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我国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该文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梳理归纳了丹东市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简述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方式与当前成果后探讨了丹东市生态红线划定与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快生态红线地方立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红线监管平台、生态红线绩效考核与越线责任追究制度,旨在推进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和管理,为其他省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潘树锋 《宁夏农林科技》2021,62(4):58-61,封2,封3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完善为例,以问题为导向,厘清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总结了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完善的具体措施,基本解决原...  相似文献   

3.
绿色GDP崛起     
《福建农业》2014,(2):20-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将生态环境、人民福祉纳入对干部的政绩考核。这必将在矫正唯GDP的政绩观上起到关键作用。在此指导思想下,各地要比拼的不仅是发展速度,更是质量与效益。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更是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生态红线"首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环境与气候的不断恶化,部分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状况日益严峻。为此,我国各地都开展了一定的自然保护工作,但由于保护地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整体仍较为脆弱。本文立足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与问题,从明确保护地功能定位、建立多维一体监管系统和严格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以期有效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红线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越线责任追究制度是为了使依法划定的生态红线能够得到严格遵守.生态红线管理中越线责任追究法律制度应以生态安全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具体化、举报法治化和司法生态化为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专家、学者、全国两会代表强烈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国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经济手段,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长期制定并实施的重要长远发展战略之一,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则是生态环境保护当中的重中之重,其工作的有效推行是开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强制性,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全方位进行深入了解,认清其划定内容、目标、原则以及方式方法,是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保护我国现有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建设视角下,对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广,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完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生态环境、文明社会的有效建设等。因此,对生态保护红线建设下的环境质量效应进行评价必须严格重视,要求相关部门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建设过程中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地位,秉持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的理念落实生态安全格局工作,进而推动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实现我国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唐萍萍  李蓉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70-767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履行其应有的法律责任。主要论述了政府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近年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显得更为重要。林业生态安全作为环境保护中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生态,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提出了生态红线这一概念。基于此,主要就林业生态安全与生态红线的具体含义,广东省林业生态、生态红线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我国淡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梗概并解读了 生态红线的概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层面构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景观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国家政策及相关规划,将全国划分为4个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优化建设与生态提升区、重点建设与生态发展区、适当建设与生态优先区、限制建设与生态保护区。针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贾晓美 《北京农业》2012,(21):144-145
城市森林系统作为缓解并控制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途径,其发展应当受到各方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围绕我国发展城市森林系统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与保护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林业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 础,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较晚,因此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 题。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重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生态林业的对策,与此同时根据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采取先进科学手段,实现生态林业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各个部门要加强协 调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推动生态林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红线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一项创新,它不仅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就其沿海低山丘陵区的特点从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在遥感影像处理平台与Arc GIS的支持下,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运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将烟台市划为生态红线与3个级别管控区,其中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主要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碳固定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海岸线侵蚀等3个方面。最终划定的生态红线面积为3 432.4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97%,主要包括中部山地区域、南部地区与沿海地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立法方面,缺乏良法;执法方面,缺乏法治化的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构职能重叠,执法不严,执法无效,且缺乏程序的控制和保障;利益平衡方面,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环境保护者与受益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排污企业与受害者的利益冲突等,缺乏有效的法律调节手段等.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立法,健全法治化的行政执法体制,依法调整各方利益,强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参32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对我国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与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我国森林与草原锐减,湿地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大,给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濒危物种受到严 重威胁。对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濒危物种的管理尤为重要,可以促进野生动植物健康生 长和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土地生态价值的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逐渐引起关注。由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对生态价值观念的忽视、土地规划中生态价值效应的弱化、生态补偿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中的缺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执法监督的缺失、法律责任体系的滞后等原因,导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维度出现失衡,需要在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贯彻生态价值观念,加强土地规划中的生态效应,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并从法律责任体系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强调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责任,既是服务型政府本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回归,更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积极履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责任,要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着手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