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业素质的人才。随着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进一步需求,加快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能力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为切入点来展开探讨,找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能力培训的创新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业推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逻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着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对接机制不健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差距、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需从对接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服务、着力开展社会培训和服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通和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的重要考量指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做出了顶层设计,本文以此为框架探讨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区情,分析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即创新社会服务手段、构建现代职教培训服务体系和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4.
吴正国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7):188-189,146
建设"四个襄阳",关键在人才。发展高职教育是促进襄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四个襄阳"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襄阳"要围绕"一龙、六柱"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科学规划专业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类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农科教一体化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以"五个结合"为特征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农类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既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又强化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服务新农村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战人才。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依然贫困,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经济增长缓慢。文章分析了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现状,指出了现阶段西部农业类高职教育的不足。农业类高职院校有能力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类高职院校理应调整办学思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必然使命。新形式下,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类高职院校一定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会计专业是一门产生于经济发展,又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实用性学科,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会计专业的培养方向由传统会计核算人才向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转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科学有效,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职教育地方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服务的关键。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供给技术型人才几十万人,充分解决了社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高职学生对于职业技术能力、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的多种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职业价值观上的看法与观念都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以传授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为市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育。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应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出发点,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适时、适应、适合”的高素质人才。就广西高职教育农村能源(沼气)专业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业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为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数量多、难度大和课时分配不合理等,并提出了改革的相关建议与措施,以期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培养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天津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研究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在此背景下对食品类人才的需求,并从课程专业调整、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合格+拓展"的培养模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实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 世纪90 年代独立院校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独立院校办学规模逐步扩 张,在校学生人数也在逐步上涨,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成为了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独 立院校属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独立院校培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主要是服务地方或者是区 域性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必须要结合学院特征以及专业特色,构建科学完善的“政产学研”的人 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政产学研”模式下探索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并提出具体的人才 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科技实践能力,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几方面,阐述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计划在江苏高等农职院校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协同创新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文章阐述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的现状,论述了江苏高等农职院校协同创新计划的实践与创新,指出江苏高等农职院校坚持行业特色,找准协同方向,创新性建设校企合作联盟载体,可以显著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能力,提升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教师职业发展为主线,以实践培育为载体,以教师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了"师德、教研、科研、实践"四个培育平台,实现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学院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基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重视,提升培养水平与就业质量的自我需求,我院与吉林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协议成立现代学徒制班,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动力源。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大国工匠”为 目标,从工匠思维、工匠品格、工匠技艺、创新素质等方面,以“创新创业”为培养方式,通过“双标 准”考核,将具有“大国工匠”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大国工匠”型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 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涂国平  许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50-15952,15955
通过国内学者对县域人才的探讨发现,有关县域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人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产业调整与人才需求关系研究,探讨县域人才总量、分布结构、素质、引进等问题,至今还未有关基于系统基模理论对县域人才问题分析和探讨的相关文献。基于此,在介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关于系统基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基模理论对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短缺制约因素进行反馈基模分析,建立县域人才系统增长上限基模,分析了人才总量、人才素质、人才分布结构和人才引进对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机理,探讨了回乡创业者个人素质、社会关系、情感需求与县域人才资源短缺的关系,提出了缓解县域人才短缺的对策建议,以期优化县域人才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药养生特色小镇是“中国特色小镇”的重要属 类之一,其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