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森林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是我们必须保护的重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从保护森林资源做起,而保护森林资源则应当从森林防火做起。在林区管理中,林区防火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目前我国森林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林区的防火工作也需要不断加强。为此,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林区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做好林区防火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森林资源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因此,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森林容易发生火灾,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防火管理。基于此,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如何优化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森林防火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森林火源的类型,并归纳出森林防火火源管理措施,以期为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经济增长对于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的提升。因此,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的凸显。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自然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可以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让森林自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进步和发展,当前的社会生活已经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的技术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极大提高。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森林防火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森林的防火管理中,对于提高森林防火预警以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防火管理的特点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对森林防火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探讨,是对当前森林防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营林防火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大,但由于过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肆意的乱砍乱伐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由于木材极易燃烧的特点,森林防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营林措施是目前森林防火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开始逐步的的应用在森林防火中,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根据森林燃烧圈说,气象圈、植被圈和火源圈是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7.
丁晓松 《乡村科技》2022,(5):127-130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森林资源管理流于形式、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难度大等问题。针对此,相关部门需通过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加强普法宣传、加大防火力度、采用信息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8.
赖鑫才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49-151
根据兴宁市森林资源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发展多样性林业;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有效的森林防火体;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营造生态林业网络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营造生态林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天然林保护也愈加的重视,在天然林保护中,森林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森林管护进行完善意义重大。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进行森林防火管理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会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上各行各业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确保森林资源能够被人们合理高效的利用,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措施。就现今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管理人员经验并不丰富,还不能够很好的做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防火工作。所以,就现今情况来看,应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保护管理体制。另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防护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约机制,限制人们对林木的采伐。与此同时还应该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防火的有关知识,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森林资源不仅是国家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和行业发展等方面也有所影响。[1]下文既是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林业部门需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 基于此,本文从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三种林业资源保护措施,然后提出了森林防 火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林业部门开展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保障林业资 源重要作用的发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合理运用护林防火技术可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林业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以期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林业经营的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似乎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发展林业经济必然损害森林资源的保护。但如今,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索林业经营体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可以发现创新林业经营体制,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杠杆,可以有效地将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共赢。我国要平衡林业经济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取舍关系,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现状,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了分析,为促 进我国生态建设,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效能方面的具体对策,为促进森林环境保护、防控火 灾发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加之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更加重要。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对整个森林资源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各个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创新林业经营体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当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在林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兴林惠民和绿色增长协调发展;二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问题,应当重视市场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秦岭林区公路在森林防火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保障防火物资和大量人员快速到达火场,可以以防火线的作用预防林火蔓延缩短扑火时间,减少扑火费用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借用多种形式恢复不能通行的林区公路,注意5个衔接,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合理布局,对森林防火工作、林区经济发展、动植物保护、森林观光旅游、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都有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各地区的森林分布也呈现出了明显 的差异性,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形势下,各地区的护林防火工作的进展也表现出了参 差不齐的发展状态,这也无疑增加了各地区护林防火工作的难度。在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通过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足以说明了护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以我国护林防火工作的 现状作为切入点,并总结出了如何做好护林防火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Service的PDA林火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不畅与共享困难是我国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将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PDA林火监测,提出了基于SOA的林火监测系统结构,并对系统中服务端与PDA客户端的Web Service结构布局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设计开发了Web Service的PDA客户端调用引擎,最后以北京市森林防火扑救指挥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一个PDA端的火险等级与气象查询服务实例。结果表明基于Web Service的PDA林火监测可有效利用现有防火决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与共享,提高林火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权争议是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及时有效地化解林权争议,对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林权争议调解方法存在着违背自愿、自治原则,"法、理、情"不能有机结合,解决程序不够科学、规范等缺陷,因此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讨论参与式调查方法在林权争议调解中的应用,提出了林权争议参与式调解方法的设计:参与式工作理念,参与式工作方法,参与式争议解决程序,并同时指出其应用中应注意与乡村综合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建设等3个问题。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