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锈病是苋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为害露地种植的苋菜,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在病害流行时,病株率可达20%~40%,有时亦能高达80%以上。重病叶布满疱斑,影响菜的外观和质量,甚至病叶枯黄失去食用价值,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以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酸乙酯浸提苋菜叶干粉,获得苋菜活性物,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苋菜活性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苋菜活性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苋菜活性物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苋菜活性物的抑制率为73.81%。紫外线、C源(蔗糖)和无机盐离子(NaC l)的胁迫作用均对苋菜活性物抑菌活性影响不大;苋菜活性物有一定的耐热性,温度为80℃时抑制率仍可达49.41%。  相似文献   

3.
采用0.28、0.40和1.00ml.L-1的锌肥禾丰锌〔氧化锌≥87%(W/V)〕进行叶面施肥,研究叶面施锌对苋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锌处理均对苋菜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苋菜品质,降低硝酸盐积累,增加产量,其中浓度为0.40ml.L-1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稻—莴苣—苋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棚室连作障碍等问题,研究发现稻—莴苣—苋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病害发生轻,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且经济效益好,同时详细介绍了水稻、莴苣和苋菜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王鑫琦  翟玉莹 《上海蔬菜》2023,(5):34-35+38
为探明苋菜幼苗在高铁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变化规律,作者以红圆叶苋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硫酸亚铁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硫酸亚铁溶液可促进苋菜幼苗生长,与清水(ck)相比,0.12 mmol/L硫酸亚铁溶液处理苋菜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34.60%、可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0.17%、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9.8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4.37%;随着硫酸亚铁溶液浓度的提高,苋菜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品质指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当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1.92 mmol/L、3.84 mmol/L时,苋菜幼苗出现明显的铁中毒现象。建议在苋菜生产中喷施0.12 mmol/L硫酸亚铁溶液,每2 d喷施1次,共喷3次。  相似文献   

6.
以圆叶红苋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对苋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影响均不一致.30℃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高,幼苗生长最健壮,25、35℃处理下的差异不大;低温(15℃和20℃)处理下苋菜发芽率较低,生长受到抑制;30℃处理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次为35、25℃处理下的,20℃处理下的3项指标含量最高.综上所述,苋菜较耐高温,适于发芽的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7.
苋菜又名青香苋、玉米菜、红苋菜、千菜谷、红菜、荇菜、寒菜、汉菜等,是苋科苋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根据叶片颜色可分为红苋菜、绿苋菜(青苋菜)、红绿杂色苋菜3种.苋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品质鲜嫩,可凉拌、炒食、做馅还可以做汤,近年来,河南地区苋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苋菜已...  相似文献   

8.
锰肥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2.75×10-4,7.5×10-4,3.75×10-4 mL/L 3个浓度的锰肥对苋菜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锰肥对苋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锰肥处理促进了苋菜生长,增大了苋菜叶面积、株高、茎粗,提高了根系和地上部干、鲜质量,增加了苋菜叶片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锰肥处理提高了采收期苋菜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苋菜产量。  相似文献   

9.
叶片褐斑病是影响寒香梨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每年发病都比较严重.由于病害影响导致叶片制造的养分不足,枝条成熟不充分,品种抗性下降.同时影响花芽分化,致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通过多年的田间调查,了解病害的发病规律,并筛选出适宜药剂及防治时期.结果表明:6月初喷药防治效果理想,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效61.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为88.2%.  相似文献   

10.
大棚苋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采用大棚生产苋菜是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菜农的创举,它打破了沿习千百年流传的"出汗"(夏季高温)时,才能吃到苋菜的常规,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棚栽苋菜一直成为当地农民早春种植的首选蔬菜,且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2004年双柳街全年种植棚栽苋菜面积920 hm2,一般1月开始播种,3月开始陆续上市,平均每667 m2产量2 000kg,产值3 000元.双柳的早春苋菜不仅满足了武汉春淡市场的需要,而且还销往周边省市,双柳苋菜2004年已通过中国绿色蔬菜认证.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邓昌雄 《长江蔬菜》2013,(13):31-32
大棚黄瓜—苦瓜(套苋菜)—莴笋栽培新模式,全年667 m2纯利润可达24 000元以上。春黄瓜和苋菜应选择抗寒、抗病力强、适合大棚种植的早熟品种,夏苦瓜应选择抗病、耐高温、产量高的品种,冬莴笋应选择耐寒、丰产、不易裂茎的品种。同时,应合理定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收,选择无露水、气温不高的天气喷施药剂防治病害,选择幼虫低龄时期喷药防治虫害。  相似文献   

12.
苋菜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苋菜又叫米苋和赤苋,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华中地区.苋菜营养丰富.其茎和叶肉,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食用纤维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含鼍都高于常见的蔬菜,所以苋菜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苋菜适应性强,生长旺盛,亩产量甚高,一季可采收数次,具有较好地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NaCl对苋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浓度的NaCl溶液对苋菜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和干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 mmol/L NaCl处理下,苋菜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干鲜重增加,说明低浓度NaCl促进苋菜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铅处理下苋菜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较高浓度(0.4 mol/kg)铅胁迫下苋菜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根受到的抑制程度最高.铅对苋菜第3和第4片成熟叶面积扩展的抑制作用比对叶干物质的积累大,导致单位叶面积干重增大.土壤中过量铅明显增加了苋菜各器官中铅的含量并主要积累在根部,降低了苋菜对铁、钾、钙、镁的吸收和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而导致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廷芹 《北方园艺》2012,(16):146-150
采用1.20、1.70和2.20mL/L的海绿素对苋菜进行叶面喷施,研究海绿素对苋菜抗逆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海绿素可促进苋菜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抗逆性,增加了苋菜产量,但有减低其品质的趋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其作用效应有所不同。以1.70mL/L的海绿素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翡翠尖叶"苋菜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0.71、1.00、1.67g/L的硼肥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硼肥可促进苋菜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苋菜的产量,改善品质;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其作用效应有所不同;以1.00g/L的硼肥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选取白圆叶苋菜、香港种大红圆叶苋菜、耐抽大红苋莱、绿领全红苋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下4个苋菜品种的抗旱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香港大红圆叶苋菜的抗旱性最强。耐抽大红苋菜抗旱性次之,绿领全红苋菜抗旱性弱,白圆叶苋菜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创汇特菜-苋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苋菜(Amaranth)又名米苋、青苋或彩苋,属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绿叶蔬菜.由于苋菜叶、茎等器官中含有较高的胡萝卜索和丰富的维生素C,其含量分别仅次于胡萝卜和辣椒.并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因而倍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尤其在加入WTO后,以我们鱼台县为主的鲁西南苋菜业栽培得到迅猛发展,栽培范围已扩展到苏北、皖北等邻近省市,其干制品或速冻保鲜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三国.由于外商要求苋菜产品必须为无公害产品,许多菜农及国内厂商常因苋菜中农药残留或亚硝酸盐超标被拒收而蒙受巨大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连续两年苋菜无公害生产、栽培试验,不仅取得较高产量,而且其产品经外商监测全部合格,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AmMYB2基因在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甜菜红素合成中的作用,对红色苋菜品种‘大红’AmMYB2(登录号为KY814751.1)进行生物信息、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mMYB2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678 bp,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25.96 kD,该蛋白具有R2R3型MYB结构域,属于R2R3型MYB转录因子。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mMYB2与甜菜红素合成相关的甜菜BvMYB1和苋菜AmMYB1的相似度分别达到62.11%和49.93%。亚细胞观察显示,AmMYB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qPCR)分析发现,AmMYB2在红色苋菜品种的表达量高于绿色苋菜品种;在‘大红’苋菜中,不同组织以及叶片不同部位中AmMYB2的表达量与甜菜红素含量成正比。构建AmMYB2过表达载体,将其转入烟草和拟南芥中,发现该基因能够在这两种植物中高水平表达,但不会引起颜色变化,揭示AmMYB2可能是苋菜中甜菜红素合成的正调控因子,可能不参与花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早春采用大棚生产苋菜是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6000余hm2蔬菜基地农民创收的主要方法之一,每667m2苋菜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