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提高选择利用效率, 对4~8龄全同胞优良单株、全同胞家系、半同胞优良单株和半同胞家系幼树的嫩枝插条,采用自控喷雾进行了扦插试验.生根率、根重量、根条数和根长度间呈高度遗传相关,生根率是反映生根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生根能力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对生根能力选择利用效果明显,单株选择较家系选择效果好,其中以全同胞单株选择利用潜力最大.采穗母树的生长与生根不相关,速生单株的生根能力与家系生根能力也不相关.在速生全同胞家系中选择生长快、生根能力强的单株,进行控制授粉,按生根和生长性状进行轮回选择,会收到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22株优树,采集优树种子测定其种子千粒重,并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优树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1.5年生苗高和基径4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4个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期生长性状与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间相关性不强;根据苗高和基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1.5年生时其苗高和基径的平均值分别为55.88和0.49 cm,比母树林混种的苗高和基径分别高出23.16%和11.36%。  相似文献   

3.
以6个杜仲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性状、1 a生苗生长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并进行了家系及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9.70%和68.53%。各性状在家系间变异均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0.96%,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17.45%(D),最小的为5.48%(WL/LL);除地径和叶长宽比性状外,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内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在5.88%~30.0%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30.0%(家系B),变异系数最小的为5.88%(家系E)。选出优良家系2个和优良单株6株,在苗高和地径上分别平均提高17.65%、10.56%(家系选择)及53.67%、45.41%(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4.
木槿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木槿扦插最优条件。[方法]通过采用不同浓度ABT6号生根粉处理,比较不同枝龄木槿插穗的成活生根情况。[结果]插穗枝龄对生根率、根长、根数量的影响极显著。其中,采用3年生枝条、50 mg/kg ABT6号生根粉浸泡1 h后,扦插繁殖效果最理想,生根率达91.6%,根长5.8 cm,生根量60.3根。[结论]该研究可为木槿扦插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槿嫩枝扦插生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木槿在我国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筛选出木槿嫩枝扦插的最佳条件,特进行了木槿嫩枝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部位的枝条扦插,对生根率、不定根数和根长均有显著影响,以采用中部枝条扦插较为适宜;基质以采用V(泥炭)∶V(珍珠岩)=3∶1或V(泥炭)∶V((蛭石)∶V((珍珠岩)=1∶1∶1的基质更适合木槿嫩枝扦插生根;在IBA浓度为0~1 000 mg/L范围内,生根率随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IBA浓度超过1000 mg/L时会抑制生根,影响生根率、不定根数和根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母株年龄的穗条,不同基质及不同浓度的生根剂进行文冠果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插条随母株年龄的增大其生根率、生长量下降;温室内扦插生根率高、地径大,生长快;用ABT6号生根粉处理的插条生长势好、生根率高;温室扦插总体要比大田扦插效果好;用质量分数为100×10-6~200×10-6浓度的IBA浸泡1h,能大幅度的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省澄迈县用6种基质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adia Rehd.)进行扦插育苗试验,对比不同基质对扦插苗生长情况如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指标(生根数、最长根长、地径、株高、分蘖数)、成活率和生物量(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含椰糠基质栽培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到100%,生长情况良好,生根率最高能达到96.7%;采用培泥沙基质栽培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其成活率在6种基质中最高为94.2%。为保证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初期较高的生根率,可选用椰糠作为基质;为保证扦插苗后期的生长,应选用能保证较高扦插成活率培泥沙作为基质。  相似文献   

8.
连香树扦插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扦插密度下连香树苗木的生根和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扦插密度的增加,生根率、生根数、生根时间、最长根长、根系平均长度和根系发育状况均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扦插密度愈小,苗木的整齐度、基径、分枝数、高径率、I级苗率等质量指标越好。经对不同扦插密度下苗木产量、质量和成本的综合分析,连香树苗木的适宜扦插密度为100~133株/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早期评价及筛选白桦三倍体制种园的母树,加快制种园的改良进程,以园中18 株白桦四倍体及5 株二 倍体母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种育苗,开展半同胞家系间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苗高、地径等性状 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6 个性状在白桦半同胞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在种子 千粒重方面,四倍体家系普遍较重,其平均值较二倍体家系重了22.42%;在种子活力方面,四倍体Q53 半同胞家系 表现最好,其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56.67%、37.62,但其他四倍体家系普遍低于二倍体家系;苗期生长性状方 面,白桦二倍体高生长优于四倍体家系,苗高排序前3 位的均为二倍体家系,其中最高的CK1 家系高于其他家系的 31郾04%,而地径生长则四倍体家系表现较好,排在前13 位的家系中有12 个为四倍体家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 择Q53、Q65、Q13、Q27 等为四倍体优良家系,初步认为这些家系的母树是三倍体制种园改建的首选母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木槿品种进行扦插处理,研究3种栽培介质对扦插苗的生根率、生根量、≥1.5 cm根量、根长、新梢长和新叶数等参数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扦插的基质配方。研究表明,在珍珠岩∶草炭1∶1基质条件下,6个木槿品种在生根率、根长、新梢长和新叶数上均为最大,其中千丝绊、紫玉和树莓冰沙的生根率达100%。在珍珠岩基质条件下,木槿品种的根量和≥1.5 cm根量均为最大。除了树莓冰沙以外,其他5种木槿均以珍珠岩∶草炭1∶1的扦插基质表现最佳。树莓冰沙以珍珠岩为扦插基质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为生产中药沉香的主要珍贵药用树种.对广东省和海南省土沉香7个种源在广州市天河区开展早期生长测定,结果发现,种子千粒重、种子面积、场圃发芽率、0.5年苗高、3年树高和胸径在种源间、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土沉香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82.96 g,种子面积平均为0.86 cm2,场圃发芽率平均为39.09%,0.5年苗高平均为0.22 m,3年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2.68 m和2.75 cm;土沉香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面积、场圃发芽率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与苗高呈正相关.经综合评选,评选出广东电白和海南临高2个优良种源16个优良家系,广东省和海南省入选家系个数分别为7个和9个,且其树高和胸径平均选择增益分别为8.5%和20.4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不同家系在抗寒能力上的差异和筛选耐寒家系,对遭受2008年特大寒流袭击的不同试点1年生厚荚相思子代林进行田间寒害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家系均受到寒害影响,但两个地点试验林分的受害程度表现不同,大塘点受寒害严重,各家系平均寒害级值在2.67~4.00,平均寒害指数达92.3%;而钦州点受寒害较轻,平均寒害级值在0.60~1.93,平均寒害指数为26.0%。试点内家系间抗寒性差异极显著,家系内各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2~4倍,寒害级值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抗寒性状呈强度遗传。试点间的寒害率和寒害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但家系的抗寒水平与主要生长因子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田间抗寒表现初步筛选出10个抗寒性强的家系,两个试点选出家系其抗寒性状寒害级值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0.23%和21.89%。  相似文献   

13.
白榆家系苗期耐盐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榆苗木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筛选有效评价指标,并对家系进行耐盐碱能力评价,以9个白榆家系的一年生苗为材料,在土壤盐碱含量梯度控制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理指标与受害情况。结果表明:苗木耐盐碱能力在家系间不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系统Ⅱ(PSⅡ)内稟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与土壤盐碱含量的变化协同性较好,且在家系间有显著差异,其中Fv/Fm、Fv/F0与土壤盐碱含量梯度无交互作用,Pn、Gs、Tr对盐碱胁迫反应更敏感,两类指标各具优点,均是评价白榆家系耐盐碱的有效指标;水分利用效率(WUE)可作一般性参考指标。根据光合和荧光有效指标以及苗木受害情况对白榆家系耐盐碱能力有相似评价效果,用3类指标综合评价显示:家系2、6、9苗木耐盐碱;家系1、4、5苗木耐盐碱胁迫较弱;家系3、7、8对盐碱胁迫较敏感,但对中低强度胁迫表现出一定抗耐性。多数家系苗木在土壤盐碱含量为0.6%时指标增大,说明白榆可耐土壤盐碱含量为0.6%的胁迫强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利用生理指标评选有较高耐盐碱能力的白榆家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东京黄檀Dalbergia tonkinensis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间的产地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方法】以东京黄檀为研究对象,对引自越南的10个产地47个家系的种子开展形态测定和播种发芽试验。【结果】东京黄檀种子长、宽、厚的变异幅度分别为10.22~15.43、5.76~8.56、1.59~2.56mm;千粒质量变幅为64.90~153.73 g;发芽率最高的是Gia Lai产地,达72.6%,其次是Bǎc Ninh产地,为69.4%,最低的是Huê产地,为30.0%。产地间种长、种宽、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厚宽比、发芽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以种厚和长宽比在产地间的差异为最小;产地内不同家系种长、种宽、种厚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产地间种子千粒质量变异远远高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变异,前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2.410~139.671 g,后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6.77~118.11 g。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及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种长和种宽与海拔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京黄檀不同产地可划分为3个主产区。【结论】种子大小及比例是影响种子发芽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东京黄檀种子产地可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15.
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的多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及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油松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在主干生长、树冠结构、木材性质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方面的变异,分析了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内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的树干与木材密度性状指标在无性系间和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显著,在无性系不同分株内和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在油松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无性系的主干生长和针叶性状平均指标值高于半同胞家系,无性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对一致,而半同胞家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差异较大;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在树冠结构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指标间差异显著,在侧枝和材性指标间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分枝角间的相关系数和侧枝相对长度、侧枝相对粗度与早晚材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正负相反,早晚材均宽与木材密度间的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繁殖方式植株的树高生长、花量、木材密度、早晚材指标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油松的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造林和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克氏原螯虾太湖群体为基础群体,采用1雄对5雌进行定向交配,研究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技术。共配48组,获得105尾抱卵虾,抱卵率(30 d)为44.2%,单个配组最高抱卵率为100%,孵化率为72.74%,幼虾培育成活率为96.25%±2.58%,建立了77个全同胞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家系有66个。以构建的家系为基础,进行雌雄亲本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分析,分析虾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性,选取23个家系在温室内进行标准化养殖和幼虾生长情况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雌雄亲本的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不显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温室内幼虾培育成活率为39%±8%,多数家系间幼虾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家系内的体长差异系数较体重差异系数小。本研究积累了克氏原螯虾家系构建的相关技术,为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8.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四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并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四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长江与辽河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施氮对杉木苗生物量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杉木19个不同家系苗木施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追加氮的自然生长状况下,三明54、三明56、三明58三个家系生物量最大,表现最优;杉木苗期施氮对生物量影响显著;不同家系对氮素要求不同,有些家系对氮素要求高,宜多施氮肥,有些家系对氮素要求低,不宜多施氮肥;杉木苗木的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生长良好的家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较高;苗期施氮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其叶绿素反应趋势与生物量反应趋势一致,说明苗木的生理活动是苗木生长状况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