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的分析,阐述了3种类型沉积砂体的特征,并进一步对3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进行论述,从而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河盆地J16块地区勘探开发前景,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对取心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16块于楼油层为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好;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总体具有中高孔、高渗的特征;其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晶间孔及裂缝为主;沉积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岩石类型、沉积微相等方面来控制体现的;经过强烈的压实、压溶和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储层物性明显降低,而埋藏期长石颗粒的溶蚀使得储集空间变好;构造活动中裂缝的发育有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对形成有利储层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分析、压汞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了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马19块沙一下亚段储层物性特征,探讨了影响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储集条件较好.孔隙及喉道较粗,可划分为4种类型,以I类孔隙结构储层物性最好;而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带、岩性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影响;弱胶结的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不等砾砂岩和含砾不等砾砂岩储层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分析川西地区浅中层储层岩心及铸体薄片,对该研究区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分选较好;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该区浅中层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沉积相带中,其次分布于湖泊-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沉积体系中;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物性主要受到沉积相、岩相和成岩作用3个方面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川西地区勘探开发前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粉末粒度、物性、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物源、沉积微相对储层演化的耦合关系,在厘清储层基本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丽水凹陷西凹中部储层致密成因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发现,丽水凹陷西凹中部储层石英含量低,酸性火成岩岩屑占60%,抗压实性能力较弱;储集空间中原生孔隙占90%,重力流为主的低位扇沉积砂体分选、磨圆较差,叠合高塑性组分的酸性火成岩岩屑母岩,导致丽水凹陷西凹中部储层易压实致密;西凹中部以原生孔为主导的优质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原始物性、沉积水动力、岩矿组分与储层质量密切相关,一般低位扇扇中微相的粗粒相带及高刚性颗粒含量砂体是优质储层的主要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7.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体、钻井分层及声波时差数据,利用残留地层厚度和剥蚀量方法恢复了核桃园组各段的古地貌。分析结果表明,古地貌单元包括古隆起、下切沟谷、断槽沟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单元及其组合样武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是在隆起-断槽沟谷-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断槽沟谷和沉积斜坡坡折带耦合控制,在斜坡坡折带上大规模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隆起-下切沟谷-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和隆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下切沟谷和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在沟谷下方发育规模和砂体展布方向不一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沟扇对应特征;在深凹区由于缺乏耦合的搬运通道,则发育半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油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岩性油藏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以及三角洲沉积;岩性油藏主要形成于各种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中扇、远岸水下扇和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砂体中;研究区油藏类型为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9.
钟市油田潜江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油田潜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岩盐、暗色泥岩及泥膏岩为主。根据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潜江组共识别出10种岩石相,主要有Mg、Mp、SSrf、SSr、SSp和Srf等。根据岩石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研究区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南北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为区域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将渤中26-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NmL)划分出7中期旋回。在区域沉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壁心、岩屑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NmL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受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的控制,储层发育特征及物性特征在平面上规律性较差,而纵向上与长期基准面旋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海璇  马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2-15783
在沽源县红旗滩小流域陡坡地,选取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红泥滩村北山坡为研究地,设置未治理坡面径流小区、水平沟治理坡面径流小区、鱼鳞坑治理坡面径流小区3个观测小区。于2007~2009年的雨季连续监测、对比各径流小区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和降水特征等要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水平沟治理坡面径流小区、鱼鳞坑治理坡面径流小区、未治理坡面径流小区。坝缘山地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应提倡使用水平沟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二段物源及古水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和地层厚度等微观和宏观方法分析了泌阳凹陷南部地层的物源和古水流。核二段时期泌阳凹陷主要受西北部社旗凸起、南部桐柏山,东北部伏牛山地形影响,其物源也形成了大致与地势相一致的趋势,即4个主物源区:西北部杜楼物源区,南部平氏物源区、杨桥物源区以及东北部孙岗物源区;2个次物源区:下二门物源和梨树洼物源。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陡岩石边坡V型槽生态修复的施工技术探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高陡岩石边坡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V型槽生态修复技术优势、原理及工艺流程。采用V型槽技术对高陡岩石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可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生态绿化效果,是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4.
Shocks in ion sputtering sharpen steep surface fea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report a regime of ion beam sputtering that occurs for sufficiently steep slopes. High slopes propagate over large distances without dissipating the steepest features. Both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the dynamically selected slope are universal, independent of the details of the initial shape of the surface. The resulting behavior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propagation of a shock front that self-selects a stable slope, as has been previously observed in thin-film fluid flows. Experiments confirm predictions of the theory.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of the propagative behavior at high surface slopes is that a pattern can be fabricated at a large length scale and, through uniform ion irradiation, reduced to a smaller length scale while preserving, or even sharpening, the sharpest featur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学示踪实验技术在水利工程渗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陕西省咸阳市三原西郊水库的现状,布置L1、L2、L3共3个断面,选用KI(碘化钾)作为化学示踪剂进行示踪剂跟踪检测试验研究。[结果]L1、L2、L3断面不存在明显渗漏现象;局部坝肩岩土抗渗性能较差。[结论]西郊水库渗漏原因为水库坝肩岩土抗渗性能不能满足防渗要求,水库投入运行后坝前水位上升,坝肩地下水位随之升高,渗透水压相应增大,增大了大坝下游岸坡水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宣威市土地资源现状,对当地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紧迫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项目管理策略,以期促进生态恢复,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弯形渠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工程,对带陡坡弯形渠道的水流偏斜特征进行研究,给出了3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渠道对同样流量工况下的水流偏斜特性的分析比较,可为合理有效地设计河流取水工程、航道与河道整治等类似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信息平台,采用土壤流失评估模型(USLE)对东苕溪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估算评价,识别了土壤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在时间上与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0,P<0.05),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47t·km-2,属轻度强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区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差异显著,年均侵蚀模数城镇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中度及强度侵蚀区主要发生在陡坡带及7°~12°的耕地,极强度及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大于12°的耕地、城镇用地及农村用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的光合作用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特征,为赤皮青冈的良种选育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以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赤皮青冈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天然状态下赤皮青冈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并得出其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境条件下,赤皮青冈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10:00和14:00出现峰值,13:00出现谷值;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日变化均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光响应曲线表明:赤皮青冈利用光能的能力受不同生境条件的影响(山间平地山地阳坡山地阴坡),3种生境条件下的光补偿点(Lcp)都比较低,山地阴坡条件下Lcp最低(2.257 mol·m~(-2)·s~(-1)),山间平地和山地阳坡条件下Lcp较接近(51 mol·m~(-2)·s~(-1)左右);光饱和点(Lsp)表现为山间平地山地阳坡山地阴坡。【结论】3种生境下的赤皮青冈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赤皮青冈适应了山间平地和山地阳坡生境下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强光利用能力;而山地阴坡生境下的赤皮青冈提高了弱光利用能力。对不同生境条件的长期适应是赤皮青冈的光合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