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7个常规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对照,在桐城市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7个常规粳稻品种均适合在桐城市作单季粳稻种植,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肥抗倒,平均单产11.26 t/hm~2,比对照增产23.19%。  相似文献   

2.
3.
4.
稻田养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具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优等特点。从加高田埂、挖鱼沟鱼塘、搞好进排水口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的田间工程,并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科学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栽培技术,从鱼种的选择与搭配、鱼苗投放时间及投入前处理、水位保持、投饵施肥、常见鱼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稻田鱼的饲养管理技术,从而将完整的稻田养...  相似文献   

5.
凤稻18号系大理州农科所从合系40号中通过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兼具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等优点,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适于在海拔2000~2200m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4,(6):68-72
利用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中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中粳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杂交晚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晚粳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它品质性状,是影响粳稻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纹枯病的抗性总体优于常规粳稻,而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弱于常规粳稻。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应加强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改良,重视综合抗病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浅谈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芳 《北方水稻》2015,45(3):58-59
稻田养鱼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效果,是一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水生农业生态体系。在稻、鱼共生系统中探索生态种养技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稻的有机生产。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以指导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凤稻26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风稻11///超级稻,/凤稻12/鹤16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等特点,一般单产650.0kg/667m2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7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海拔1950~2250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本文介绍了凤稻2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季稻稻鱼系统早季中偏晚和晚熟品种种植,桂育9号生育期、株高、产量、叶面积指数各方面表现适中,可作为稻鱼系统中熟品种种植。栽植方式对各水稻品种的分蘖、株高、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窄行栽植能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适合稻鱼系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云南粳稻区水稻品种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Pot2设计的一对引物,采用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来自云南省弥勒县粳稻种植区的水稻品种(净栽合系41、净栽黄壳糯、混栽合系41和黄壳糯)多样性田间242个稻瘟病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均扩增出2~28条谱带,扩增片段大小为400 bp~23 kb,但80%左右的片段集中在0.4~6.0 kb。将供试菌株扩增谱带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了混栽与净栽田间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在粳稻种植区,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有利于对稻瘟病菌的稳定性选择,在不同的遗传相似水平, 菌株遗传宗群复杂度与栽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混栽田间病菌遗传宗群较净栽田间复杂。在80%的相似水平上,净栽糯稻田间的稻瘟病菌被划为13个宗群,而混栽粳稻和黄壳糯田间由糯稻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群体被划为20个宗群;净栽粳稻田间的稻瘟病菌可划为9个宗群,而混栽粳稻和糯稻田间由粳稻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群体可划为15个宗群。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杂交晚稻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引进的3个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在晋江市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品质及其它重要品种特性的研究与鉴定,筛选出适合该地区大面积推广或示范的优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玉优一号和D奇宝优5号在同等栽培、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好、品质较优的特点,在该地区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品种,以正常施肥条件下的F优498和宜香2115作为对照,选取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12个杂交籼稻新品种(组合)为材料,设置不同减氮处理和减磷处理,比较这些新品种(组合)在减肥条件下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成优981、成优33、汕优108、D44/QR35、成优489等5个品种(组合)在减氮45 kg/hm^2的条件下较正常施氮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97%,属节氮高产型品种;汕优108和D44/QR35在减磷37.5 kg/hm^2的条件下较正常施磷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20%,属节磷高产型品种。节肥高产型水稻品种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和更大的群体颖花量。  相似文献   

15.
以津原85、金穗26、隆粳27、辽粳76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浓度对这4个品种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适宜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金穗26受到的影响最小.在盐胁迫下,津原85离子选择吸收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耐盐性.盐胁迫对水稻的主要伤害是破坏膜质结构,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16.
RCSODS在推广水稻新品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作者等研究的RCSODS的八个子系统之一即“品种气候适应性分析和地区性决策”作了详细的介绍,阐明其构思方法,研制原理和程序设计,还讨论了它在水稻新品种推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谷优644、Y两优36、华优638等3个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达67%~100%,平均增产率达5.54%~7.83%,可进一步试验。介绍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8.
淮安市2012和2013年分别引进与征集中粳稻优质新品种8个、7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两年比较试验与食味评鉴,从优质稻新品种中筛选出南粳9108作为达标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丰产稳产,比对照增产14.95%,多抗,食味优良,稻米有香味,属半糯型软米;金粳18、晶优008可作为优质稻示范推广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引进M76优3301、赣优676、嘉禾优01-1等3个中稻新品种,以Ⅱ优明86作对照,在尤溪县管前镇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新品种在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及其他主要特征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综合表现,可在当地中稻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N2处理最高,较CK增加2.8%;多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CK最高,较N2、N1处理分别增加5.3%、20.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干物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大穗型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2、N1处理较CK分别增加63.2%、45.6%,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N2处理较CK增加了27.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和48.2%。可见,在稻田养鱼模式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杂交中稻的适宜减氮量为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