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包括:对学术论文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缺乏学术创新精神;理论知识素养不高;写作过程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写作训练少,缺乏写作兴趣;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为了培养创新性研究型人才,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论文质量和增加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提出解决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问题的对策,包括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激发学术创新精神;强化文献阅读,加强理论基础;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法;加强写作能力训练,保持写作热情;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设立科研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文发表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分析西南林学院近年来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认为影响学校研究生论文发表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素质、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并从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的科研水平、加强研究生的质量控制管理、完善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高学校研究生论文发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2016级硕士研究生开展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调查",调查结果如下:①从调查对象在学术研究的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成果整理总结等3个阶段对学术规范要求的认识情况看,研究生在不同研究阶段的学术规范性存在显著差异。②调查对象的性别以及所在年级和专业等是研究生学术规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③根据调查对象的学术规范践行情况,采用潜在类别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将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认知类型分为学术实践丰富型、学术研究入门型和学术实践缺乏型3类。这说明现行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过于侧重技术和道德层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内容层面的教学;另一方面是相关教育以普适性为主,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提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与研究范式、文献阅读、综述写作等有关的学术规范教育,通过寓教于练促进学术规范的内化;其次,强调兼容并包,充分发挥导师率先垂范作用,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开展各有侧重的学术规范教育;最后,根据研究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潜在的学术规范认知类型,开展因材施教的学术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4.
摘要: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阐述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即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提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包括推行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吸引优秀生源;规范研究生培养流程,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确保论文质量;健全组织机构,推进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水平等。最后,探讨了学校今后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加强导师队伍管理,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解林业院校工科研究生的科研情况,该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工科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现状进行调查,从科研实验条件、导师指导情况、研究生重视程度等方面,总结了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院校应在实验室基础建设、培养环节设置、导师引导及学院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以适应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园林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提出研究生导师组为单元的研究生管理模式,旨在搭建更为有效的德育工作平台,为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导师研究生群组的作用,实现"学院—导师组—研究生"和"学院—班级—研究生"双线联运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确保研究生德育和管理工作无盲点、无死角。研究结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平台的搭建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项目”的运行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与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验收4个阶段.2009-2012年,项目共资助290人次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对接受“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项目”资助的250名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项目的实施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拓宽了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学术交流渠道;提高了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水平,一批优秀学术论文的发表加深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对学校研究工作的了解,提高了学校和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学术影响力;有利于研究生在学术交流过程中端正科研态度并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项目”的运行,北京林业大学应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项目资助力度;丰富会议信息获取渠道;严格项目审批手续,优化项目验收流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作者结合研究生课程讲授和研究生论文指导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从文献查阅及综述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英语课文教学无一例外都是从词汇、语法以及修辞(写作)角度展开的。与此相反,该文作者在2010年执教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公共外语课)时创造性地选取"思维逻辑"和"学术创新"为切入点,从思维逻辑和学术创新方法的新角度对英语课文进行了重新解构。具体做法是,通过将教科书课文进行切割、重组,对课文进行再次安排,讲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隐含的思维逻辑和学术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强化导师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实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首先应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素质;其次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因材施教;最后应积极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把握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在此背景下,导学关系的和谐问题逐渐进入业界视线成为热点问题。为此,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对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进行了探讨。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这一系统的主体是人。社会是由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教育场、学术场等构成的,各场域又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必然性的。所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别的不同会使同一场域内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位置。教育场域是"元场域"的分支,与教育场域密切相关的资本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研究生导师所占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改变其在大学场域内的位置。不同的场域各有其性情倾向系统,这一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客观的外在资本的改变以及导师个体职业发展的调试等都会使导师个体进一步改变与研究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惯习。在大学场域中,研究生导师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并不相同,职业萌芽阶段资本缓慢积累、职业成长阶段资本快速积累、职业过渡阶段资本稳定积累、职业消退阶段资本逐渐流失,所以在处理导学关系时的惯习也不相同。随着占有资本的变化,导师所处的场域位置会发生改变,处理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惯习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即场域位置低下时,导学关系倾向于功利性;场域位置提升时,导学关系趋于亲密化;场域位置处于维持阶段时,导学关系稳定发展;场域位置降低时,导学关系的限制性增强。基于导学关系之间惯习变化的特征和表现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导学关系在研究生导师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问题,导师处理导学关系的惯习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场域位置变化下研究生导师处理导学关系惯习的重构路径。一是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制;二是研究生导师自身顺应场域位置改变,积极调整惯习;三是研究生导师主动监控自身惯习作用下的行为体系,反思场域位置变化下的惯习行为。最终实现通过惯习重构使研究生导师适应场域位置的改变、积极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议撰写学位论文的技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针对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位论文的特点,阐明学术论文的撰写步骤、写作规范与技巧,提出撰写学位论文应注意的事项,为高校毕业生撰写学位论文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意识和养成情况,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并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案例,对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套教育体系:强化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优化培养方案,将学术道德列为必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外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强化导师责任,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全面、导师作用发挥不充分、资源保障机制不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有欠缺等问题,参考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结合研究生培养规律,按照"策划—实施—检查一处置"循环模式,从完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导师与导师组的作用、加强培养条件的保障、建立研究生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调研、访问座谈以及课程教学实践,对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与学术动机之间、科研基本素质与学术成果之间、积极的进取心与科研能力的体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由学术动机、科研基本素质和积极的进取心3部分组成的结论;提出开发和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包括开设研究方法课程,为开发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导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开发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基于学科的内涵,开展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林业信息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控制""CPS技术与林业服务物联网"和"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支撑技术"4个学科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了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奖助学金设置4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最后,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与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由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反映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特征及过程。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沿用传统的以农林理工学科类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考虑到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日常科研训练和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对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再凝炼,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特点出发,在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各学科文献库和以导师指导小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制订科研训练过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对原有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考虑专业特点又适应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关键。为此,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型私密网络课程、技能课程)、学术训练、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就业倾向、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问卷调查;从就业基本情况、用人需求和薪资待遇、专业技能培养、从业资格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不够、对林业行业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对林业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以及注重毕业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社交能力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林业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导师与学生间互动机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