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宣恒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2):101-105
《论语》中“于”字共出现了183次,其中由介词“于”所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灵活多样。在句法功能上,“于”字结构在句子中主要是用作补语,少数用作状语。在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以表示关联对象的为最多,表示处所和范围的次之,而引介动作的受事以及表示时间、被动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许多别称词和借代词,本文以“须眉”和“裙钗”为例,分析了别称词与借代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骆文琳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4):68-71
语言除了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外,作为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的化含义和化心理。本就“龙”与“dragon”在汉英化中的不同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研究化词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粗略介绍了委婉语的各种用法,了解委婉语的用法,不仅可以增强阅读理解力.还可从中窥见不同社会的文化色彩及世态人情。 相似文献
8.
但雅琼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90-93
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的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本文从摹色、比喻、借代、夸张、反复、通感、象征的修辞角度,对英汉颜色词进行分析比较,以例证的方式说明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用以展示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修辞功能及魅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技论文中如何正确判断“年”、“天”是否为时间单位的问题, 通过实例对科技论文中如何正确使用时间“年”、“天”进行了详细分析, 指出“年”、“天”用于计量时, 为时间单位, 应用单位符号a、d;而用于表示时序、计数、习惯时间及特定的时间段等情况时, “年”、“天”并不是表达精确的时间长度, 不是时间单位, 不能使用单位符号, 应使用汉字“年”、“天”。 相似文献
10.
冷文明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4):131-133,139
英语表“死亡”概念的词汇的来源、文体、感情色彩和使用范畴。本文从神话、俚语和委婉语几个方面对“死亡”语词的来源、所包含的语义语用及其所反映的英语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遇到的障碍类型、希望在公园中设置的设施和进行的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各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仝克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1):87-89
化学中“单元”的提出,源于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量之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定义。在国际标准(ISO)和国家标准(GB)中,单元称为基本单元(elementaryentity)。由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化学(特别是基础化学)中常用的量和单位之一,因而,经... 相似文献
18.
评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屏亚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3):6-12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长达10年之久的农业高等教育,文章提出应历史地看待造成农业科研人员严重"青黄不接"和"人才断层"。指出新世纪在极短时间几乎是"批量"地生产硕士、博士,竞相出台冠名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才工程",人为地拔苗助长,试图利用各种名分、座次、头衔实现科研人才"跃进",借以标志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队伍,应该营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4):56-60
沙尘暴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相当的危害。本文利用有关历史资料和当前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及危害状况,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对玉米生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区域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农肥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 得出积温、降水、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有机肥效应的影响, 只有在化肥和有机肥适当配比的条件下, 可达到玉米的高产。有机肥和化肥可以互相替代, 本文给出了有机肥和化肥的替代率及替代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