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在乡镇已经基本建成,但新农民、新风尚还有所欠缺,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迅猛增长就是其突出表现。它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新农村的真正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道德发展密切相关。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14—18岁的未成年人最关注的社会规范并不是法律,而是同伴的评价;其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之间并不一致;他们往往把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本身看作是个人决策,而不是道德选择。针对道德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应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持续性”和“阶段性”为标准进行分类;运用“恢复性司法”和“羞耻重建”理论,给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改过的机会,同时对现行监禁方式进行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3.
许青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4):52-54
我国现行有关未成年人的刑罚制度已不适应当前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现实。本文从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具体刑罚规定着手,分析了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了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孙耀霖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3):211-212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青少年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较大,仅在校学生就2460万人。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全省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重分别是45.1%、40.7%和35.9%。其中,2000年上半年17岁及其以下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1%,比上年同期上升9.9%,还不包含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触犯刑法的情况。可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非常必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非常繁重。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概括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类型日趋括大。最多的犯罪类型为盗窃、抢劫、抢夺、杀人、伤害、强奸等,此外还出现制造和贩卖枪支、弹药、毒品、劫持交通运输工具、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类型。2、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模仿成人作案表现为智能性、暴力性和预防性犯罪的增加,从而使犯罪性质更为严重。3、流窜犯罪比较严重。4、团伙犯罪突出。5、犯罪前主要是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6、低学 相似文献
6.
李琴英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9-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的上升势头得到了遏制,但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本文运用泉州地区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分析这类人群犯罪的成因,探寻其犯罪特点,进而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农二代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玲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依靠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而农村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建设者,是极其重要的后备力量。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原因,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表现 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静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72-74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是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遏止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的宗旨与我国对未成年人采取惩罚、教育、挽救的刑事政策相契合,实现了刑罚执行方式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转变。现实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诸多因素,导致矫正的实然效果与制度本身的应然预期存在差异。应从行刑社会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立职业化和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高社会参与度、创新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等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修正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回避制度和证明规则造成了很大冲击,使辩护人和所有受刑事追诉者的正当权利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对辩护权的侵蚀。通过从刑事诉讼程序法及其相关制度的角度对该罪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该罪名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构建法治社会、体现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不仅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宣传教育、观念认知、功能导向、精神激励、社会稳定这五大基本功能,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根据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下法制教育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形式、内容、组织投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从法治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上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4-96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引入国家的视野。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的首次确立,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创新之举。但是这一制度的规定却比较笼统空洞,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欲通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措施,如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完善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以及改良社会调查的调查程序等,以期更好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苏瑞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0-12
亲手犯作为一种犯罪形态,是指必须由行为人亲自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可能以间接正犯的形式实现的犯罪。起初亲手犯的提出是为了限制间接正犯的范围。在我国法典中没有关于间接正犯和亲手犯的规定,因而理论界也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完善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有必要承认间接正犯和亲手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16.
安军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17-19
我国在1987年的单行刑法中首次将单位入罪,尔后又正式将其纳入现行刑法典。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刑事政策;社会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予以分析。认为,正是基于国家功利的需要和公正,立法才规定了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7.
张士磊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2):32-34
契约是以独立、自主的个人或个体为前提的,契约反映的是个人或个体的理性、愿望和要求,他们之间的结合只能通过他们的协议来实现。在刑事诉讼中,允许被告人、被害人或者被告人与公诉机关在被害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阳光交易",对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介绍证人保护制度及我国法律对证人保护制度的规定,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阐题,从制度的具体操作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证人保护制度建构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