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过程发展中由于发展不均衡所产生的现象,存在严重妨碍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难以管理、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探索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并提供对策思路,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太的成就,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郊区农村被纳入城区而成为“城中村”,由此产生了城乡矛盾。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城中村”的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要在政府政策保障下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6-287
在对海口城中村周边村庙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和记录,了解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村庙的信仰情况,以及复兴传统信仰的意义和新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信仰、乡村和寺庙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压力日益突显。到2008年末,广州市建成区植被覆盖率为37.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0m2、公园绿地面积为8404hm2,均处于全国前列。但是,广州市与国内其他先进城市相比园林绿化的差距仍然很大。此外,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广州市存在城市绿地不断被侵占、园林绿化树种种类减少、类型单一、生物生产力降低、绿化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飞速发展,使得许多的农村土地被国家大量的征收,这使一个特殊群 体快速地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就是失地农民。他们既不是农民却又与城市中的居民不同。 这种群体的产生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对于该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也成为一项 重要的问题。因此,文章以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以及原因入手,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下失 地农民问题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只注重城市化而忽视生态化。城市化必须同时伴随着城市生态化,或者说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城中村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对其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相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北京市二环到五环之间的20个城中村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将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为3个方面:村域发展方面、组织和人才引进方面、村务管理方面。分析表明这3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城中村治理的困境,而究其根源则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指出实现城乡二元体制到城乡一体化的转型必然要经过较长的过渡期,认为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一村一治"等基于自治原则形成的因地制宜方法和适应性可能是问题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中村的合理改造问题已跃升为城市与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有的城市化进程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或者乡村的二元结构层面,对同时具有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中村”却少有研究。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空间结构排布不合理,配套机制不完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及公共设施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社会治安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究城中村改造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应采取聚焦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保留特色文化,延续城市记忆;实现“四化”有机统一,推动产业融合等举措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以及房地产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主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区域发展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重庆市40个区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度得出:渝中、九龙坡、江北、南岸等10个区县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口县等8个区县城市化发育不足,包括沙坪坝在内的22个区县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对协调,从而为正确认识重庆各区县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发展战略与推进方针,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对策,将为大庆市乃至其他资源型城市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熵值法的测度,分析了大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5年大庆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值基本表现为持续提高的趋势,但资源保障因素的评价值在近几年的波动较大。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由2010年的0.256 1提高到2015年的0.676 4。研究表明,虽然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民生改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提出政府部门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弹等建议,可更好地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春波  王勇  赵海霞  米福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61-7163,7170
[目的]建立苜蓿植株再生体系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猎人河"苜蓿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苜蓿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4.0 mg/L 2,4-D+0.5 mg/L 6-B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O+0.5mg/L NAA+1.0 mg/L 6-BA+1.0 mg/L AgNO3,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苜蓿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苜蓿农杆菌遗传转化的选择压确定为60 mg/L卡那霉素(Kan),最适宜的抗菌素为350 mg/L羧苄青霉素(Carb),农杆菌菌液的最适OD600为0.6,最佳侵染时间为10 min。[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苜蓿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发展瓶颈约束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生态城市是广州市实现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笔者从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出发,通过对广州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体系的现状调研,获取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然后,从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循环的理论方法入手,构建基于广州城市特色的“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而被誉为“牧草之王”。结合国内外苜蓿基因工程研究动态,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培养途径、培养条件对苜蓿再生体系的影响,乙酰丁香酮(AS)浓度、选择压、受体选择对苜蓿转基因体系的影响两个大方面,综述了苜蓿再生和转基因体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提高黄瓜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黄瓜子叶为外植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导入抗除草剂基因。在共培养的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可以明显提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延长农杆菌与外植体的共浸染时间至40min,外植体的存活率达90.5%,出芽率可达38.1%。  相似文献   

17.
陈媛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34-135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化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国必须对 其加以关注,不断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新型城镇化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模式,因此城市中的 一切都应该以人基本点,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领导核心,积极创设优良的情境。在现阶段,新型 城镇化的管理只要合理进行,则可以消除城乡差异,让城乡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安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城镇化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历史欠账较多、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受到推进过程中积累的许多社会矛盾困扰。新形势下的城镇化进程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安徽跨越崛起需要借助于城镇化,而建立健全城镇化推进工作机制、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则是推进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又重新开启,城市化使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理论深化抑或现实社会发展都对基于城市化背景的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系统化研究的需要。本文紧紧围绕城市化这一主旨背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分析开展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探讨治理这些新问题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包括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弱化、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稀缺、乡村社会治理观念的冲突与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的削弱,这些困境给城乡社会并轨同治带来严重的制约。针对困境,提出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主体能力、乡村社会治理资源供给、消弭乡村社会治理观念冲突与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