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频次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湿面筋含量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灌两水(W2)处理最优。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含量、不溶性谷蛋白/谷蛋白比值、D(4,3)和D(3,2)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选择不同筋力新疆自育和引进的春小麦品种,分析其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等指标,为育种家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0个春小麦品种,分析23个品种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23个品质性状归于8个主成分,分别是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直链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峰值时间和Zeleny沉淀值,以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8个主成分其分别决定总变异量的44.00;、14.49;、8.52;、8.25;、5.46;、4.07;、3.30;和2.74;.把30个春小麦品种聚成4类:第一类小麦品种的面粉L*、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粉质参数上表现突出,面筋指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好,而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偏低.第二类小麦品种中的淀粉糊化特性好,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面粉b*含量高,但面筋指数含量低.第三类小麦品种在面粉L*、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差.第四类小麦品种的灰分含量、面粉吸水率偏高,而形成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结论]通过对新疆自育和引进的30个春小麦品种的23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类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春小麦品质的8个主成分,对这8个品质指标的选择有利于小麦品质育种和改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27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揉面仪和粉质仪等相关指标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50%的小麦品系在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达到强筋小麦的品质要求,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籽粒硬度结合揉面仪指标的和面时间、8 min尾高、衰落角,可作为预测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和面时间不超过4 min为宜。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量化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构建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济麦44为材料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度开展了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主要品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月1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2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各品质指标均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30日播期内,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播期延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则逐渐增大。通过引入种植密度和播期影响因子,构建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20—202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RMSE)、绝对误差(da)和绝对误差(dap)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面团粘度性状和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面团的粘度性状与面粉很多品质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使用面团粘度性状对面粉品质进行评价。(2)面团粘度与代表面团筋力强弱的品质指标都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小麦面团粘度与小麦面团的筋力强度和面团的抗揉混强度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降低面团的粘度,可以提高面筋质量、面团的抗揉混能力和面筋筋力强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垄作和平作两种耕作方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子粒的容重和面粉的降落数值,面团的稳定时间、公差指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的处理间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垄作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子粒湿面筋含量和沉降数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面粉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的作用不明显,对面粉的吸水率、面团的形成时间、断裂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质快速检测体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质的优劣决定其最终用途,最终用途的多样化也使小麦品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多样化。本文概括综述了快速检测小麦品质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这些技术方法对试验样品的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粉揉混特性、淀粉品质特性等进行检测分析,认为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近红外光谱技术(NIR)、面筋仪、Zeleny沉降值、揉混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RVA)等形成了一套快速检测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粉淀粉品质的体系。该体系对于小麦品质育种早代的品质检测评价及快速、准确检测大批量商品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推广小麦品种面粉白度概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 4环境条件下对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面粉白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及栽培措施和品种 (基因型 )对小麦面粉白度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但品种作用最为重要 ,通过遗传改良可显著提高小麦品种面粉白度 ;小麦品种面粉白度与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即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越高 ,面粉白度越差 ,面粉白度与蛋白质 (面筋 )的质量无关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平均面粉白度为 74 8% ,变幅为 5 4 8%~ 82 2 % ,面粉白度高 (≥ 80 % )的品种多数为筋力弱的粉质麦 ,目前尚缺乏面粉白度高的强筋和中筋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较的方法 ,研究了垄作与传统平作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烟农 19和济麦19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 ,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产量增加 7 5 3%~ 13 2 8%。品质分析表明 ,垄作栽培可以显著提高两品种的籽粒容重和出粉率 ,提高面团的耐揉性 ,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质 ;而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垄作栽培可显著提高烟农 19的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济麦 19的面团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0.
以抗旱小麦品种晋麦33和干旱敏感小麦品种冀麦38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条件下,小麦扬花期叶面喷施6-BA和KT(两种细胞分裂素)后的小麦收获品质。实验证明,干旱使两个品种的品质均较正常浇水条件下的小麦品质有所下降。全麦粉蛋白含量、面粉面筋含量和面筋质量下降,脂肪酸值上升。小麦叶面喷施6-BA和KT后,全麦粉中蛋白含量、面粉面筋含量和质量上升,面粉脂肪酸值下降。喷施6-BA和KT后收获的小麦与对照小麦制粉后灰分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特制一等粉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小麦品种浙麦1号、浙麦2号、浙麦3号和品系“119”籽粒的物理性状及其面粉品质。结果表明,“119”和浙麦3号的千粒重,容重、角质率都相对较高,而浙麦1号和浙麦2号相对较低。面粉品质属弱面粉或中等面粉,其中“119”小麦的面筋含量较高,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都相对较长,面团曲线较平稳,谱带较宽,软化度也较小,总评价值较高,加工品质相对较好。 年度间和不同收获期之间,麦粒的物理性状和面粉品质均有差异。延迟收获的小麦籽粒容重、千粒重、角质率等物理性状和面团的弹性、延伸性变劣,软化度增加,而出粉率和面筋含量稍有提高,可见,小麦产量、籽粒的物理性状和加工品质等以适时收获为好。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品质性状的系统分析认为,籽粒的蛋白质品质主要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组分中的氨基酸构成和含量、面筋含量、沉淀值及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的数量等亚性状组成;当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相同时,蛋白质组分也可以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清蛋白和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醇溶蛋白中含量较低;谷蛋白高分子亚基的数量和湿面筋含量对面包的烘烤体积影响较大,其次为沉淀值和贮藏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与淀粉对挂面和方便面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淀粉、小麦活性面筋粉和标准面粉为原料 ,通过控制各原料比例的方法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观察与分析了不同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混合粉在制作面条和方便面过程中微观结构、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面条和方便面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相对而言 ,蛋白质的作用大于淀粉。只有蛋白质和淀粉间比例及其在面粉中含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时 ,才能制成高品质的挂面和方便面。蛋白质经吸水或变性后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使面团具有可塑性、熟面条具有弹性和部分韧性、方便面具有良好复水性的主要原因 ;也是束缚淀粉颗粒 ,防止其从面条中失落的主要因素。淀粉通过缓解面筋强度、添补蛋白质网络空隙等途径 ,有增大面团和面带延伸性、改善面带表面光滑性、增加面条白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8个生态因子的数据,用判别函数方法,将全省划分为7个小麦品质生态类型区。每区的小麦蛋白质、面筋、沉降值指标以及面团特性、面包指标都有明显差异;其中豫西北平原灌溉、丘陵旱地品质生态麦区为面包小麦适宜区,豫南多温稻茬生态区和沿黄砂土生态区是饼干、蛋糕小麦适宜区。  相似文献   

15.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蛋白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中强筋小麦品种连麦12和中筋小麦品种淮麦20为供试材料,设0(CK)、30、60和90 Gy 4个不同辐照剂量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团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产生一定的负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及各蛋白组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以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较明显,同时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硬度、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也不断降低,在90 Gy辐照剂量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均降至最低值,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分别为13.49%、31.1%、6.8 min、61 cm2和13.19%、28.1%、3.9 min、25 cm2。重离子辐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2个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30 Gy辐照剂量下,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降幅为2.14%,高于淮麦20(1.43%),而磨粉品质降幅小于淮麦20;当辐照剂量增至60 Gy,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和磨粉品质较淮麦20下降明显。在30~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降幅均高于连麦12,其中在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降幅分别达5.18%、30.36%、44.29%、35.51%、45.65%和26.53%。【结论】重离子辐照对小麦诱变群体籽粒品质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负效应越大,低剂量重离子辐照对淮麦20磨粉品质影响较大,而中高剂量重离子辐照对连麦12磨粉品质影响较大,淮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对重离子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Resistant starch (RS) is the undigested starch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small intestine to the large intestine. As a functional low calorie additive, it has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Rapid visco analysis (RVA) and the Brabender farinograph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asting properties and the viscoelasticity of blends of RS (RS3 and RS2) and three wheat flours. The wheat flours represented strong gluten wheat (SGW), intermediate gluten wheat (IGW), and weak gluten wheat (WGW) flour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RS substitution (0, 5, 10, 15, and 20%). The influence of RS3 on the control wheat flours and RS-wheat flour blen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RS2. The peak, trough, and final viscosities of RS3-wheat flour blen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RS2-wheat flour blends. The peak, trough, breakdown, final, and setback viscosities ofwheat-RS blend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resistant starch contents from 0 to 20% in the blends. The 0-20% RS-wheat flour blends were all able to form doughs. The dough development times, dough stabilities, dough breakdown times, and farinograph quality numbers for the RS-wheat flour blends decreased as the RS proportion in the blends increased. The values for RS-SGW flour blends were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RS-IGW and then RS-WGW flour blends. The water absorption values for RS-wheat flour blends and the mixing tolerance index for RS-WGW flour blend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RS from 0 to 20%, but the mixing tolerance index for RS-SGW and RS-IGW flour blend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st the different ratio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rinograph quality number wa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ough breakdown time, dough stability, and dough development time (r= 1.000, 0.958, 0.894), and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ixing tolerance index (r =-0.890). Data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ugh-based products. It also pr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玉米-小麦饺子专用混合粉的粉质特性,采用改性玉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谷朊粉、瓜尔豆胶、田菁胶及海藻酸钠为面团改良剂,考察了改良剂的添加量对复合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面团改良剂优化组合为谷朊粉8%、瓜尔豆胶0.6%、田菁胶0.5%和海藻酸钠0.2%时,添加复配面团改良剂的混合粉面团稳定时间为5.2 ...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我国农家品种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国外优质品种面筋强度大、面团流变学性状好,我国育成的品种在品质上一般介于上两类品种之间。我国品种在面筋和面团性状上显著低于国外优质品种,但也有一些优质品种。各类品种在育种上都有其利用价值。半个世纪中,我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面筋含量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在面筋强度和面团流变学性状上却逐年有所改良,表明籽粒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将硬度(或角质率)、沉降值、蛋白质含量这三个易于测定的简单性状作为育种早代的选择标准,有利于协调品质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和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