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较少,湿度小,风沙大,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较低。山西省岢岚县林业局从2000年起,在本县境内的荒山造林中,率先采用3~4年生容器移植苗造林,树种有油松、落叶松,均获得了成功,为半干旱地区总结出了一条容器移植苗培育造林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油松苗木保湿袋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荒山绿化先锋树种 ,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造林树种 ,但黄土高原地区春旱多风、蒸发量大 ,常使油松根系失水 ,影响造林成活。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 ,我们多年来结合林业生产实践 ,进行了改进油松造林技术的尝试 ,开展了“裸根造林”、“打浆造林”、“带土造林”、“容器苗造林”、“苗木保湿袋造林”等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油松保湿袋造林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在干旱严重的 2 0 0 0年 ,我们用此法在宁县傅家山 ,营造 2 4 4hm2 油松林平均成活率达 98.3% ;2 0 0 1年在西峰市小崆峒用此法采用 5年生6 0cm以上大苗 ,营造 4 0…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油松已成为半干旱地区首选的针叶造林树种,为提高油松在风大、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移植苗造林是经济快捷之举。  相似文献   

6.
通过 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 ,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一般采用 2年生移植苗造林 ,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 ;采用不合格苗造林 ,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 ;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 ,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 ,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 ;在造林实践中 ,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 ,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 ,随栽植 ,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7.
桉树造林,一般都采用经移植培育的一年生大苗栽植,在四旁和庭园绿化方面收到一定效果,但用大苗造林不仅增加移植用工,单位面积产苗量低,而且造林成活率不高,幼树生长缓慢。为了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造林进度,从一九六○年以来,我县各地开展了用四、五月令的小苗上山造林的  相似文献   

8.
哲盟科左中旗在公路两侧造林多年,过去多使用带土坨大苗移植法进行冬季造林.但这种方法在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土坨容易破碎,进度慢、质量难以保证、且投资高.为解决樟子松大苗四季造林的技术问题,该旗新开河林场研制了一种适于四季使用的移植桶,移植5年生大苗1万余株.成活率90%以上.这一技术很快在本地区推广,去年处于高寒山区的霍林河市也采用这一技术造林获得成功,栽植1.6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区石质山地夏季大苗造林灌草覆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朝阳地区薄层土石质山地,在遭受百年不遇大旱的2009年,开展夏季栽植7年生侧柏和5年生油松大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灌草覆盖技术的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侧柏和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61%~72%;对照区成活率和保存率为36%~11%,需重新造林。试验区灌草覆盖层下形成的绿肥对新植幼树生长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绥中县网户乡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对2014年和2015年采用传统方式栽植的油松和刺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均造林成活率不足30%,而采用新型美植袋大容器苗造林技术结合深井潜水泵提水浇灌,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近3倍,其中2016年秋季的造林成活率高于2016年春季;采用裸根苗营建辽宁杨和竹柳的成活率极低,成活率都不足30%,紫穗槐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在81.4%以上;在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造林成活率高低顺序是油松沙棘元宝槭刺槐白蜡白榆山杏。  相似文献   

12.
一、大苗造林的技术措施 (一)壮苗培育 为提高苗木质量,增加营养面积,改善地上部分光照条件,促进侧根和须根的生长,把2年生的油松播种苗,按每公顷19980~55500株进行换床移植,移植到标;隹是株距30~50厘米,行距60~100厘米,移植成活后,及时管理。每年除草5次,每公顷5月份施复合肥料150千克,6月份施尿素150千克,经2~3年精心培育,可出圃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13.
阳泉市林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探索,采用2年生侧柏播种苗,装入塑料容器内,在圃地经过1年~2年的培养,即可带容器上山造林,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不受造林季节的限制,一年三季均可造林,只要栽植时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不破坏容器,不损伤根系,就可以提高造林...  相似文献   

14.
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我场采用营养土培育油松苗,并将油松营养土苗上山造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九七八年,进而在晋东南地区屯留、陵川、黎城等七个县推广,在大旱的一九七八年,共造林2461亩,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2.7%。二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法操作简单易行,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节省了育苗投资,是迅速绿化干旱瘠薄山区的好办法。现将油松营养土育苗造林的主要技术要点归纳如下:1.选择圃地与作畦:圃地应选在造林地附近、水源方便、通风透光、排水良好的平缓荒地。忌选农耕地、沟岸河边、树荫林带,以防虫害及立枯病的发生。畦宽一般为1米,长度不限,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17.
于洞口县花古乡园艺场鸡公坳选用3年生2次移植苗和1年生非移植苗进行楠木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2次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0.4%,比1年生非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42.6%)提高了47.8个百分点;2种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9.
为缩短移植容器育苗的周期,找出移植容器育苗的最佳育苗周期,以油松、侧柏为研究对象,于2005、2006、2007年对其裸根苗及移植容器苗进行3次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侧柏移植容器苗14d苗木即可成活,缩短了油松、侧柏的容器育苗周期。速成移植容器苗,新生根数量明显的多于常规移植容器苗。新生根平均长度低于常规苗,不窝根,容器外无苗根;苗木无新梢生长,苗木抗恶劣环境高。油松、侧柏速成移植容器苗的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均为98%,明显的高于常规容器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我场地处赛罕坝下,地势高寒,海拔800~1400米,年平均气温5℃以下,极限低温达-29℃。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4级,有时达5—6级。空气干燥。2年生油松苗秋季造林成活率低,故一般以随起苗随造林为好。但这样又影响到育苗适时早播,土壤失墒不利保苗。为了不丧失春播作业时间并保证造林成活率,确保育苗质量,在1972年秋季,我们对2年生油松苗起出后进行越冬贮藏试验,共试验苗4万株,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