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引起鸭群大批死亡,有时死亡率可达90%,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鸭瘟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通过其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等散播病毒,引起鸭瘟流行。各种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2.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区一蛋鸭场饲养3000多只蛋鸭,200日龄开始发病,1周内死亡240多只,诊断为鸭瘟。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即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健康鸭一旦接触这些带毒禽类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都会感染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一、鸭瘟1.发病规律及症状。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该病。成鸭发病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鸭瘟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鸭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头颈缩起,呼吸困难,食欲降低,不愿下水,眼四周湿润、怕光、流泪,有的因附有脓性分泌物而两眼黏  相似文献   

5.
鸭瘟病毒是引起鸭、鹅等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鸭群规模性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就芜湖县某鸭场鸭瘟的发病情况,阐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总结鸭瘟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鸭大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燕 《农家致富》2013,(18):40-4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以番鸭、麻鸭、绵鸭和天府  相似文献   

7.
<正>入秋后气候变凉,昼夜温差大,很容易造成鸭病的流行,应主要做好以下疾病的防治工作。一、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鸭子一般都会感染此病,尤以秋冬发病流行较为严重。此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出现症状后1天~5天死亡,死亡率高达60%~90%。  相似文献   

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表现为体温高、头肿、流泪、两脚发软等症状。禽出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如果两种病同时并发,则死亡率更高。2005年12月吴川市塘缀镇专业户林某饲养4批番鸭,有2批发病,报吴川市畜牧局派员诊断,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鸭瘟并发感染禽出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两脚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连城县北团镇某鸭场饲养了2300多羽白鸭,350日龄开始发病,恩诺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无效,1周内陆续死亡达38羽,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瘟,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鸭瘟的防御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病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两脚麻痹无力,流泪,眼睑、颈部和头部肿大,卧地不动,排灰色或绿色稀粪。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生产中常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诊江苏省泰州市某肉鸭养殖户饲养的肉鸭群疑似感染鸭瘟,通过PCR方法鉴定该群病鸭混合感染鸭瘟病毒和副黏病毒,采取全群扑杀、彻底消毒、扑灭疫情等措施进行防治,并针对我国肉鸭养殖中鸭瘟、鸭副黏病毒病流行的新态势提出具体的防控举措。  相似文献   

13.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鸭瘟病被人们所认识。鸭瘟是广泛存在于鹅与鸭养殖中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被称为鸭病毒性肠炎。近几年,鸭瘟大发病率越来越高,一只发病便会殃及池鱼,因而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学会鹅感染鸭瘟病毒症状的识别诊断及其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鸭发病时,体温升高到43℃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离群呆立,羽毛松散,两翅下垂,不愿下水游泳,严重时伏地不起。拉稀,粪便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对鸭瘟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而对鸭霍乱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好。这两种病症状相似,易混淆,所以在防治时务必准确鉴别,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减少不应有的损失。一、流行病学特点鉴别鸭瘟仅引起鸭、鹅自然发病,流行期比较长,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时,一般在3~7天后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过3~5天后才开始大批发病,整个流行过程为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而鸭霍乱在各种家禽(包括鸭、鸡、鹅、火鸡和鸽)中均可感染,且病程短促,病鸭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在80%以上;成鸭  相似文献   

20.
鸭瘟的防御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的症状是病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两脚麻痹无力,流泪,眼睑、颈部和头部肿大,卧地不动,排灰色或绿色稀粪。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生产中常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