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过程实质上就是损伤与抗损伤相斗争的过程。当动物肌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某组织器官的结构遭到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时,一方面肌体的组织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的萎缩、变性、坏死等损伤过程,另一方面肌体会出现适应、代偿和修复等抗损伤的过程,使肌体的结构、功能趋于正常。肌体的抗损伤反应表现的形式很广泛,如代偿、修复、免疫等。而免疫功能在抵抗疫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强调指出,当病原微生物感染肌体后会对肌体产生相应的损伤、毒害,使肌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这时肌体的发热可使肌体代谢旺盛,动员一切抗病能力和病源进行斗争,同时发热也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在肌体内的生存和繁殖。免疫系统的器官诸如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法氏囊等会产生抗体或其他因子来对付病原微生物;吞噬细胞的活动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这样给肌体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药物在促使肌体康复方面,可以帮助肌体功能的恢复和结构的修复,从而使肌体康复。药物对于病原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其生长繁殖,以减少对肌体的损伤和毒害。但肌体的康复,是肌体的主动抗病能力和药物帮助康复的综合结果。尤其是在疫病防治方面,体内应用的药物只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并不能直接杀死它。所以,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药物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终消灭病原微生物还需要肌体的自身抗病力来完成。专家提示,一些养殖专业户在疫病流行的非高发季节添加了某些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和抗菌药(如诺氟沙星类等),没有发生任何疫病,就得出添加这些药物可以预防某些疫病的经验,接着就长期在饲料里添加这些药物。实际上某些病毒性疫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主要用于杀灭物体表面以及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减少病原感染及所造成的危害。若猪场内存在过多的病菌则会导致疫情的暴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确保猪的健康生长,应尽量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繁殖以及扩散。本文对猪场消毒的重要性及正确操作进行了介绍,还重点强调了消毒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机体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当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时,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引发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应具备三个要素是传染源(病源)、病源微生物的传播路径(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粪污、交通工具等)、易感染动物(病源微生物易侵袭定居,并能导致患病的动物),但如何保护好健康畜禽,消灭致病微生物,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畜禽的有效措施之一。消毒技术的利用对阻碍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对易感畜禽的传染的有效方法,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消毒是综合防制措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正1认识感染1.1传统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对动物体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着重强调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进入体内引起感染。2.1微生态学概念动物体内原籍菌群发生易位、数量发生增减,或原籍菌群易主,而动物体从生态平衡转化为生态失衡即为感染。着重强调原籍菌群在动物体内引起的感染。我们提出感染的两个概念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1传染来源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猪或其他动物,包括无症状隐性感染的带菌(毒)动物。猪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也和其他生物种属一样,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病原微生物在其形成过程中对于某种动物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即这些动物机体对其有了易感性,有易感性的机体相对而言是病原体生存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1 气候环境因素与动物发病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动物发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与气候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繁衍、传播,致使动物发病。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还出现变异,冬天寒冷的气候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但今年“暖冬”的特点是冬季气温偏高,而且干旱雨雪少,空气的温、湿度对细菌、病毒的繁殖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加之暖冬气候干燥,空气污染严重,大量病毒和细菌存留,虫媒病毒和细菌非但不死,还可能大量繁殖甚至变异,使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温度适宜而存活下来,再加上气候干燥带来更多的粉尘和大气污染,使得这些病菌更加活跃,病虫害更容易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7.
感染概述     
所谓感染,就是指某种致病微生物进入宿主,并随后进行繁殖。必须出现这两种过程,才能形成感染。进入宿主,就是指病原微生物已经通过动物的组织。病原微生物仅仅随着食物到达胃肠,随着空气到达肺脏,随着交配到达公母畜生殖道,没有侵入这些器官的管道内膜,都还不能算感染。致病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繁殖,也可能为隐性感染,不一定引起临床可见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从动物疫病发生发展态势来看,不难发现:病毒性疫病是影响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在增加,病原微生物毒株变异加快,混合感染、隐性感染、继发感染十分普遍,特别是发生病毒性疫病和呼吸道  相似文献   

9.
微量补体结合反应测定动物血清中补体效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补体系统是动物抗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屏障,无论抗体存在与否,都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溶解杀灭作用。当抗体存在时,补体可与该抗体对应的病原体形成的复合物结合,对病原体呈现强的杀灭作用;在抗体产生之前,可通过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顺序反应,启动溶菌作用,将病原体消灭,保护动物机体免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当某些动物发生先天性补体缺陷或数量不足时,会造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力底下,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给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探明动物体内的补体水平,对了解、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养殖业发展迅速,饲料用量大,抗生素应用频繁,畜禽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药性尤为明显,过去不太严重或很少发生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病,现已上升为当地畜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耐药菌株增多有直接关系。近年又出现30多种新病原体,这些都要求新的抗生素和抗菌药不断出现,以适应需要。尽管现在有高科技的辅助和快速有效的筛选药物方法,新药的开发速度不如原来快,而耐药细菌种数的增加速率比原来快许多,世界卫生组织(wH0)要求各国制订出法律条例限制药物的滥用和使用,规定休药期、限定药物残留量等措施。专家强调指出,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肌体的免疫力下降。饲用抗生素对动物肌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抗生素还会导致抗原质量下降,影响肌体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等免疫过程,对疫苗的接种带来不良影响。抗生素长期被动物摄入肌体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各个内脏和骨骼等组织器官中,连续摄入就会使动物肌体的免疫力逐渐被削弱,使动物的慢性病增多,人类也会通过食用动物产品而造成健康危害。滥用抗生素会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和内源性感染,会使养殖成本增加。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影响动物体内有益菌群间相互制约的格局,特别是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动物肌体内菌群失调,微生物平衡破坏,使潜伏在动物体内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内源感染。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适宜的剂量难以达到所追求的预期效果,只有超量使用方能达到目的。因此,超量使用抗生素既增加了饲料的不安全性,又加大了养殖业的成本,降低了养殖业的比  相似文献   

11.
动物疾病按疾病的发生原因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而现代养殖业中危害最严重的首推动物传染病。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1分类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轻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影响产奶量或丧失繁殖能力而被淘汰,严重影响奶牛场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迄今分离出的病原微  相似文献   

14.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消毒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也就是说只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死细菌和芽孢,有的消毒药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猪场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紫外线是物理消毒的一种方式,属电  相似文献   

15.
章建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21-121,122
动物去势术后感染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病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病原菌随伤口侵入机体,在伤口内增殖,出现局部反应。如因动物抵抗力差、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其它病原菌感染则可导致全身反应,甚至造成动物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1羊疾病的分类1.1传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霉、支原体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是通过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以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使疾病流行。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7.
细菌的基因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变化 ,导致的变异可遗传于后代〔1〕。由于细菌借助无性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因此所有后代的基因组通常都是完全相同的。尽管DNA复制过程十分精确 ,但是后代细菌中偶然不常见的不精确性会使核苷酸的序列发生轻微的改变 ,导致基因的变异 ,一般突变的比例为 10∶4~ 10∶9〔2〕。在细菌细胞的数千个基因中 ,其任何一个均有可能发生突变 ,而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可能会在细胞中产生不同的效应 ,因此 ,可能突变的数目是很大的。即使是一个“纯的”细菌培养物也将含有许多不同的突变 ,对…  相似文献   

18.
畜禽舍空气污染的种类和成分以及对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集约化畜牧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栏舍结构不合理,动物相对密集,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栏舍空气中不仅含有一些有害气体,还混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物质不仅直接刺激动物的呼吸器官,传播病原微生物,而且造成动物免疫器官的巨大负担,抑制机体的免疫力,使动物体的易感性升高,容易引起一些条件性致病病原体的感染,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也威胁词养员的健康。动物舍的空气污染是指尘埃、微生物、有害气体与有味物质的混入。另外,由于舍内废气对外排放。使动物舍周围环境尘埃、微生物、有害气体与有味物质增加,造…  相似文献   

19.
1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征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这是病原的致病性,毒力与宿主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病原对宿主的感染力和使宿主的致病力表现出很大差异,这不仅取决于病原本身的特性(致病力和毒力),也与动物的遗传易感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与其他非传染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正>1羊疾病的分类1.1传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霉、支原体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是通过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以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使疾病流行。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