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紫花苜蓿WL712为美国引入品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一定范围的种植,具有高产量和高品质的优点,但该品种对部分非生物胁迫具有较差的耐受性。为了探究该品种对南方地区不同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生长21 d的WL712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模拟了5种南方常见的胁迫,分别为高温、低温、干旱、渍水以及盐胁迫,通过测定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共8个生理指标来分析其综合生理抗逆性。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的5种胁迫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生理造成了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高温、低温及渍水胁迫下,WL712的生长情况相对其他两种胁迫更差,其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受到严重抑制,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胁迫下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弱;其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则在低温和渍水胁迫下受到严重抑制,叶片和根系中3种抗氧化酶(POD、SOD和CAT)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综上所述,WL712自身具有相对较差的耐热性、耐寒性以及耐渍水能力,其中对低温和渍水尤其敏感,因此在南方地区进...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在凉山州的推广种植与引种区划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紫花苜蓿的秋眠性是一个与生长极其相关的特性。随着半秋眠、高秋眠级苜蓿品种的引入,为凉山州发展高产优质刈割性豆科牧草带来了生机,加之苜蓿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牧草,因此苜蓿的种植生产具有全面提升凉山州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变化和对奶牛养殖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苜蓿品质的主要因素,较系统地说明了苜蓿质量的评价方法,为今后奶农正确评价和使用苜蓿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阐明了中国奶牛养殖业不能建立在秸秆养畜的基础上,而应以优质饲草和优质青贮玉米为主要粗饲料,根据粗饲料的营养确定补充精料的配方和使用数量,将奶牛养殖真正引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1.1 品种试验 从1999年开始,贵阳市先后从加拿大、北京、四川等地,引进紫花苜蓿品种12个,在贵州省修文县洒坪乡小坝村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经过试种、饲喂确定美国的“维多利亚”为主要推广品种,该品种为秋眠级7级,从低海拔400m,到高海拔1400m的乡种植情况看,其适应性广泛。而且一年四季均能刈割青绿的牧草。其种植方法可采用厢播,土壤用石灰进行处理后施足底肥,接种根瘤菌,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自2000年以来,六盘水市抓住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逐步推广紫花苜蓿种植,通过采取全耕种植建立人工草地、退耕还林发展人工草地、林下种草、粮草套作、粮草间作、粮草轮作等模式大力发展紫花苜蓿。到2012年,紫花苜蓿种植面积8 000 hm2,鲜草产量50.4万t。现将推广种植紫花苜蓿养猪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贵阳地区紫花苜蓿推广及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阳地区多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效果实地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贵阳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贵阳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方的高温、高湿,土壤多偏酸性,特别是夏季雨水多,曾被视为紫花苜蓿的种植禁区.泸西县和云南省大部分市县一样,优质饲草缺乏是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泸西县较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是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于2004年起在全省各地选点开展优质牧草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工作后促成的.2006~2010年,累计推广种植紫花苜蓿281hm2,增加了优质牧草种植的多样性,促进了全县草食畜特别是肉(奶)山羊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户对种草养畜的认识.泸西县推广种植和利用紫花苜蓿虽获得初步成功,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初成此文,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16.
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生长规律及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在上海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月产草量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第一个高峰值在5月,非秋眠苜蓿的峰值持续到6月;4~6月是两类苜蓿生长较快的时期,期间的累计产草量占全年总产量的53.46%~65.2%;第二个生长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但明显小于第一个高峰值(p<0.05);7月份两类苜蓿的产量降至谷底,出明显的"夏眠"阶段;非秋眠品种的耐热能力高于半秋眠品种,月株高持续增长期比半秋眠品种长一个月,并且在"夏眠"后株高增加的幅度也高于半秋眠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我国航天诱变选育的紫花苜蓿新品种在遗传规律、活性成分含量、生产性能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其育种特性和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已经展开了初步研究。本文对该植物的后代育种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