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豇豆是我市主要的伏季蔬菜。而豆野螟是危害豇豆生长的主要害虫。由于其生育进程不一、食料丰富,3~4代豆野螟危害盛期长、防治效果差。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觅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2003年笔者应用5%锐劲特进行防治豆野螟的试验,取得理想防效。  相似文献   

2.
豆野螟是浙江省海宁市豇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探究豆野螟的科学防治方法,选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开展了不同防治方法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隔5 d施用1次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于花朵和豆荚等部位,共施药2次,可较好地控制豆野螟的虫量和为害,且以下午施药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广东豆野螟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种群动态凋查结果表明,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在深圳菜区1年发生9个世代。卵及幼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主要危害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完成1个世代时间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第五代最短,为20天;以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的第九代最长,为57天。不同种植期的豆类作物受理豆野螟的发牛危害不同,当盛花期刚好与豆野螟的成虫产卵高峰期相吻合时,豆野螟卵量、幼虫揎较大,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荸荠白禾螟又名荸荠螟、无纹白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县荸荠上的主要害虫,1年发生4代,有时有不完全5代。受其危害一般减产1~2成.重发田块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荸荠的高产、稳产。为有效地控制其危害,现将其发生规律及药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4种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2种诱捕器组合对大豆豆荚螟、豆野螟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粘胶型诱捕器组合的诱虫效果最好;大豆上豆野螟的数量整体高于豆荚螟的数量;使用粘胶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蛾类通用诱捕器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智能虫情测报灯连续10年对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进行了监测,并对其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摸清了豆野螟的田间发生规律,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主要发生期在69月,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份;建立了以新型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生物导弹防虫技术为主线的豆野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武汉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智能虫情测报灯连续10年对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进行了监测,并对其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摸清了豆野螟的田间发生规律,武汉地区豇豆豆野螟主要发生期在6~9月,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份;建立了以新型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生物导弹防虫技术为主线的豆野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武汉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豆野螟是本地豇豆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为筛出合适的防治药剂,为大面积防治豆野螟提供科学防治建议,本文选取6种不同的防治药剂开展了防治豆野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治效果非常突出,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可达95.0%左右,好于其他几种药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也较好,药后5 d的防效可以保持在80%以上;15%茚虫威乳油3 500倍液的防效也不错,这3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交替使用防治豇豆豆野螟。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 500倍液、10%三氟甲吡醚乳油1 500倍液和5%虱螨脲乳油1 500倍液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不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豇豆又名豆角、带豆,是豆科作物中以嫩豆角作为食用栽培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中豆荚螟是为害豇豆生长最主要的害虫。据2002~2004年露地栽培观察,我区豇豆豆荚螟为害率一般田块达6.9%~23.1%,受害重的达43.6%~75.3%,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及品质.为此,笔者3年来对豆荚螟发生规律,寄主物候期与害虫间的关系、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豆野螟是夏秋季豇豆生产中主要害虫,由于近年来豇豆栽培面积扩大,茬口安排复杂,该虫害发生程度日益严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据温州市农科院2002~2003年系统调查,现在豆野螟6~10月均发生严重,发生呈波浪状多峰形,花、荚危害率均大幅度上升,而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1.
瓜绢螟又名瓜螟、瓜野螟、瓜绢野螟,是驿城区蔬菜的重要秋季害虫。主要为害丝瓜、黄瓜、西瓜、甜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葫芦科的蔬菜和瓜果。驿城区每年种植瓜类蔬菜品种较多,面积达3000hm^2。由于菜农未掌握瓜绢螟的防治技术。导致每年瓜类等作物生长后期连续被瓜绢螟危害.平均损失达30%左右,防治不力田块损失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豆野螟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举 《吉林农业》2001,(9):17-17
豆野螟是危害豆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它以幼虫蛀食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表面少毛的豆科植物的花蕾、豆荚。由于其蛀食危害,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而大幅度减产,也严重影响品质。 豆野螟成虫体长10毫米~13毫米,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4毫米~18毫米,体色由淡绿色色变为  相似文献   

14.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5.
豆野螟又叫豆荚野螟、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各地均有发生分布,它是豆科蔬菜上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芸豆、豌豆等,以豇豆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6.
豇豆两种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豆野螟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螟蛾、豆荚野螟。除为害豇豆外,还为害四季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等,是豆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豇豆越来越严重,已成一种难治害虫。以幼虫为害,幼虫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落花;幼虫蛀食嫩荚,造成落荚;后期蛀食豆荚,并在其内取食幼  相似文献   

17.
豆野螟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豆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年年有不同程度发生,轻则影响豆科蔬菜生长,重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1 危害状 豆野螟幼虫大多数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蛀食嫩荚,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和排出腐烂状的绿色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幼虫也可吃食叶片和卷叶危害。……  相似文献   

18.
牛耕 《现代种业》2007,(4):26-26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荚螟、豇豆蛀野螟、豆卷叶螟等。据我们2004年调查,其普发率为90%,严重受害田块占78.3%,一般减产20%~40%,高的达70.6%,严重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为了有效地防治豆角钻心虫的危害,现将其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寄主植物对豆野螟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观察了豆野螟取食扁豆、豇豆和四季豆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豆野螟取食不同寄主后的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以取食四季豆为最低;豆野螟取食四季豆、豇豆和扁豆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9.9d、11.2d和11.7d,三者差异显著;取食豇豆后5龄幼虫体重达53.9mg,显著高于取食扁豆和四季豆的5龄幼虫体重.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的施药时间及施药部位入手,研究豆野螟的防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早上施药并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早上施药但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以及傍晚施药而且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于前期的蛀荚控制作用稍差,但中后期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只清理脱落的鲜残花,植株上不施药,不能有效控制豆野螟取食和为害豆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