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等价肥料基础上进行单施蚯蚓生物有机肥,蚯蚓生物有机肥配施复合肥和尿素,常规施肥,及空白对照的对比试验,探讨蚯蚓生物有机肥在甘蔗上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新植蔗常规施肥的甘蔗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3.97%,施用蚯蚓生物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和尿素比对照增产13.73%;宿根蔗常规施肥的增产12.3%,蚯蚓生物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和尿素增产10.7%。单施蚯蚓生物有机肥增产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2.
甘蔗施用有机肥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甘蔗肥料投资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索甘蔗每亩200—500元之间的肥料投资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糖份和经济效益的效应。试验表明:甘蔗分蘖、生长速、株高、茎径、亩有效茎和产量有随肥料投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亩肥料投资500元、400元、300元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200元的处理显著增产。亩肥料投资300元的处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投入产出比,并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最佳肥料投资值。本试验出现肥料投资报酬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达生物有机肥在糖料甘蔗上的肥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利达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使用效果,于 2004年 3月- 2005年 2月在扶绥县进行一年的新植蔗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利达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能显著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和生长速度,增产 8. 2%.  相似文献   

5.
梁高 《甘蔗(福建)》2001,8(3):57-60
经过4年的试验,参试的桂糖新品种中桂糖91/61、90/95在蔗茎产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种桂糖11号,桂糖91/90、90/502在蔗糖分方面明显优于桂糖11号。从综合表现看,桂糖91/61、91/90、90/95优于桂糖11号,适宜进一步进行大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甘蔗施用阳光生态有机肥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施用阳光生态有机肥料,比施无机化肥可增产700—1000公斤/亩,增幅12—17%,甘蔗蔗糖分提高0.4%(绝对值)左右。增产显著,增糖明显,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几个新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合于云南蔗区,具有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良种。  相似文献   

9.
甘蔗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产量性状与经济性状并做综合评定。筛选适应崇左蔗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下栽培且又能获得667m2产吨糖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替代新台糖22号,使蔗农增产、增收,企业增效,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果表明,在引进的5个品种中,新宿平均含糖量最高的柳城03/182达1.17t/667m2,比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1.08t/667m2多0.09t/667m2,增幅8.33﹪,达甘蔗667m2产吨糖田目标。综合评分柳城03/182为4.6分,位居第一,说明该品种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并具备高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好的特点。可以预选为甘蔗"吨糖田"应用示范的优良新品种(系)。而园林16号、园林17号、园林18号、福农15号均低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在甘蔗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与等量配施化肥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较等量配施化肥增产甘蔗13.87t/hm2.提高蔗糖分0.02%,增产蔗糖产量2.18t/hm2.增产甘蔗和蔗糖产量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新宿甘蔗进行一次性和二次性施用缓释肥4个试验,探讨了缓释肥在甘蔗生产上的缓释效果和对产量、糖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甘蔗生产上施用缓释肥具有缓释功能,能有效促进蔗茎的增粗、有效茎的增加,对产量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2%~10%之间,同时糖分增幅在0.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南临高蔗区在甘蔗上施用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1)施1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产量和品质均不如常规施肥处理。(2)施150kg/667m2和施2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可使甘蔗产量增加,品质变优,但从经济效益分析上,施150kg/667m2的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效益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甘蔗研究所新近育成的4个甘蔗新品种的效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⑴施肥量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有显著作用,低肥区和中肥区高于高肥区。⑵在不同施肥量的处理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低肥区效果最好,中肥区居中、高肥区最低的趋势。⑶低肥区和中肥区的甘蔗蔗糖分高于高肥区。  相似文献   

14.
甘蔗健康种苗田间栽培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0%~40.2%,蔗糖分含量提高0.51%~1.01%绝对值。初步认为,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健康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11~2012年合浦县甘蔗新台糖22号3个“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CK)增长17.0%~64.1%;经济效益增收0.30万~1.43万元/hm2。建立3个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综合得出甘蔗新台糖22号最高产量10.70 t/hm2、最高施肥量氮(N)530.0 kg/hm2、磷(P2O5)116.0 kg/hm2、钾(K2O)340.7 kg/hm2和最佳经济产量10.6 t/hm2、最佳施肥量氮(N)438.6 kg/hm2、磷(P2O5)110.9 kg/hm2、钾(K2O)272.9 kg/hm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合浦县中低等肥力田块种植甘蔗新台糖22号的科学施肥配方为氮(N)450 kg/hm2、磷(P2O5)120 kg/hm2、钾(K2O)280 kg/hm2,施肥比例为N∶P2O5∶K2O=1∶0.27∶0.62,产量10.59~10.70 t/hm2。  相似文献   

16.
10个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崇左区试点,柳城05-136出苗好,含糖量排在新品种之首,比对照稍有减少,宿根黑穗病明显少于ROC22,可示范并推广;福农1110出苗快,蔗茎整齐,抗倒伏,宿根性较强,糖分稳定,含糖量仅次于柳城05-136,可示范并推广;德蔗03-83农艺性状好,蔗茎产量高,宿根性强,但迟熟,可作为榨季后期原料蔗适量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花生化肥减施途径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不当已成为限制我国花生持续增产增效及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降低对肥料投入的过度依赖,保证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花生生产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简述我国花生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肥土壤、改进肥料性能与施肥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花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花生化肥减施的途径与潜力,内容涉及耕作制度、有机物料投入、新型肥料、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精准施肥、叶面追肥、接种根瘤菌、营养高效品种、科学化控等;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建议不同产区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实情的不同阶段(近、中、长)的花生化肥减施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在实现化肥减施的同时,保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施用硅肥对甘蔗抗条螟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施用硅肥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抗性的影响,在田间自然螟虫胁迫条件下,对甘蔗含硅量、抗条螟性指标和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硅肥在187.5~750 kg/hm2施用量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整个生长季甘蔗植株的硅含量,显著降低甘蔗条螟钻蛀率和为害程度。硅肥施用量、植株硅含量和抗条螟性指标间响应一致。采用因子分析对7个抗条螟性指标进行简化,可分为3个公因子,即苗期条螟为害因子、工艺成熟期条螟为害因子和条螟生长发育因子。苗期螟害枯心率、工艺成熟期螟害节率和羽化率可作为硅肥调控甘蔗对条螟抗性效应的评价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7个抗条螟性指标中,苗期螟害枯心率和累积蛀道长度对蔗茎产量影响最大。562.5 kg/hm2硅肥施用量对甘蔗条螟防治效果和甘蔗增产效应最适宜。研究表明,硅肥能显著提升甘蔗植株硅含量,增强甘蔗植株对条螟的抗性,有效降低甘蔗条螟发生为害,促进甘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甘蔗的需肥规律、甘蔗最佳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甘蔗专用复合肥的研究,并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甘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措施,在提高甘蔗产量、节省化肥施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并分析目前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扩大规模应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