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有很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信阳乡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深入探讨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起因,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对旅游等行业发展的辐射力有待提升,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力不足,对乡村治理的规范性、引导力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提出创建“红色旅游+”经营模式、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红色制度文化学习培训等解决路径,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资源天然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以及历史印证、文明传承、经济开发等不可取代的价值功能。合肥环巢湖沿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可以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第一,通过对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整合、优化研究,科学开发、优选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二,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和绿色、古色等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崇武古城的闽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性和代表性。它包含了惠女民俗 文化、石雕文化、海洋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开发、保护和利用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是 发展崇武古城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了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惠女”、“雕艺”、“古城”、“海洋”四大闽南文化 元素旅游品牌为核心提出开发对策,希望为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古为商鞅封邑,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发展迅速。“秦岭最美是商洛”和“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商洛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还存旅游文化产品支撑不够、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旅游文化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和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依托商洛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从旅游文化产品支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品牌宣传渠道和旅游产业要素构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商洛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琴 《乡村科技》2023,(4):25-28
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旅游,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当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借助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红色资源缺乏系统整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人才资源不足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徽州区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全面摸底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灵活运用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整体联动、统筹协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抓住“十四五”时期信阳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发展契机,深入剖析信阳红色资源发展现状问题,通过对信阳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实际调研,并结合“豫风楚韵·山水信阳”的设计理念,以“文化+旅游+交通”优势发展路径,提出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旅+交通”的发展格局、拓展“文旅+多产业”发展新空间、叫响信阳红色文旅品牌等新对策,为信阳红色文旅的转型升级,整体性带动绿色、文化、社会等方面多效益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不仅可以彰显一个城市、景区的个性与特色,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内涵和品位,丰富和满足游客体验,促进游客的消费,文化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中最能够展示地方特色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既有独特的苗族建筑和民族风情,又有精美的民族工艺和丰富的地方美食。通过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西江千户苗寨目前开发存在的困境,提出突破困境的优化策略,从而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兵团文献的特殊性,就兵团文献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兵团文献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性质,以及其转换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道路,进而指出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红色乡村文化旅游带动红色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为了探究传承和发展乡村红色文化的途径,以广东省的省定红色村——梅州市平远县仁居村为例,以文化基因视角,研究乡村红色文化基因谱系图的构建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主体基因功能异化、附着体基因结构退化、混合体基因机制僵化是限制仁居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推动乡村红色文化基因与旅游融合,一是要保育基因,借助载体以培养红色文化认同感;二是要修复基因,保护与“人+自+文”结合并行;三是要活化基因,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相关产品链。建议乡村红色文化与旅游共生融合的基因保育、基因修复及基因活化等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是城乡空间的绿色生态基底,乡村自然资源系统具有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特征,文化资源纯粹而丰富。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乡村特色资源开发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吸引力和引擎。本文以宁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为例,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森林、温泉、水库等自然资源以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基于特色资源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岭南乡村地区如何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创新性 旅游开发,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通过文化娱乐 与旅游开发、文化整合与规划发展、文化风俗与创意发展路径,旨在为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寻找 一条新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体系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积极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 其内涵,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而红色文化教育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发展红色文 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就新时期红色文化在江西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做分析,总结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将本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实践让 学生走进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亲身其感受、体验红色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13.
赵玲  张华 《农学学报》2023,13(1):96-1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面对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二三产 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业产融合,多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详细分析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北戴河海滨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秦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滨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将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为网上宣传不足、环境恶化、地质资源利用不足,就此提出秦皇岛旅游业建设的构想,强调加大宣传、打造独特主流旅游品牌、开发亲民旅游线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季节性差异、社区参与。旨在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古村落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古村落文化的活化,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增加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内涵, 推动上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上甘棠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活化文化灵魂、唤 醒文化记忆、激发文化活力、重塑文化价值、丰富文化体验等几个方面提出上甘棠文化活化的建 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