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
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9个杂交组合2542株梨杂种实生苗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观察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梨杂种后代的童期为4~5年,6年生杂种一般开花株率可达7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遗传特性的制约;梨杂种后代果实重量一般较亲中值小27%,但有些组合超亲现象明显,一般超亲19.2%;果形遗传似表现为圆或扁圆对卵圆或圆锥为显性;皮色遗传表现为黄对褐为显性;肉质的遗传表现为细脆、紧脆和粗脆对细嫩占优势,细嫩型所占比重约为30%;在品质遗传方面,鸭梨、麻梨、库尔勒香梨易将其优良品质传给后代,在鸭梨×金花梨的后代中,果实大小和风味品质超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杂交育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亲本的选择。亲本的某些性状能否遗传及其遗传能力的强弱,常因不同的品种、组合而异。为了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正确选配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我们对酥梨、猪嘴梨、二宫白等多个优良亲本杂种后代的遗传倾向进行了观察。本文着重分析了酥梨与苹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新丰梨和巴梨的叶片和果实均表现免疫;喜水、丰水、早酥、晚三吉和茌梨的果实表现免疫;喜水、丰水、早酥和晚三吉4个品种的叶片表现高抗;茌梨叶片表现中抗;黄香、黄冠和县梨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抗;砀山酥梨、长把梨、鸭梨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6.
以秋子梨作亲本的19个组合534株杂交后代为试材,测定并调查分析叶面积、叶柄长度、叶片形状、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缘6个表观性状,研究了秋子梨杂种后代叶片遗传倾向。结果表明,秋子梨杂种后代叶片变异系数较大,叶面积均呈变小趋势,叶柄平均长度均超过母本,叶片形状的遗传相对稳定,叶尖形状以突尖、渐尖为主,叶基形状、叶缘不同组合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梨为中心亲本的7个杂交组合做试材,对228株杂种后代的童期和主要果实经济性状做调查分析,研究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苹果梨杂种后代童期长短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结果年龄广泛分离。成熟期均以晚熟为主,早中熟较少。果实大小受环境因素和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后代平均果重小于亲中值。果实形状广泛的分离,但以圆形居多。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是我省梨区一大主要毁灭性病害 ,降低果实品质及产量 ,乃至影响翌年成花 ,重则导致绝收。据 1 998年调查 ,病叶率达 90 %以上 ,病果率达 80 %。1 材料与方法 于 2 0 0 1~ 2 0 0 2年在乾县泔河梨区的上陆陌村宋旭忠梨园、城关镇南街村李志文梨园、新阳乡寨里村刘俊英梨园进行药效试验。 3个果园主栽品种为酥梨 ,授粉品种为雪花梨 ,树龄 8~ 9年 ,株行距 3m× 2 m~ 3m× 3.5 m。药剂选用 1 0 %世高水分散粒剂 ,设 5个处理 ,即 70 0 0倍、60 0 0倍、5 0 0 0倍和 5 0 %甲基托布津 70 0倍及喷清水对照 ,每处理 2株树 ,重复 3次 ,随机…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及其防治梨黑星病在管理差的梨园发生严重,病果率可高达80%以上,造成早期落叶和减产,并且影响下年的产量。1发病规律梨黑星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鳞内或病枯枝、病落叶中越冬。来年芽萌动时,在芽鳞越冬的病原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在病枝、落叶中越冬...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果树》2017,(Z1):78-82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果实和叶片,梨对黑星病的抗性与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黑星病菌生理小种等有关,而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性遗传、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有关。就梨抗黑星病的抗病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等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梨黑星病病菌是侵染力很强的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芽、病梢、病叶、病果上过冬。翌年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潜藏在芽内越冬的菌丝或分生孢子开  相似文献   

12.
梨褐斑病是我国梨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它为害叶片,使叶片呈若干褐斑,严重发病的梨树,引起大量落叶,树势降低,果实发育不良,产量和商品价值降低,花芽形成受到影响,所以培育抗病新品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试验的目的正是要搞清梨褐斑病的抗病基因及遗传规律,给抗褐斑病有种打下基础。 材料和方法 调查了7—12年生、当年未喷任何杀菌剂的梨杂交组合33个,实生苗1255株;同时调查亲本品种及优株的抗病性。据感病程度分为5级:0级叶面无病斑;1级叶片有个别病斑;2级病斑面积不超过叶面积1/3;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3—1/2,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2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黑星病是严重危害梨树的一种病害。它能引起梨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降低树体抗逆性,果实发病后,不仅降低产量,而且质量很差。1980年,我县多半梨园病果率高达90%左右,当时只注意药物防治,结果收效甚微。1981年开始,我们在睢县农业局牧草场开展了对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高温高湿的年份发病偏重,干旱年份较轻。根据梨黑星病的侵染循环规律和多年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梨黑星病主要以病芽梢作为初侵染源。病芽梢在新梢基部出现小块微黄色斑,很快长出黑霉。病芽梢以新梢及叶丛枝最多,果台枝也有发生。一般从花后开始出现,所以花后剪除病芽梢及花后喷药很关键,此时期控制得好,就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个苹果杂交组合的587侏后代本性状的遗传倾向的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苹果杂种的童期一般为5年,6年生苹果杂种实生苗一般开花株率为25%,7年生可达5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的制约;干周15cm为杂种植株童期即将结束或已结束的标志。苹果杂种初次开花结果的部位主要为短果枝,约占60%,大多数杂种具有腋花芽结果习性。苹果杂种的果实一般均小于亲中值,平均较亲中值小38.5%。色泽的遗传表现为红对黄为显性,但在红×红的后代中有相当比例的绿黄果。果实的风味遗传相当复杂,但无论甜×酸或甜×甜,后代中果实风味酸甜的所占比重最大,并且甜×甜的后代中可出现甜的类型。富士和金冠是培育优质新品种的最好亲本;新红星的红色遗传传递力似乎较强。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菌包括两个亚种,一个是以洋梨为寄主的V.pirina,另一个是以日本梨和中国梨为寄主的V.nashicola。对于V.pirina来说,日本梨和中国梨属于非寄主;对于V.nashicola来说,洋梨属于非寄主。我国  相似文献   

17.
梨黑星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198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河北省梨黑星病越冬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病芽梢”。盛花期后病芽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叶、果,其被害程度与病芽梢的多少呈正相关。经人工接种,明确病菌侵入梨芽的时期是在6~9月份,重点是8月份,此时梨叶、果发病程度与翌年病芽梢发生多少也呈正相关。提出病芽梢发生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怎样防治梨黑星病和梨星毛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分析库尔勒香梨、二宫白梨杂种后代的童期长短及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并提出有关亲本选配方面的意见。试材试材主要选用1971—1974年杂交的8个组合。共601个单系。多数单系果实性状连  相似文献   

20.
1 观察材料为感黑星病最严重的砀山青皮酥梨,观察株数3株,树龄13年生。平均树高475cm,冠径336cm,干高56cm,干粗30cm。全年施肥3次,中耕除草4次,不喷药防治病虫害。2 观察方法在每株观察树上,按东南西北方向各选择1根大枝,进行挂牌观察。各观察大枝叶片数为250片左右,全树1000片左右。果实个数因树体着果量而异,不作规定。3 结果分析31 发病时期 感病株率100%的砀山青皮酥梨,在其整个生长期间,花、枝、叶、果均能感病,但感病情况有所差异。4月10日为叶片发病始期,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