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对蝉拟青霉多糖醇沉淀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时间、醇沉浓度、浓缩倍数等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分别做了探讨,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较优化提取工艺路线。结果表明,醇沉时间为60 h,醇沉浓度为70%,浓缩倍数为3倍时进行醇沉试验最佳。  相似文献   

2.
蝉拟青霉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考察了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生长、多糖合成的动态过程,探讨了蝉拟青霉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培养144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07 g/L;培养168 h后,蝉拟青霉多糖达到最高浓度3.24 g/L,大致与生物量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多糖浓度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多糖浓度大于0.6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随着培养液中同源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2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3.
提高蝉拟青霉多糖产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蝉拟青霉(Paecilomyses cicadae)0305-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提高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在液体培养基中,以7%的接种量将浓度为107个/mL的孢子悬液接入装液量为20%的液体培养基中,于pH 7、27℃1、50 r/min的转速下发酵7 d,0305-3菌株的多糖产量可达3.24 g/L。  相似文献   

4.
酶法提取蝉拟青霉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正交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对蝉拟青霉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法提取的多糖产量最高,其最佳提取条件是:温度50℃、pH7、木瓜蛋白酶1%、酶作用时间2h。  相似文献   

5.
采集蝉花标本50余例,研究观察了蝉拟青霉的多个分离体。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的蝉拟青霉形成了形态特征和产孢结构的多样性。研究其存在和变化规律有助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助充实真菌学内容和丰富其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刘青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75-4976,4980
[目的]研究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液体发酵获得淡紫拟青霉菌丝,然后以水为提取剂,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料液比1:30、浸提3次,2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浸提时间短、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蝉拟青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不同酶液,菌丝生长增减基,渗透稳定剂,酶解温度及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用1.5%的溶壁酶,菌丝生长培养在为淀粉琼脂培养基,0.6MKCl为渗透稳定剂,温度28℃,菌龄16h,可从所试菌株的菌丝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0.6MNaCl为稳定液,黄豆粉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7.97%。原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形态学过程进行了描述和显微摄影。  相似文献   

8.
以蝉拟青霉022007 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发酵培养液对蝉拟青霉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较佳发酵培养液:05%蛋白胨,2%蔗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蒸馏水1 L。从其代谢产物中,经过滤、离心、脱糖、盐析和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G1,电泳及RP HPLC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初步表明蝉拟青霉代谢产物中含有一些小分子量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G1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开发成一种天然肽类抗菌药物和食品防腐保鲜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谭艾娟  欧翔  刘爱英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69-369,373
应用4株蝉拟青霉开展对小菜蛾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菌丝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其中GZDXIFR4611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70%,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5%,为将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条件对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葡萄糖+1%蛋白胨溶液制成孢子悬浮液的萌发率最高达95.09%;25~27℃是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为90%~100%,当湿度低于90%时萌发受到抑制;分生孢子在pH 6~7的中性至弱酸环境下萌发最好;光照对孢子萌发无影响;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的杀伤作用,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经紫外线照射后孢子有萌发迟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蝉拟青霉酯酶酶活较高的菌株及其高产量的蝉拟青霉酯酶,对8株蝉拟青霉胞内酯酶进行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酶活力高的菌株为GZDXIFR4611,并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GZDXIFR4611产酯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10 g/L,酵母膏7.5 g/L,K2HPO40.35 g/L,MgSO4·7H2O 0.35 g/L.酯酶在48 h产量最高,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6.5,最适反应时间为40 min,在25℃条件下半衰期约为58 h,在40℃时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古尼拟青霉胞内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及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古尼拟青霉胞内多糖(简称PGPS)的提取分离工艺及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优化后的PGPS提取条件:一份脱脂菌粉,加10倍菌粉量的蒸馏水,70℃条件下浸提2h,浸提3次,合并浸提液并浓缩至其总体积的1/6,再加至质量分数85%的乙醇,醇析12h。大孔吸附树脂脱色效果优于H2O2。PGPS半精制品上DEAE—Sephadex A—25层析柱和Sephadex G—200层析拄获得4个主要组分。PGPS中多糖合量为13.9%,其中含有结合蛋白的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3.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接种量5%(V/V),pH=6.5,120r/min,28℃,120h,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膏:5g/L,K2HPO4:1g/L,并证明碳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4.
蝉拟青霉对蚕豆蚜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8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悬液、菌丝悬液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孢子悬液的致病性强于菌丝悬液,其中GZDXIFR4611菌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其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86.7%,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6.7%,这将为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蝉拟青霉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化学分离分析和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Samson]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出对小菜蛾[Pli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Plutellidae)]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 物。【方法】在活性检测引导下,蝉拟青霉子实体40%乙醇提取物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依次萃取(剩余溶液为水溶组分),再经过大孔树脂、HPLC和Sephedex LH-20分离纯化得到杀虫活性化合物。【结果】分离纯化到一 个白色粉末状化合物,浓度10 mg•ml-1,24、48和72 h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1±1.8)%、(97.7±1.6)%和(99.1±1.7)%。【结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小菜蛾活性,对酸稳定,对胃蛋白酶不敏感,并具有茚三酮不显色等其它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蝉拟青霉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药后第1~4天,蝉拟青霉APC20各个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而第7天,浓度为3.0×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85.11%,并且虫尸布满蝉拟青霉的菌丝体和孢子粉,说明APC20对小菜蛾呈现较强的寄生致死性。蝉拟青霉菌株APC20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处理小菜蛾第4~7天的LC50分别为5.3×105、1.1×105、1.1×104、8.9×102个/ml。[结论]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7.
蝉拟青霉对蚜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  金道超  邹晓  刘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2-7883
[目的]蝉拟青霉在害虫防治上有很大的优越性。研究了蝉拟青霉菌株对中药材板蓝根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生物测定法,对蝉拟青霉4个菌株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蝉拟青霉分生孢子、菌丝、发酵代谢产物均对蚜虫有一定的杀蚜效果。蝉拟青霉侵染蚜虫处理48 h后3 L菌株发酵产物对蚜虫的致死率最高,可达94.38%;处理7 d后孢子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3.52%,菌丝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2.35%。[结论]蝉拟青霉3716菌株和3L菌株对蚜虫的致死效果佳,作为蚜虫生物防治因子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蝉拟青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蝉拟青霉进行诱导产几丁质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其酶活性,发现:有2株不同采集地点的菌株酶活力较强。根据Genebank中多种真菌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以蝉拟青霉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获得2个菌株的特异性DNA片段:其中,GZAAS10.0604为563bp,含有3个内含子;GZAAS10.0601为398bp,无内含子。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几丁质酶18家族的2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域:几丁质结合区域SXGG和酶作用活性位点DXXDXDX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和3-吲哚乙酸2种激素以考察激素对蝉拟青霉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在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按照5 mg/L的比例添加激素6-苄氨基嘌呤和3-吲哚乙酸,研究激素对蝉拟青霉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总核苷和腺苷合成的影响。[结果]2个试验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节奏与对照组间存在一定差异;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蝉拟青霉于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生物量,分别为6.135 g/L和5.860 g/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10%和13.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4 h达到最大值;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胞内总核苷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8.49 mg/g和16.77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24%和49.87%;6-BA试验组胞内腺苷含量于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2.32 mg/g,3-吲哚乙酸试验组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1.82 mg/g,对照组于发酵第4天胞内腺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75 mg/g,统计分析后发现6-BA试验组胞内腺苷最高含量显著高于3-吲哚乙酸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2种激素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添加对于提高虫草相关制品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激素确实会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生长节奏。  相似文献   

20.
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内在联系,采用平板法培养蝉拟青霉,分析了其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水平,再用其分生孢子对蚜虫进行毒力测定,分析了产酶水平与毒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间产酶水平差异较大,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57.89%~83.16%;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蚜虫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蝉拟青霉胞外蛋白酶活力是构成其毒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