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结合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4个维度,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4种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总结了高质量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全域秀美”“融合精美”“生态富美”“要素活美”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辉 《农学学报》2022,12(5):96-100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前数字时代,乡村旅游地在建设策略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和传统。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数众多的乡村旅游地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持的重要潜力地域,亟需顺应新时代逻辑的建设思路引领。当前,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结合度不够导致建设对策不清晰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地缺乏热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加力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下,本研究从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传播的规律性特点入手,通过对“颜值经济、网红现象、数据主导”等乡村旅游地发展新特点的深刻认识和解读,提出“加强乡村传统景观和场景营造,尝试更多乡村产业新要素建设,推进数据采集和管理平台类乡村智慧设施配建”的乡村旅游地建设策略,为乡村旅游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3.
梳理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有助于国内学者科学把握乡村旅游发展动态,客观认识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不足,引导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方向。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III软件对科研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6年,国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经历了短暂停滞后蓬勃发展的历程,涉及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研究活跃的地区较广,但科研力量分布不均衡;研究内容主要有旅游开发研究、游客偏好研究、发展趋势研究3个方向;研究热点随时间而迁移,从研究初期的“如何发展乡村旅游”转向中期的“解决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环境、生计等问题”,后期迁移至“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乡村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需要,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建德市“乡村钉”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出发,总结这一实践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普适性经验,即充分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贯穿“最多跑一次”理念,切实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变“经验治理”为“数据治理”。并在进一步挖掘整合数据、迭代升级系统、打通治理堵点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的生态、生产、生活的优化对于乡村景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三生元素”的概念及其景观价值的基础上,探析“三生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兰溪耕头畈村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三生元素”由现实向景观的转化过程及基本方法,通过具象优化、抽象具化、业态活化3种基本方法,打造极具特色的地域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6.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针对目前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科大学生“离农”现象较多以及乡村基层干部引领乡村振兴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研究、形成可行高效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采用文献研究、制度设计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较为完整的路径。提出培养农科大学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产业引领人才和培优乡村管理干部等举措和路径。农业职业院校作为“三农”发展的排头兵,在服务人才振兴,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条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为案例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创客”在浙江省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且主要集中在吸引投资、带动大学生回乡等方面。根据“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模式,可以将“农创客”归纳为“创立品牌型”“创新技术型”“创汇组织型”“创业成长型”4种类型,各类型“农创客”对乡村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次减弱。“农创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改变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带动乡村发展,在带动过程中,上述4类资本的贡献度依次递减。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存在着鲜明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金融资本是基础,发挥核心作用,而人力资本是最为间接的要素。以精准提高“农创客”带动效应为目标,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浙江成语典故品味高雅种类丰富,具有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语故事与解读浙江历史、回味记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融为一体,提高当地居民“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促进当地政府加强“非遗”保护,深化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田甜  韩宇  付山 《农学学报》2022,12(4):96-100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本研究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促进现阶段中国乡村人才振兴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进一步推动“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强劲效应。本研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以1991—2018年全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以实证分析为主,逻辑演绎推理为辅。经测算,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数为0.216、第一产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数为0.272,表明人力资本投入的贡献率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人力资本投资相较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更大,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领域、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的新格局,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的问题出发,以安吉余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模式为例,提炼出三种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措施路径,以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楼宇杰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929-193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而具体的实践方法则是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业,在当前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其发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如今,杭州市临安区白沙村还不能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全域乡村旅游也还未完全开发出来,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很均衡。正是基于白沙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对白沙村旅游产业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原则,通过分析湖州市织里镇当地特有的资源如溇港圩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童装产业等,规划出“一核·三环·四板块”的空间布局,从而打造湖州乡村振兴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毛晓红  李懿芸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189-219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浙江省级及省内山区26县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山区26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一村一策”“抱团共生”“头雁齐飞”“多管齐下”等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丽妮  黄健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21-2224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四大对策建议,即增设新兴学科,满足乡村振兴新需求,接续促进人才“上山下乡”,加大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加大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振兴乡村发展,旨在为未来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玉环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组织命名为“中国文旦之乡”。玉环文旦种植面积历经高速发展、缓慢下降、逐步恢复、相对平稳的过程。目前,玉环文旦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均处于相当稳定阶段,但种植成本增加,业主效益参差不齐。当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产业振兴的重点之一。如何提高玉环文旦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产值及业主的效益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度刻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差异较大、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形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岳阳市发达区域为核心并以圈层的形式逐渐向外扩散的空间格局,呈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4个类型,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初级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的逐年上升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发,梳理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农村金融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但整体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显著。面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但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整体效率不高,分布格局与农村金融扶贫格局一致。基于此,提出农村金融要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做好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主体优势、探索新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嫣然  刘雷  赖齐贤  王寅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12-2215
“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山区乡村地区是共富的难点也是共富的关键所在。面对山区型乡村发展的现实挑战,文章以温州永嘉县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发展挑战及五大破局模式进行论述。在对典型山区乡村发展案例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型乡村共同富裕发展的启示与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忆南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42-1646
浙江省从2003年起,在全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9年,地处浙西南浙闽交界的龙泉市溪头村,引入乡村社区营造理念,从公共环境改造入手,激发村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探索参与式乡村规划建设新模式,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乡村,探索出一条边远山村的振兴之路。介绍了溪头村的发展经验,并提炼如下启示:乡村社区营造的底层逻辑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社区营造的关键环节是“人”的营造,乡村社区营造的机制保障是农村工作理念和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