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业科技园推动乐至蚕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鸣 《四川蚕业》2009,37(4):57-58
<正>乐至县生态蚕业科技园,始建于2007年,园区涉及童家镇五通村3、4、7、11四个社,111户农户。园内桑园面积500亩,常年养蚕户50户左右,养蚕200张,年平均单产37公斤,产值约10万元。养蚕  相似文献   

2.
正涪城区位于绵阳市近郊,全区现有桑园面积近3万亩,其中统一成片流转建设标准桑园7000亩,蚕桑主要分布于8个乡镇、41个村,养蚕农户近1万户,今年全区养蚕6万余张,生产优质蚕茧2400余t,蚕茧产值突破亿元,加上桑枝、桑果等资源开发利用,蚕桑总产值达到1.3亿元,茧丝总产值2亿元。蚕桑业已经成为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涪城区生产的优质蚕茧,茧丝长1200m,解舒率70%以上,清洁、  相似文献   

3.
周帅 《江苏蚕业》2010,32(2):49-50
射阳县是全国优质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宜宾市围绕高县、珙县"宜宾市丘陵山区20万亩生态高效蚕桑产业长廊",以共育化为核心,以省力化为导向,以多元化为补充,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使蚕桑产业的传统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关联产业链进一步丰富,衍生产业链进一步拓展。截至目前,该区域产茧50 t以上乡镇37个,其中产值超1000万元的乡镇有20个;养蚕村687个,有养蚕农户6.3万户,其中年收入5000元以上2.85万户;发种量、产茧量占全市的  相似文献   

5.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13,41(1):61-62
<正>蓬安县龙蚕镇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3月,现有社员283户,覆盖了龙蚕镇8、9、10、15四个自然村的养蚕农户。2012年养蚕达到2547张,产茧86786kg,茧款收入251.6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平养蚕9.5张,产茧361kg,户平茧款收入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射阳县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拥有桑园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中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 780户,其桑园面积3.4万亩,分别占全县的51%和62%。  相似文献   

7.
周帅 《四川蚕业》2010,38(1):10-11
<正>射阳县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其桑园面积3.4万亩,分别占全县的51%和62%。蚕桑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大英县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12月由蓬溪区划调整而设立的一个新县,县城位于蓬莱镇.全县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303个村、2938个社、12.8万户、52万人,农业人口46.5万,耕地24333公顷;其中,土15567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现有桑树800万株,常年养蚕1.5万张,产干茧100吨左右.现有6个蚕茧站,11个蚕桑站.我县无蚕种场,无丝厂,1998年4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大英县蚕丝公司,负责对全县的桑、蚕、种、茧实施经营管理.一、我县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10.
婉代芬 《四川蚕业》2000,28(2):39-40
<正> 中江县地属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属中性土壤,光热条件好,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县现有20余万户蚕农养蚕,有8个乡镇产茧过5000担,12个乡镇产茧过3000担,年发种300张以上的村400余个。现有丝绸企业9家,缫丝能力4万绪,年产生丝1000吨,织绸600万米,蚕种生产能力20万张,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服装、炼染“一条龙”格局。但我县养蚕零  相似文献   

11.
<正> 新庙乡李■村,地处丘陵,有11个社、401户、1815人,耕地面积2120.5亩,1987年,全村栽有桑树9万株,养蚕86.7张,产茧2237公斤,收入11820元。在上级党政号召下,村党支部、村居委针对本村自然经济特点,调整产业结  相似文献   

12.
杨刚  邓志强 《四川蚕业》2013,41(1):46-47
<正>乐至县回澜镇是全县15个重点蚕桑乡镇之一,辖29个村,现有桑园520hm2,351万株,年养蚕8760张,养蚕农户1658户。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人员减少;养蚕人员老龄化,养蚕缺乏技术,老龄蚕农因视力不佳甚至连眠蚕都难以辨认;养蚕设施配套落后,养蚕粗放。往往出现小蚕钻沙蚕多,从而遗失蚕多,  相似文献   

13.
嘉兴是全国、全省蚕桑重点产区,栽桑养蚕一直是蚕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22392hm2,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7个,覆盖48个镇(街道)483个村,养蚕农户数达21.05万户。2010年饲养蚕种53.2万张,生产蚕茧2.39万t,继续列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14.
张大勇 《四川蚕业》2003,31(2):48-51
1999年,珙县蚕丝公司同底洞镇政府合作,在底洞镇楠桥、百合、德惠和景阳四个村的14个次产茧社,建设千亩蚕桑示范片。当年3月育苗100万株,当年6月栽桑1000亩,当年晚秋季平均每亩新栽桑园养蚕0.6张,产茧19.2Kg,实现新增产值21.5万元,当年冬季桑树平均高度为185cm,  相似文献   

15.
江津市李市镇五斗五社现有养蚕农户42户,养蚕人口160人,耕地面积141亩,其中田76亩,土地65亩,有桑树12万株.1997年养蚕186.5张,产茧5595公斤,产值67140元,单产30公斤,单张收入360.00元;户平养蚕4.4张,户平产茧133.2公斤,户平收入茧款1598.57  相似文献   

16.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3,31(3):47-47
羊鹿村共 1 0个社 ,3 2 3户 ,养蚕户占3 0 0户 ,农业人口 1 0 88人 ,总耕地 1 1 4 1亩 ,其中旱地 677亩。该村从 1 999年至 2 0 0 1年连续三年育苗 2 0 0亩 ,栽一步成园桑 650亩 ,有桑树 65万株 ,人平栽桑 584株。实现了旱地桑园化 ,嫁接良桑化 ,修枝养型标准化 ,养蚕蚕台化 ,上蔟纸板方格化。该村1 999年养蚕 2 83张 ,2 0 0 0年养蚕 42 0张 ,2 0 0 1年养蚕 781张 ,2 0 0 2年养蚕 1 2 0 0张 ,三年连续增长 4 2倍 ,2 0 0 2年产茧量达到3 6万公斤 ,收入茧款 3 6万元。全村人平产茧 3 3公斤 ,人均茧款收入 3 3 0元。 2 0 0 2年全村总收入 2 40…  相似文献   

17.
<正> 青神县汉阳蚕种场原是1960年建的国、社合办的蚕种场,1962年停产。1979年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大发展需要,由省财政拨款4万元进行维修,恢复制种。该场现有职工3人(其中技干1人),蚕房1200m~2,原蚕区收茧制种,有原蚕户100户,分布在2个乡5个村11个社,户平养蚕1张,有成片桑园130多亩,原蚕户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四川蚕业》2009,37(1):48-48
横梁子村有11个社,1120人,354户,耕地1852亩,其中旱地1125亩,原有桑园21亩,年养蚕52张。在我市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大行动中,该村支部、村委一班人组织全体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蚕桑业作为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2008年,全村一次育苗200床,夏栽一步成园1014亩,新老桑园总面积达旱地面积的92%,做到了旱地桑园化,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蚕桑专业村。2008年秋利用新栽桑树订购落实晚蚕种120张,收入茧款8万多元。该村计划到2010年全村发种2500张,蚕农茧款收入达18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谢刚 《蚕学通讯》2002,22(1):46-47
新世纪伊始 ,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国农业对我国传统产业咄咄逼人的形势 ,以及国务院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 ,每位丝绸员工 ,特别是那些蚕桑基础薄弱的区县的职工 ,都不得不深入思考新形势下怎样加快蚕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南溪县这个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美誉的农业县 ,由于历史等原因 ,自 1 997年开始 ,蚕茧产量每年以 30 %的速度急剧下滑 ,到去年为止 ,滑到了历史以来的最低谷。季养 4 0张以上的村只占养蚕村的 30 % ,季养 1 0张以上的社占养蚕社的比重不到 2 5% ,有 2 0个以上养蚕户的社占 2 5% ,季养 1张以…  相似文献   

20.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08,36(2):8-10
1 现状 珙县共17个乡镇,262个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有16个乡镇193个村近2万户栽桑养蚕,其中蚕桑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100个。目前智溢公司在编员工达413人,其中孝儿丝厂210人,蚕桑生产员工109人,智溢迎宾馆员工94人,总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16个蚕丝生产管理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