,选育潜力有待挖掘;养殖用地管理缺位,用地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数量减少,老龄化现象加剧;养殖融资贷款难,金融政策待完善。可通过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强化科学饲养管理;推进“牧繁农育”肉牛产业模式;推进“托管+肉牛培育”经营方式;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对肉牛繁育模式进行优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大良种繁育力度,推进肉牛良种化发展;完善肉牛扶持政策,稳固饲草基础保障;健全金融保障制度,创新养殖融资渠道;探索高效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产业发展水平;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西部地区是国家和吉林省重要商品牛生产基地,肉牛养殖起步较快,具有较多的优质肉牛品种,特别是草原红牛独具地方特色,已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国内外。随着吉林省提出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吉林西部地区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畜牧业中支撑产业、口粮及农牧产品转化提升、打造全国“大肉库”和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的举足轻重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正>肉牛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养牛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母牛的产犊率,不仅能反映出牛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同时也反映出母牛的经济效益。肉牛的高效繁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其中肉牛的双胎技术是高效繁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和甘州区肉牛产业大区的确立,甘州区三闸镇肉牛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在肉牛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科学适度规模化发展肉牛产业,养殖内部结构不合理,防疫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到位,能繁母牛存栏不稳定,品牌意识不强,肉牛养殖小区建设不合理,市场小,流通渠道少等。肉牛养殖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思想,产业化生产程度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文章就此提出一些肉牛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建议,为肉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母牛养殖是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母牛养殖业作为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2006年以来,因母牛繁殖周期长、养殖比较效益低~([1]),基础母牛存栏大幅锐减,并且随着农民外出打工工资的提高和打工机会的增加,养殖农户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一些短期项目,比如德惠市高铁项目,其中一个专业养牛村2/3以上的农业劳动力都投入到了项目中~([2]),严重阻碍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养牛机会成本日益上升,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肉牛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肉牛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饲养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制约着肉牛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肉用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当前国内肉用繁殖母牛的数量和群体规模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母牛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很难做到一年一产。此外,由于肉牛养殖过程中母牛体况过肥或者过瘦,引起母牛难产或者屡配不孕,造成母牛繁殖周期延长,降低了肉用母牛的使用胎次,影响了肉牛存栏数量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技术配套集成和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于2019年正式启动"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多伦县大力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发展,实现良种成为产品,繁育成为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国外优质冻精应用普及和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建设,提高肉牛品质和繁成率。该县推进优质母牛扩繁工程,计划再引进国外优质种肉牛1 000头,争取银行贴息贷款500万元,用于扶持养殖大户和肉牛养殖企业。做强链条,以推进优质肉牛产品生产,打造生态肉牛品牌为目标,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广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扶持良种繁育,扩大优质母牛基础种群,探索稳定的杂交配套品种体系,均衡饲草料的全年供给,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带形成,提高肉牛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畜牧局近日下发《2017年河南省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河南省下达2.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通过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新兴业态等,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据悉,今年,河南省继续在开封市祥符区、尉氏县、洛宁县、永城市等37个县(市、区)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补助对象为项目县(市、区)内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以上(含1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