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少数名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题探讨新晃县侗族传统体育走进当地学校校园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与发展的可行性,调查分析新晃县侗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学校的优势,及在当地学校开设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对侗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增进学生健康、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具体案例,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描述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发展环境,梳理学校员工、校友对学校精神传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学校文化传统进行提炼和总结的历史进程,提出了从大学发展规律、学校传统和现实发展需要、学校办学性质和学科特点、学校的地域特点四个维度进行文化建构的理论,为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刘雪 《新农村(黑龙江)》2011,(5):225-226,269
大学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反思和认同,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作者对收集到的大学校训从功能层面上进行分类,以期能对我国大学校训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的故乡,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加入融合的今天,茶文化的重要内涵的价值已经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并日益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为学校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分析当前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开展茶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基础,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传承的有效途径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三者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实现个体的价值理性和道德品性的良性成长,也可助益社会文化领域良好风气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进中行有效的传承,作为传承对象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了解度、接受度以及渴望度能达到什么程度,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基础。本文是在前期对几所学校访谈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甘肃两所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适宜;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为校园传承优秀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方向,对寻找适合校园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增强校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有指引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大一新生的借阅情况,反应了读者的阅读倾向,从而说明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缺失现象严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作为学校文化象征及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其服务引导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实际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读者的同时教育引导读者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统茶文化基本功能入手,分析当前职业学校教师渎职素质现状,简要介绍应用传统茶文化提升职业 学校教师素质的措施,旨在完善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将茶文化与教师培养相互结合,从而改善教师文化、教 学、道德素质,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和谐育人的校本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的最佳存在样态,校本体育的构建是校本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文章从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校本体育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内容和组织实施进行了研究。提出构建校本体育文化体系不要忽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要把一以贯之的体育育人理念嵌入到学校整体理念之中,并与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为一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同于过去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和策略。农村学校文化传统建设目前仍存在未能贯彻树人及以人为本理念、活动跟风、不能进行自我清晰定位等问题,需要从农村学校特色文化传统发展规划制定、乡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及方法,以推进农村学校形成特色文化传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语文教学是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传授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当前我国大中专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做到加强学生能力和思想修养培养,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教学、课外引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进自主性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规范语文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多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难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予关注,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适用上有针对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还不是很普及,作者调查研究影响潮州中小学开展民间体育的各种因素,并得出初步结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师资缺乏;器材设施配备不齐;场地紧缺;信息资源薄弱。据此提出发展对策:应先提高民众对潮汕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认知水平;要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应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 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民间体育项目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5.
改书院为学堂和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型书院并列为晚清书院改革的三个方案之一。虽然历史的现实是改制取代改造、新创,书院被强令改为学堂乃至学校,但我们仍然主张要慎言书院改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为它更多的是晚清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无奈的政治选择,未必定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点与起点,但由于改书院很快变成废书院,不仅1600余所改成学堂的书院在历史的虚无中被稀释幻化,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使得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从此就沿着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西化的方向奔跑,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与几乎连续不断的否定和革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最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中药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手段,对汉语教育和古典名著在中药教育中的实践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渗透于中药专业课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专业课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杰出代表,其最突出的文化性是在张元济主政时期奠定的。考察张元济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活动可以从其注重中华古籍和汉译名著的出版行为背后,看出其 “温故知新,两者并重”的出版理念。出版业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理念和行为也反映出清末民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之间交汇、碰撞,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三纲”是可变的伦理制度,“五常”是稳定的道德原则。“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即使是“三纲”,也不全是提倡尊卑与服从,在《忠经》、《孝经》和《礼记》等经典中可以看到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攻击“三纲五常”这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所当然的,但新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只见糟粕,不见精华,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相似文献   

20.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