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氮素对甜菜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甜菜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期间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内外源基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出现两个高峰期;甜菜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首先受氮素水平的影响;在氮素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又受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的影响,并且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咖啡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对根外追肥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体内法测定小粒种咖啡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分析其对根外追肥反应的结果表明:①漂浮于低浓度NO_8~-诱导液中的咖啡叶片,NO_8~-积累量少,硝酸还原酶体内测定的活性是保温介质中NO_8~-浓度的函数,硝酸还原酶米氏方程模拟良好,双倒数作图在高底物浓度下近乎直线(r=0.9396)。②直接从田间采样的咖啡叶片,不需经硝态氮诱导就有可测定的酶活性。沙培的咖啡籽苗通过根部进行硝态氮诱导,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根中为最强,叶和茎中次之,移栽了3个月的小苗,其根、茎、叶中酶活性的强弱相差不大;2—3年生成龄植株的酶活性以叶中的为最强,而且植株外围成熟阳叶的要比内层阴叶的强,枝梢幼叶的最弱。③施用钼酸铵和螯合稀土钼能增强田间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但对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没有增益效应;施用硝酸稀土也能增强田间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且对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仍有增益效应;施用尿素对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都不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铵态氮对甜菜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铵态氮对甜菜苗期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生育后期酶活力有所提高。铵态氮对根和叶中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有促进作用,但超过8.0mmolNH 4/L后,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的酶活力下降,分解方向的酶活力反而随铵态氮增加而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施氮量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施氮量达12.8mmolNH 4/L时,根和叶片中的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营养液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适合湖南典型浓香型产区"低温寡照"条件下漂浮育苗的营养液,以云烟87烤烟品种为材料,探索了不同氮素形态和浓度以及不同种类铵盐与硝态氮的配比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硝态氮营养液有利于烟苗根系伸长和叶绿素的合成,但烟苗的叶片、茎围、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不及硝态氮与铵态氮各占50%的营养液中生长的烟苗;氮素浓度为500 mg/L或700 mg/L营养液培育的烟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优于超出该氮素浓度范围的烟苗;采用磷酸氢铵与硝态氮混配的营养液培育烟苗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优于硝酸铵配制营养液培育的烟苗,并且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以1∶1为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黑麦对铝毒害的抵御机理,研究了铝胁迫对黑麦幼苗活性氧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胁迫条件下,黑麦幼苗根伸长生长受到抑制,且随A l3 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加重;根尖和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 DA)含量均随A l3 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根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有助于将活性氧控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有效地避免活性氧伤害。  相似文献   

6.
稀土与土壤混拌,配制成稀土含量不同的土壤,装纸筒育苗。结果表明,稀土对甜菜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稀土处理显著地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叶片的光合强度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其中以100ppm和150ppm组的效果最好。在低温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的透性随稀土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叶片的抗寒能力得到提高。甜菜叶片与叶柄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数目及颜色深浅也受稀土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表明.稀土元素在基因表达水平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产花生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利用高产花生品种花育22号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各器官中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器官中NRase活性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籽仁中的活性则远高于其他营养器官;叶片和根中G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结荚期,籽仁中GS活性含量最低;叶片中GDH活性变化较为复杂,茎和根中GDH活性均呈“V”字型曲线变化,根中峰谷滞后于茎,出现在花针期,而籽仁中GDH活性成熟期略高。  相似文献   

8.
氨对植株生长的作用受生长时期和氮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参与NH_4~+同化的酶活性,及这些酶与玉米幼苗发育的关系。给3日龄幼苗施NH_4~+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不变,可是对18或23日龄苗施用时,酶的活性增加。在  相似文献   

9.
施磷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天津市主推玉米品种中单509,设5个施磷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磷量在75 kg/hm~2时中单509产量达到最大。随施磷量的增加,叶片SOD、POD、CAT、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磷量在105 kg/hm~2时,大喇叭口期叶片POD活性最高;施纯磷量在75 kg/hm~2时,抽雄期叶片SOD活性和CAT活性、拔节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不同施磷量处理对玉米叶片的酶活性及产量有一定影响,增施适量磷肥有利于玉米叶片的氮代谢和玉米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水肥效应对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降水和补充灌水(拔节期+灌浆中期)条件下,进行了拔节期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补充灌水有利于提高百粒重,平均提高1.55 g,产量提高5.56%。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产量提高,但追肥量高于180 kg/k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追肥和灌水有利于花后穗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增加。随着追肥量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反而降低。补充灌水和自然降水对GS活性影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不同氮敏感型冬小麦品种的幼苗对低氮胁迫的反应,基于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氮含量的耐低氮指数,对2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耐低氮丰产型和氮敏感型分类,并以典型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其幼苗(5叶龄)在不施氮(0mmol·L~(-1))和施氮(16 mmol·L~(-1))条件下,地上部和根部的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氮积累量及其叶片和根部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显示,与施氮处理相比较,不施氮处理小麦品种的幼苗根部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部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以及NR和GS活性均降低。在不施氮处理下,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的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小于氮敏感型品种,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增幅均大于氮敏感型品种;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幼苗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直径显著下降;氮敏感型小麦品种幼苗根直径和总根体积显著降低。与氮敏感型品种相比,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幼苗地上部、根部的氮吸收能力较高,NR和GS两种酶活性降幅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腐植酸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春小麦耐盐品种龙麦26和盐敏感品种克旱16为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利用水培方式进行幼苗培养,在NaC1胁迫7d后,测定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分析腐植酸与盐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春小麦茎叶的生长,降低了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NR活性和NR/SPS活性比.盐胁迫后,龙麦26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GS活性提高,但克旱16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腐植酸浸种降低了盐胁迫下叶片硝态氮含量和NR、GS、SPS活性,提高了铵态氮、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龙麦2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以及克旱16的SPS活性,而降低了克旱1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及龙麦26的SPS活性.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SPS活性和降低NR活性来增加蔗糖含量,从而影响小麦在盐胁迫下的碳氮代谢及平衡.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1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4+的KM值增大,而GDH对NH4+的KM值变小;在酶活性检测中,GS比活性受到了抑制,而GDH比活性则被提高,GOGAT比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削弱了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氨同化过程的GS-GOGAT途径,加强了GDH途径;同时,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陈煜  朱保葛  张敬  梁宗锁 《大豆科学》2004,23(2):143-146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 -N)及混合态氮对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增加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而NH4 -N的效果较差.从4个品种叶片的GS活性看,混合态氮和NH4 -N的处理效果好,而NO3--N的效果差;三种氮源处理4个基因型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的顺序与提高NR活性的顺序相同.说明施用三种氮肥能增加大豆品种子粒的蛋白质含量,而以施用硝酸钾的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叶片NR活性与子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3**),可以把结荚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作为选择高蛋白大豆材料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稻草不同覆盖厚度对甘薯产量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铮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3):433-437
研究稻草不同覆盖厚度对甘薯产量和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甘薯产量、叶片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旨在筛选出适合甘薯栽培的最佳覆盖方式,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各覆盖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草2+土">"草4+土">"草">对照;(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甘薯产量与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全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认为,"草2+土"可用作甘薯栽培上适宜的覆盖方式,氮代谢相关指标可作为判断甘薯长势与产量高低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锌钼营养对苦瓜产量、品质及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锌钼营养对苦瓜(品种株洲长白)产量、品质及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缺锌、钼的条件下,叶面喷施一定范围质量浓度配比的硫酸锌和钼酸钠均可显著提高苦瓜产量,并可提高苦瓜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和17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NO3-含量,改善苦瓜品质;锌钼营养还可提高叶片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并降低游离氨基酸、NO3-含量和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在对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程度上,锌和钼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锌和钼呈现相互促进作用。苦瓜产量与叶片NR活性,叶片蛋白质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核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苦瓜产量与叶片RNase活性、叶片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叶片核酸与RNase活性、叶片NO3-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等两两相互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讨论了锌钼对苦瓜品质和氮代谢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了低氮(125 kg/hm2,以纯N计)和常氮(250 kg/hm2)水平下,高浓度CO2(周围大气CO2浓度+200 μmol/mol)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功能叶N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提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两者在常N下的响应程度大于在低N下的响应程度;高浓度CO2降低了低N下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 GDH)活性,常N水平下酶活性的下降趋势得到改变或缓解。由此可见,高浓度CO2条件下NO3-转化为NH4+加速,而NH4+进一步同化为有机N却受阻,而且,由于后期蛋白水解加速,将进一步加剧叶片N含量的下降。这是水稻叶片N含量下降的内在因素。而增施N肥,有利于同化酶的表达,降低叶片蛋白水解酶活力,从而缓解叶片N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小麦高产栽培的合理空间布局模式,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与株距配置对花后旗叶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下降,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单峰变化.在整个灌浆期,随着行距与株距比例(行株比)增加,旗叶氮含量呈降低趋势,行株比为6的处理(RP2)旗叶氮含量在花后21 d以后优势明显,表明行株比例配置合理.不同时期旗叶NR活性均以RP2处理最高,其次是行株比为1.5的处理(RP1),行株比过大则NR活性降低.旗叶GS活性在花后0~7 d以行株比为6和10.5(RP3)的处理较高,自花后14 d以后不同处理间表现为RP2最高,其次为RP1和RP3,行株比为15的RP4处理最低.考察最终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不同行株比处理间差异为RP2>RP1>RP3>RP4,RP2处理的行株比适宜,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空间布局最为均匀的RP1处理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