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辉  谭冰  李文杰 《南方农机》2024,(5):107-110
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基于此,课题组阐述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机理,分别从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农村居民参与旅游的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居民在旅游中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能有效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而共同富裕又能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圣岚  潘冬南 《南方农机》2023,(12):122-124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均有推动作用,并促使乡村朝着现代化治理方向发展。课题组选取东兴竹山村作为案例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与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村民自治主体缺失、人才队伍建设落后、自治能力薄弱、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此,从治理主体、过程和特征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协调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乡村生活、生态环境治理等标准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才能推动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备受关注,同时文旅部的成立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的高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农文旅3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改进传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应用到山东省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实证评价中,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对山东省17地市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及演进进行研究,并对“两圈四区”格局下不同区域农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文旅各产业综合发展态势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稳步提升;各地市及“两圈四区”各区域农文旅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呈缩小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农业多元化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从产业融合理念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清河村村庄现状和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农为本,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拓展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新业态”。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培育旅游产品,构建清河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积极融入汉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寻求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这对当下关中地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作为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目标耦合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构建乡村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同时,以宁波为例,对乡村旅游驱动下的山岳旅游依托型、生态示范区驱动型、度假综合型、观光农业驱动型、滨海旅游依托型和古村落旅游依托型等6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金凤 《南方农机》2023,(7):112-114+143
康养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笔者通过分析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乡村康养旅游的多元融合,提出“乡村景观+康养旅游”“乡村空气+康养旅游”“乡村农耕+康养旅游”“乡村人文+康养旅游”“乡村食品+康养旅游”“乡村环境+康养旅游”六大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科技含量等保障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措施,以促进重庆乡村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会给"三农"问题带来契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而全域旅游转变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同质化、单一化的现状,成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助推器。课题组通过分析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者间的耦合关系,以西峡县为研究区域,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城镇化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等落脚点,提出了西峡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体系,旨在为西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带建设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借助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农业大省。河南省不仅因农而兴,也因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而深陷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困境。课题组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调查法对河南省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当、农用物资使用不合理、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缺失且应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河南省农业绿色转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河南省应顺应党中央和时代的号召,从发挥创新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建体系、积极融入流域协调发展格局三方面着手,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魏秀菊  朱明  廖艳 《农业工程》2022,12(8):5-14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之教育改革提出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理念,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该文探索农业工程学科的拓展方向,寻求中国特色的学科内容创新。基于对世界农业工程学科前沿进展,以及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特色和乡村振兴重大需求的分析,认为世界农业工程研究前沿为生物系统工程,但我国不能照搬国外农业工程学科的进阶模式,需在原有二级学科基础上拓展农业工程方向,包括生态农业工程、物理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等。该文提出生态农业工程概念与内涵,认为生态农业工程是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是农业工程与生态工程交叉学科,可作为农业工程的分支学科,符合新工科、新农科关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展生态农业工程方向的必要性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亟待发展生态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以及乡村振兴呼唤生态农业工程几个方面。提出生态农业工程发展建议: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突出乡村振兴中农村建设工程领域,发挥农业工程学科对生态农业工程支撑作用,加强生态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农业工程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0.
李麦泥 《南方农机》2022,(4):112-115
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科技研发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型科技融入农业旅游,很好地带动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极大地助推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的发展。笔者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多方面分析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的策略,期望可以为从事此类研究的同行们提供些许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农"问题中,贫困地区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第一要务。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国内外优质文献形成研究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河南省近几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剖析旅游业在乡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有效推动作用的同时,对新时期河南省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产业链条狭窄、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方案,以期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开发及运营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泽琳 《南方农机》2023,(13):112-115
目前关于山西省太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研究较少,且太原市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笔者结合实例,基于景区依托型、文旅融合型、农家互动型、综合景区化发展型4种主要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别选取晋祠镇赤桥村、阳曲店子底村、宇文山庄、娄烦河北村等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全面小康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特征,发现其存在旅游产品生产不足、产业缺乏融合性、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旅游要素、跨产业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产业链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太原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思路,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借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依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2014—2020年相应指标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做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向好,其中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度从2014年的0.595 7上升至2019年的0.972 5,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度出现较小的波动,最低值为2018年的0.868 9,最高则出现在2019年,值为0.987 3;浙江则不同于江皖两省,2014年就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耦合水平,并在研究期内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因此,从产业耦合度的角度而言,浙江>安徽>江苏。同时,江苏和安徽从开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逐渐发展为休闲农业主导型,而浙江则两产业发展水平交替领先,且发展水平差值在三省当中最小,可见浙江的两大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通过耦合结果发现疫情对农旅融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15.
黄瑞祥  黄佺 《南方农机》2022,(7):87-89,114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曲靖市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现状,提出曲靖市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基础、现状和问题从政府主导、区域品牌建设、基础设施与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曲靖市虽然不属于传统的旅游城市,但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6.
承德既是农业大市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现状,研究分析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激励、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搭建合作平台、提高融合意识,发挥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培养体系,强化品牌打造、加强政策宣传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探讨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承德路径,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相蕾 《南方农机》2022,(6):86-88,98
笔者以山西平定娘子关景区为例,深入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和现实成效,从文旅融合视角甄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业态、宣传效果、文创产品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加强文旅融合机制、实现精准营销、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南方农机》2022,(17):179-181
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人们对如何实现生态农业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关注。基于此,笔者概述了生态农业内涵及主要模式,分析了生态农业的作用与困境,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提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助推生态农业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王明艳 《河北农机》2016,(10):33-34
高效生态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先进的、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高效生态农业既是对传统农业粗放式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又是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统一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激励、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等策略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强,学者对精准扶贫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精准扶贫进行了研究。乡村旅游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理应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河南省淮阳县旅游资源和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为乡村旅游的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