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氟吡菌胺·霜霉等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WP300倍+68.75%氟吡菌胺·霜霉SC6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2次,或单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SC600倍液喷湿种薯自然晾干种植后,田间喷雾防1~2次,均有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投入产出比超过1∶5。 相似文献
4.
5.
6.
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唑嘧菌525克/升悬浮剂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中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发病初期使用,每隔7~10d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使用烯酰.唑嘧菌525克/升悬乳剂60mL/667m2和100mL/667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达75%以上,持效期可达10d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10%氰霜唑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氰霜唑悬浮剂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氰霜唑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50μg/mL和10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04%和100%。2002-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荔枝挂果期用3000、2500倍液和2000倍液喷药3~4次,对成熟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55%~79.29%,对贮藏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59%~79.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11.
12.
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不同剂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施用45%霜霉威· 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显著且持久,第3次施药14 d后,对晚疫病的防效达到67.64%~83.78%;马铃薯产量达到19 972.5~23 302.5 kg/hm2,商品薯率高,烂薯率低,增产效果显著。随着供试药剂剂量的增加,对晚疫病的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施用剂量以450~675 g/hm 2为宜。 相似文献
13.
14.
用混配剂51%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嘧菌酯乳油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10 d,混配剂51%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每667 m2剂量25 g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2.5%,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每667 m2剂量25 g和25%嘧菌酯乳油每667 m2剂量15 g两种单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4%和67.7%。说明混配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马铃薯晚疫病是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近 1 0年 ,由于品种退化、抗性降低、病菌新小种的出现与迁移 ,引起该病再度流行。马铃薯生育早期危害造成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 ;中晚期危害造成田间大量烂薯。 1 997年平利县三乡一镇 2 4 0 0亩马铃薯在开花初期感染晚疫病 ,减产 -半以上。目前防治此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 ,但在秦巴中(海拔 80 0~ 1 40 0 m)、高 ( 1 40 0 m以上 )山区 ,一是阴雨多、湿度大 ,药剂防治难以奏效 ,二是山区贫穷落后 ,种植面积大 ,群众经济上较难承受。据我们多年观察研究 ,以调整控制农田生态系中晚疫病的发生发展与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马铃薯是我县五大主要粮油作物之一,春、秋两季都有种植。近几年来,我县马铃薯常年种植41万亩(春洋芋26万亩,秋洋芋15万亩)左右,产量低而不稳定。马铃薯种性退化、品种抗性降低甚至丧失,导致晚疫病普遍发生,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该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