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大措施之一,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则是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中的基础措施。通过论述水土保持的相关耕作措施及其作用来说明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投资效益测算是水土保持项目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但既有效益测算方法很难排除非水土保持因素的贡献,也难以测算系统的综合效益.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水土保持投资对当地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汀县农业投资产出弹性最高,科技和制度创新贡献则较低.1999-2009年11a间,水土保持投资贡献了长汀县同期农业GDP的5.20%,产投比为5.9.随着农业物质资本投入的快速增长,水土保持投资对农业GDP的贡献逐年降低,这可能会抑制农户水土保持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与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分析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为农业可持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而农业的科技投入是多方面的,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农民水土保持科技意识不强,势必影响生产后劲。因此,应大力提高农民水土保持科技意识,使农民在生产中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投入,建设生态农业,真正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的变化情况,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系统和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及其子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和农业资源产业耦合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耗损发展阶段;Ⅲ.水土保持系统退化限制农业发展阶段;Ⅳ.水土保持系统退化农业系统掠夺式发展阶段.安塞县先后经历了Ⅰ,Ⅱ阶段,目前处于第Ⅱ阶段.由于农业系统内部资源、产业协调耦合效率不高,导致农业系统发展潜伏着较大危机,为此,需要在巩固水土保持成果的前提下,通过农户行为优化和政府政策科学导向调整资源、产业结构,避免资源的结构性剩余,形成农业系统内部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是保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重要措施。农业生产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科学进行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改善土地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而且还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小范围气候,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因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把水土保持摆在农业基础产业的突出位置,坚持常抓不懈,为培育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了基础平台。针对水土保持治理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与水土保持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是一个多义词,近代将生产行业也称为产业.产业化是指生产行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副产品为主导产品,使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衔接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和紧密的利益分配关系,在产前、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规模,由此形成一种新的符合产业化经营要求的经营方式.水土保持是农业的基础,水土保持产业化是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建设和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我国各地已自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专业化的苗头,要积极开展水土保持产业化理论研究,把水土保持产业化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洪流中.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条件的作用,而水土保持工作更是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否则将失去生命力。以铁耕村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就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为贺州市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与黄土高原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水土保持为主要手段,以建设良性生态经济系统为中心,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针对水土流失而提出的,是为了突出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与农村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的主要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分别从“三农”问题的内涵、其解决的背景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部分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阐明了持续农业的内在涵义,从农业土地和农业经济的损失两个方面,着重叙述了土壤侵蚀对我国持续农业的危害;系统分析了水土保持与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内在联系。最后,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法,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多指标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性指数、经济活性指数、保护性指数、稳定性指数和社会接受性指数分别为69.5、56.8、62.5、86.8和52.8;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65.4,离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熊炎林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45-146,193
介绍了持续农业发展的内涵和水土保持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当前大冶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条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尚义县复杂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发展尚义农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布局策略,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是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所在,改良利用是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一些传统生产观念及模式进行了异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四川省遂宁市百佛寺支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该支流域在土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支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设计。设计中,将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目标,发展立体农业,建立和完善坡面水系,开发绿色产业和近郊旅游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此项设计力图为川中丘陵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示范。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是自然界水体的自然规律,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任何破坏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反,有利于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这里从水循环机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内在联系,分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述水土保持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步伐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全社会、多部门参与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部门应做好行业归口管理。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 ,建好示范工程 ,建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为全面开展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阐述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