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2.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3.
莆大麦 8号系采用“植 3×戈贝纳”杂交育成 ,1998~ 2 0 0 0年二次参加省大麦区试 ,并在全省大麦主产区进行多点试种、示范推广 ,2 0 0 4年 5月获得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该品种作为籽粒利用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一个很好的饲料大麦品种 ;作为麦苗利用 ,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 ,氨基酸和粗蛋白高 ,有较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5.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6.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7.
泉麦 3号系泉州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1997年 4月初通过省级生产示范鉴定和科技项目评审 ,1998年 2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了探求泉麦 3号经济有效的栽培措施 ,1997~ 1999年连续两年在泉州所农地进行密度肥料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土壤为红壤赤砂土 ,其有机质含量为 0 82 %~1 2 3% ,速效氮 0 71~ 0 90mg/kg ,速效磷 3 52~4 42mg/kg ,速效钾 7 41~ 11 82mg/kg ,PH值6 3左右 ,质地为中赤砂土。1 2 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泉麦 3号”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以密度 (A)为主区 …  相似文献   

8.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9.
莆大麦 8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继育成多个主栽品种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采用“戈贝纳×植3 ”杂交育成 ,1 996~ 1 998年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 998~ 2 0 0 0年参加全省大麦品种区域性试验 ,并陆续在全省大麦主要产区进行试种和生产示范。与以往的莆大麦系列品种相比 ,莆大麦 8号产量更高 ,品质更优 ,抗逆性更强 ,综合表现更为优异 ,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饲料大麦新品种。1 优异性状表现1 1 产量表现莆大麦 8号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丰产性 ,根据多年的试验鉴定和示范测产 ,一般单产(每公顷产量 ,下同 )在 4 875…  相似文献   

10.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鄂大麦7号(原代号24631)是我所以克利普瓦拉为母本,W·71-11MEDA为父本杂交育成。1995年和1996两年参加了湖北省大麦区域试验。1997年7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鄂大麦7号,成为我省自己培育的第一个饲料大麦新品种。1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结果1995年湖北省大麦区试,鄂大麦7号平均亩产478.3kg,比对照鄂大麦2号增93.9kg,增24.22%,增幅为16.7%~38.个如,达极显著。1996年省大麦区试平均亩产411.6kg,比对照增14.9%,极显著,2年平均增19.6%,其中产量最高的是襄北点,亩产达677.4kg,其次是武昌点,亩产…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14.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年度,莆田县承担省、市大面积大麦丰产栽培示范,面积12500亩,品种选用莆大麦4号。收成前,经省、市,县、乡(镇)四级组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224.7公斤,比现有当家种矮早三、早熟3号平均亩产186.8-195.1公斤,增长15.2-20.3%,本文根据莆大麦4号的示范栽培有关数据综合分析了生育动态和提出了主要丰  相似文献   

16.
盐引一号1989年由盐城市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交与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作亲本材料,1990年经大麦黄花叶病圃鉴定,并在1992年盐城市大麦区试中因表现突出推选参加省区试。1993~1995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并予以通过。1996年通过省大麦生产试验,现已审定定名。1产量表现1.1产量:1994年和1995年省大麦区试平均亩产336.35kg和369.7kg,分别比对照苏引麦二号增产5.11%和3.75%均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353.02kg,比对照苏引表二号增产4.39%。1996年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1.41kg,其中在淮海农场试点亩产达510kg,比对照苏引麦二…  相似文献   

17.
在玉米育种区试品比过程中 ,为防止优异材料的丢失或一般材料的误选 ,本文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对我区 1999年度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参试的玉米品种 (系 )进行了详细分析 ,比较合理地排出了各参试品种 (系 )优劣的先后次序 ,为加速品种选育工作 ,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参加我区 1999年度玉米区试品比的供试材料共有 9个 ,依次是川单 16、SAU97_1、SAU98_4、SAU9915、SAU98_2、SAU892、SAU992 3、SAU9912、SAU9918,其中以川单 16为“参考品种” ,其余为“比较品种” ,这些品种 (系 )全由四…  相似文献   

18.
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完全,均不结实,穗扁平,籽粒大小比较一致,粒大饱满,是酿造啤酒的好原料。据观察二棱大麦在品种间和穗上不同部位问籽粒性状仍有明显差异,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麦芽品质。为进一步明确这种差异的程度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培育理想的啤酒大麦品种提供依据,我们对二棱大麦穗粒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有省农科院稻麦所和莆田市农科所提供的二棱大麦品种(系)福引1号、莆辐大麦、莆大麦2号、莆大麦4号、82-3005、82-5006、82-5015、82-5017、82-5018、82-5019和早熟3号(对照)等11  相似文献   

19.
浙皮4号(原名89—17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83年春用沪麦8号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选育,于1989年育成,为二棱皮大麦品种,1996年5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列为优良大麦推广品种。据省种子公司统计,该品种1996年收获面积10万亩以上。1主要特征特性(1)属春性,成熟早,比浙农大3号迟熟1.3天.适于麦稻稻一年三熟制搭配种植。(2)丰产性好。1993年、1994年两年中省大麦区试,亩产分别为266.25、209.4kg,比对照渐农大3号分别增产12.27%、4.7%。1995年省大麦生产试验,亩产258.gkg,…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23一24日在湖北荆沙市农科所召开了长江流域第四轮大麦品种区试总结会参加的有7个省10个单位的17应代表,参试单位全部到会会议对1994~1996年度长江片大麦区试进行了交流与总结。代表们在讨论中回顾了8年来大麦区试的成就一致认为通过这一工作为各地区大玫生产的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通过试验,使优良的品种在外省得到推广应用会参加的有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通过试验个单位的17应代表,参试单位全部到会会议对们在讨论中回顾了来大麦区试的成就一致认为通过这一工作为各地区大玫生产的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