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资源空间开发模式理论,针对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有所创新。由于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旅游城镇为节点,重要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题和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按照"12356910"的总体布局与发展模式选择来实现空间开发格局,牵引式、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聚集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和显著特点,产业空间结构则是在其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布局格局。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重点经济开发区域,由于其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与地缘优势、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工调整等主要因素作用,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产业聚集现象,演化发展成"一轴四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产业地域分工明确。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发展与调整的战略目标、思路和方向,以及产业聚集与城镇化发展、资源开发和绿洲生态环境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喀什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喀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喀什市旅游赋存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喀什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喀什市存在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旅游资源类型单一,分布散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  相似文献   

4.
新疆区域经济开发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长极、核心-边缘、点-轴渐进扩散是关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经济开发的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并各有侧重地揭示了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空间组织、结构形态、演化规律和开发方式,不仅建立了区域经济开发与演进的主体理论,而且提出了十分有效的区域经济开发的主导模式。新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政策倾斜、发展战略推进和与周边国家、地区发展关系的改善,新疆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上呈现出沿边、沿桥、沿线开放和开发的态势;由于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新疆的区域经济开发在地域空间上有着明显的圈层和梯度结构,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区域和重要的经济开发带及产业开发区。文中运用量化分析对新疆市县进行了地域划分与评价,并提出了新疆区域经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资源群是指把区域内同类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从横向角度来研究区域间旅游资源的竞争,同时从纵向角度来研究旅游资源间的屏蔽作用,进而从区域空间整体上把握某类旅游资源个体和整体的特征,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本文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为研究思想,结合陕西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陕西区域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并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以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杨凌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其开发潜力为1.6415,杨凌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次之,为1.1653,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和杨凌,开发潜力较大的类型为人文活动和建筑与设施资源群。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类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将关注西部地区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对旅游资源系统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内容、规模、时序三个方面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效模式。文章着眼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区域,提出以空间区位理论为指导开展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通过设计策划构建良好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地区经济发展驱动旅游业的深入开展等具有指导性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区域旅游的基础 ,开发的定位研究有助于为一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区域角度和空间经济一体化思想出发 ,以赤峰市为例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得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图式 ,结合区际分析归纳出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层次。从而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定位研究进行了一般理论的探讨及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干旱(含半干旱)面积广阔的国家,集中分布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前者面积约2.8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9.3%,后者面积约2.2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2%,两者合计占国土面积的52.5%.在谱写我国5000余年的历史文明篇章中,干旱区占有突出位置,是我国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干旱区域是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天然草场、畜牧资源和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也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区域,然而又是降水稀少、生态极其脆弱、荒漠化危害突出的区域.寻求资源有效开发和环境良性演替,实现干旱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干旱区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宁夏中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非整体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部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及能源的重点开发区域 ,其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的过渡性、复杂性和脆弱性。文章通过对该区域资源开发历程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分析 ,指出 :人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非整体性行为 ,是造成森林退缩、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与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只有建立起全局性、整体性的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 ,才能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和资源开发转化的瓶颈。本文对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扼要分析。指出随着工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必须采取节水、开源调水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缓解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1.
艾比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根据艾比湖及其周围地区环境变化的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态危机,经较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整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乌拉盖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拉盖河是内蒙古高原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向西流经乌珠穆沁草原中部。水资源充沛而稳定。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亿立方米,P=50%保证率年径流量为0.88亿立方米。根据本流域的中长期发展预测,到2000年及2020年,人口、养畜、农田与草地建设、工业等均有大幅度增长,工农牧业产值将由2.8亿元达到2000年的5.4亿元及2020年的19.5亿元。按照合理的用水定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0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0.68亿立方米;到2020年,总需水量1.2亿立方米。因此,本流域的发展中,必须多方开发各项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乌拉盖河成为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3.
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考察了河西绿洲人口与绿洲发展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河西绿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压力及其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所伴随的土地承载力负荷过大,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绿洲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负反馈等危及河西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好当前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绿洲农业区 ,又是我国资源能源的接替区。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清醒、客观、准确地认识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 ,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对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入手 ,分析了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干流区的水量消耗和潜力分析计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区的生态环境及耗水状况,提出了节水措施及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利用现状分析为基础,对柴达木盆地都兰地区农村能源合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土地利用和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地表结构复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偏旱季风气候。在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增加肥料投入,改良培肥土壤;推广和使用旱作农业丰产技术,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区域名优特产,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饲草生产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区域土地开发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围场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围场县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评价了该县资源优势,即丰富的土地资源、洁净的生产环境、冷凉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分析了制约围场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开发的障碍因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进而提出其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认为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错季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区域特色产业是实现围场县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